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572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用于安装在蓄水池内部;包括管网组件和控流组件;管网组件包括多个连接管和接头;连接管通过接头相互连通,形成铺设在蓄水池底部的具有一个进水端头的树状或网状结构;连接管的管体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污口,连接管的非连接端封堵闭合;控流组件包括筒井、立管和排水管;筒井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筒井埋置于蓄水池岸边的土层内部,且顶沿与土层表面平齐,筒井底部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连接管的进水端头连通;立管的底端与进水口密封插接,且顶端高于筒井的顶沿;排水管一端与筒井的外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抽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蓄水池的排污增氧效果,控制简单,使用方便。

Orchard water storage, sewage and oxygen increas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塘用水和农业灌溉交互系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果园蓄水池的排污增氧主要方法是在某个地方开口设置一个排污出口。其在排污加水增氧时,打开排污阀进行排污。很多大型的种植体系将鱼塘的养鱼用水和农业灌溉相结合,能够将鱼塘内具有肥力的水分进行灌溉,作用效果更好。但是,无论是何种灌溉方式,现有的处理体系对于蓄水池或者鱼塘只能进行局部排污,导致大量的污物无法从蓄水池或者鱼塘的底部排出,无法达到实际需要的效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排污增氧效果好、效率高的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蓄水池的排污增氧效果,控制简单,使用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用于安装在蓄水池内部;包括:管网组件和控流组件;所述管网组件包括多个连接管和接头;多个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接头相互连通,且形成铺设在所述蓄水池底部的具有一个进水端头的树状或网状结构;所述连接管的管体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污口,所述连接管的非连接端封堵闭合;所述控流组件包括筒井、立管和排水管;所述筒井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井埋置于所述蓄水池岸边的土层内部,且顶沿与土层表面平齐,所述筒井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连接管的进水端头连通;所述立管的底端与所述进水口密封插接,且顶端高于所述筒井的顶沿;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筒井的外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抽水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铺设在蓄水池底部的树状或网状的网管结构,并在连接管上开设排污口,通过遍布于蓄水池底部的网管结构可以实现在抽水时对蓄水池底部的污泥进行整体抽排,并配合加水增氧,能够有效提高排污增氧效果;同时,本技术通过控制立管和进水口之间的开合,即可实现与排水管的连通和断开,操控简单,使用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指的蓄水池为常规的蓄水池或用于养鱼的鱼塘。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接头为二通接头、和/或三通接头、和/或四通接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变性,也可以是多于四通的接头,能够提高连接后的网管结构的覆盖面积,有效提高排污效果。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多个所述连接管形成的树状或网状结构的所有所述排污口的总开设面积与所述连接管的管口截面面积相等。能够有效控制排水时的水流,保证每个排污口均能够起到排污效果,排污效果更高。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污口在所述连接管上的距离为1m,且所述排污口的直径为20㎜。根据不同的蓄水池的尺寸,可以合理规划排污口的间距和口径,使其使用效果达到最佳。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上。使排污口的抽水排污效果更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控流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顶部开设有通孔,且具有对称固定在所述通孔两侧的U型把手;所述盖板扣合在所述筒井的顶部,且通孔匹配穿过所述立管。通过盖板对筒井顶沿进行封盖,降低人掉入的安全隐患,安全性更强。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筒井的高度为4m。根据不同的蓄水池的尺寸,可以合理规划筒井的高度,使其使用效果达到最佳。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筒井的内侧壁上具有用于攀爬的梯子。能够便于人进入筒井底部,对不易排出的污物进行清理,且便于对装置故障进行维修。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筒井为矩形体结构。结构稳定性更强。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连接管的进水端头与所述进水口通过L型弯管连通。提高连接的结构稳定性。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铺设在蓄水池底部的树状或网状的网管结构,并在连接管上开设排污口,通过遍布于蓄水池底部的网管结构可以实现在抽水时对蓄水池底部的污泥进行整体抽排,并配合加水增氧,能够有效提高排污增氧效果。2、本技术提供的排污增氧系统的排水通过控制立管和进水口之间的开合即可控制,当立管与进水口密封插接时,筒井内无水,当拔出立管时,水流从进水口进入筒井,即可实现与排水管的连通,操控简单,使用方便。3、本技术由于筒井和立管的设置,能够便于人进入筒井底部,对不易排出的污物进行清理,且便于对装置故障进行维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管网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控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管网组件和控流组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管网组件;11-连接管;111-排污口;12-接头;2-控流组件;21-筒井;211-进水口;212-梯子;22-立管;23-排水管;24-盖板;241-通孔;242-U型把手;3-L型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附图1至附图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用于安装在蓄水池内部;包括:管网组件1和控流组件2;管网组件1包括多个连接管11和接头12;多个连接管11通过接头12相互连通,且形成铺设在蓄水池底部的具有一个进水端头的树状或网状结构;连接管11的管体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污口111,连接管11的非连接端封堵闭合;控流组件2包括筒井21、立管22和排水管23;筒井21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筒井21埋置于蓄水池岸边的土层内部,且顶沿与土层表面平齐,筒井21底部开设有进水口211,进水口211与连接管11的进水端头连通;立管22的底端与进水口211密封插接,且顶端高于筒井21的顶沿;排水管23一端与筒井21的外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抽水泵。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接头12为二通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在蓄水池内部;包括:管网组件(1)和控流组件(2);/n所述管网组件(1)包括多个连接管(11)和接头(12);多个所述连接管(11)通过所述接头(12)相互连通,且形成铺设在所述蓄水池底部的具有一个进水端头的树状或网状结构;所述连接管(11)的管体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污口(111),所述连接管(11)的非连接端封堵闭合;/n所述控流组件(2)包括筒井(21)、立管(22)和排水管(23);所述筒井(21)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井(21)埋置于所述蓄水池岸边的土层内部,且顶沿与土层表面平齐,所述筒井(21)底部开设有进水口(211),所述进水口(211)与所述连接管(11)的进水端头连通;所述立管(22)的底端与所述进水口(211)密封插接,且顶端高于所述筒井(21)的顶沿;所述排水管(23)一端与所述筒井(21)的外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抽水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在蓄水池内部;包括:管网组件(1)和控流组件(2);
所述管网组件(1)包括多个连接管(11)和接头(12);多个所述连接管(11)通过所述接头(12)相互连通,且形成铺设在所述蓄水池底部的具有一个进水端头的树状或网状结构;所述连接管(11)的管体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污口(111),所述连接管(11)的非连接端封堵闭合;
所述控流组件(2)包括筒井(21)、立管(22)和排水管(23);所述筒井(21)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井(21)埋置于所述蓄水池岸边的土层内部,且顶沿与土层表面平齐,所述筒井(21)底部开设有进水口(211),所述进水口(211)与所述连接管(11)的进水端头连通;所述立管(22)的底端与所述进水口(211)密封插接,且顶端高于所述筒井(21)的顶沿;所述排水管(23)一端与所述筒井(21)的外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抽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12)为二通接头、和/或三通接头、和/或四通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管(11)形成的树状或网状结构的所有所述排污口(111)的总开设面积与所述连接管(11)的管口截面面积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心智张云贵杨海健杨震肖璐张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