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装置和一种供料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632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料装置和一种供料箱,该供料箱上设置有该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装载筒和顶料装置。其中,装载筒内能够沿轴向装载有多个筒纱;顶料装置位于装载筒的底部,用于抬升筒纱。若位于装载筒内最顶上的筒纱被取走,则顶料装置的顶部升高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等于单个筒纱的轴向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装载筒能够一次性装载多个筒纱,有利于减少运输次数;通过顶料装置能够实现自动上料。从而能够减少人工劳力,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织造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系统,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工艺要求。

A feeding device and a feed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装置和一种供料箱
本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和一种供料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织布车间对纬纱筒子架上的筒纱更换操作主要是人工来完成,筒纱上的纬纱剩余情况也是依靠人工观察,在纬纱用完时需要人工取来新的筒纱并将其更换至纬纱筒子架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不断地去仓库运输取来新的筒纱并将其更换至纬纱筒子架上,同时需要人工将用完纬纱的筒子运输至其储存位置,这种通过人工方式来回更换筒纱的操作,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尤其是在大规模织造工厂尤为明显,所以,传统的人工运输筒纱的更换方式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通过装载筒能够一次性装载多个筒纱,有利于减少运输次数;通过顶料装置能够实现自动上料。从而能够减少人工劳力,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织造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系统,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工艺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筒和顶料装置,其中:所述装载筒内能够沿轴向装载有多个筒纱;所述顶料装置位于所述装载筒的底部,用于抬升所述筒纱;若位于所述装载筒内最顶上的所述筒纱被取走,则所述顶料装置的顶部升高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等于一个所述筒纱的轴向长度。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顶料装置为顶料弹簧;所述顶料弹簧的弹性系数k、满纱状态的所述筒纱的重力G、满纱状态的所述筒纱的长度L满足公式G=kL。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顶料装置为升降缸;所述上料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装载筒的顶部是否还装载有所述筒纱的第一传感器;若位于所述装载筒的顶部的所述筒纱被取走,则所述第一传感器发出第一空载信号,以控制所述升降缸的驱动杆上升所述预设距离。若所述升降缸的驱动杆上升至预设顶点位置,则停止上升。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所述装载筒的顶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所述光电传感器发出的检测光束穿过的通孔。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升降缸的驱动杆顶部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筒纱的托盘。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上料装置中还包括装载箱,所述装载箱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装载筒,每个所述装载筒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所述顶料装置;所述装载箱为能够移动至织机附近的预设供料位置的手推车;或者,所述装载箱为能够按照预设路径移动到织机附近的预设供料位置的AGV运输车。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上料装置中还包括机械手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机械手安装在所述装载箱上,或者,所述机械手固定安装在靠近所述纬纱筒子架和所述织机的地面上;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机械手信号连接;若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纬纱筒子架上位于被检位置的所述筒纱上的纬纱量小于预设值,则控制所述机械手按照预设程序抓取所述装载箱上与所述被检位置对应的所述装载筒内位于最顶上的所述筒纱,并将其放置在所述被检位置。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AGV运输车包括用于装载所述筒纱的车体,以及驱动轮、万向轮和自主导航系统,所述自主导航系统能够控制所述AGV运输车在所述预设路径上移动。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AGV运输车通过天轨装置水平移动、通过升降装置竖直移动,并由自主导航系统控制在所述预设路径上移动。优选地,在上述上料装置中,所述装载箱上还设置有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用于装载空筒纱轴的回收箱。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上料装置中,通过装载筒能够一次性装载多个筒纱,有利于减少运输次数;通过顶料装置能够实现自动上料。从而,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方式来回更换筒纱的方式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上料装置,能够减少人工劳力,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织造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系统,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工艺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主要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两种通道方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五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其中:105-第一传感器,106-装载筒,107-筒纱,108-托盘,109-升降缸,201-顶料弹簧,401-天轨装置,402-升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主要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两种通道方案示意图。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包括装载筒106和顶料装置。其中,装载筒106的内径与满纱状态的筒纱107的最大直径适配,能够沿轴向装载有多个筒纱107;顶料装置位于装载筒106的底部,用于抬升筒纱107。若位于装载筒106内最顶上的筒纱107被取走,则顶料装置的顶部升高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等于单个筒纱107的轴向长度,以将位于次顶部的筒纱107抬升至装载筒106的顶部,便于取料。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中,通过装载筒106能够一次性装载多个筒纱107,有利于减少运输次数;通过顶料装置能够实现自动上料。从而可见,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方式来回更换筒纱的方式相比,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能够减少人工劳力,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织造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系统,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工艺要求。优选地,每个装载筒106内,可装载有三至五个筒纱107。或者,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设置更多,该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具体地,上述顶料装置为升降缸109。并且,该上料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检测装载筒106的顶部是否还装载有筒纱107的第一传感器105。若位于装载筒106的顶部的筒纱107被取走,则第一传感器105发出第一空载信号,以控制升降缸109的驱动杆上升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等于一个筒纱10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筒(106)和顶料装置,其中:/n所述装载筒(106)内能够沿轴向装载有多个筒纱(107);/n所述顶料装置位于所述装载筒(106)的底部,用于抬升所述筒纱(107);/n若位于所述装载筒(106)内最顶上的所述筒纱(107)被取走,则所述顶料装置的顶部升高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等于一个所述筒纱(107)的轴向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筒(106)和顶料装置,其中:
所述装载筒(106)内能够沿轴向装载有多个筒纱(107);
所述顶料装置位于所述装载筒(106)的底部,用于抬升所述筒纱(107);
若位于所述装载筒(106)内最顶上的所述筒纱(107)被取走,则所述顶料装置的顶部升高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等于一个所述筒纱(107)的轴向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装置为顶料弹簧(201);
所述顶料弹簧(201)的弹性系数k、满纱状态的所述筒纱(107)的重力G、满纱状态的所述筒纱(107)的长度L满足公式G=k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装置为升降缸(109);
所述上料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装载筒(106)的顶部是否还装载有所述筒纱(107)的第一传感器(105);
若位于所述装载筒(106)的顶部的所述筒纱(107)被取走,则所述第一传感器(105)发出第一空载信号,以控制所述升降缸(109)的驱动杆上升所述预设距离;
若所述升降缸(109)的驱动杆上升至预设顶点位置,则停止上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105)为光电传感器,所述装载筒(106)的顶部设置有能够允许所述光电传感器发出的检测光束穿过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缸(109)的驱动杆顶部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筒纱(107)的托盘(10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中还包括装载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广川吉学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