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用自动更换线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纺织用自动更换线筒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市场应用中,自动络筒机由于功能多,适纺于对纱线品质要求较高的品种,但是这类络筒机能耗很高,络筒机的价格也是很昂贵,对于纱线厂是不小的负担。现有国产的普通络筒机能耗较小,功能适用,价格低廉,但是自动化程度差,用工多。在自动化中,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自动换筒,当纱线卷绕完,备用简纱已经准备好,进入换筒,自动络筒机需采用机械及电机驱动换筒,以保证纱筒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竖直向上,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110642096A针对已有的普通络筒机只能工人手工换筒,而且换筒位置在底部,只能弯腰去换,不仅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络筒机用换筒机构,其通过工作人员将筒纱竖直装载在位于转盘上侧的安装杆上,动力装置通过主轴带动转盘旋转,转盘带动穿设过支撑座的筒纱挑杆与滑块沿着轨道滑动,由于转盘上安装通孔运动至顶端时安装通孔与轨道顶端间的距离与安装通孔位于底端时与轨道底端间的距离相等且相对位置一致的方式,克服了普通络筒机只能工人手工换筒,而且换筒位置在底部,只能弯腰去换,不仅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但由于换筒后线筒仍处于机器上,换筒过程中未及时脱离络筒机跟随旋转,使绕线开散,从而会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换筒,同时仍需人工弯腰收集,人工在收集过程中需要提拉大量的滚筒更换,不便于行走,并且对操作员的体力要求过高,长时间的劳作极易导致腰肌劳损等并发症的产生。综上,目前需要研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用自动更换线筒装置,包括底架(1),步进电机(2),第一传动轮(3),控制显示器(4),吊架(5)和线筒收纳盘(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盘循环机构(6),预出筒机构(7)和线筒同移机构(8);底架(1)顶端中左部与步进电机(2)进行转动连接;底架(1)左端中底部与控制显示器(4)进行焊接;底架(1)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均吞吊架(5)进行焊接;底架(1)内左底部设置有筒盘循环机构(6);底架(1)内中部设置有预出筒机构(7),并且预出筒机构(7)顶端与吊架(5)相连接,而且预出筒机构(7)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筒盘循环机构(6)相连接;步进电机(2)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3)相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轮(3)顶端通过皮带与预出筒机构(7)相连接;吊架(5)底端右部与线筒同移机构(8)相连接,并且线筒同移机构(8)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3)相连接;筒盘循环机构(6)顶端右部设置有线筒收纳盘(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用自动更换线筒装置,包括底架(1),步进电机(2),第一传动轮(3),控制显示器(4),吊架(5)和线筒收纳盘(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盘循环机构(6),预出筒机构(7)和线筒同移机构(8);底架(1)顶端中左部与步进电机(2)进行转动连接;底架(1)左端中底部与控制显示器(4)进行焊接;底架(1)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均吞吊架(5)进行焊接;底架(1)内左底部设置有筒盘循环机构(6);底架(1)内中部设置有预出筒机构(7),并且预出筒机构(7)顶端与吊架(5)相连接,而且预出筒机构(7)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筒盘循环机构(6)相连接;步进电机(2)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3)相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轮(3)顶端通过皮带与预出筒机构(7)相连接;吊架(5)底端右部与线筒同移机构(8)相连接,并且线筒同移机构(8)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3)相连接;筒盘循环机构(6)顶端右部设置有线筒收纳盘(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用自动更换线筒装置,其特征在于,筒盘循环机构(6)包括第六组合传动轮(601),第二直齿轮(602),第七组合传动轮(603),第一链轮(604),滚筒传动链(605),第一承接板(606),第二承接板(607),第三承接板(608),第二链轮(609),棘轮(6010),棘爪(6011),第四传动轮(6012),第二锥齿轮(6013),第三锥齿轮(6014),第五传动轮(6015),翘板(6016),第一伸缩杆(6017),回阻块(6018),第六传动轮(6019),第二丝杆(6020),伸缩架(6021),推板(6022),凸轮(6023),滑动推框(6024)和倾斜滑板(6025);第六组合传动轮(601)左下侧设置有第二直齿轮(602);第六组合传动轮(601)左侧设置有第七组合传动轮(603);第二直齿轮(602)前端轴心与翘板(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七组合传动轮(603)后端轴心与第一链轮(604)进行插接;第七组合传动轮(603)底部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6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链轮(604)底端与滚筒传动链(605)进行啮合;滚筒传动链(605)后端左底部与第一承接板(606)进行铆接;滚筒传动链(605)后端右中部与第二承接板(607)进行铆接;滚筒传动链(605)后端右顶部与第三承接板(608)就进行铆接;滚筒传动链(605)内顶部与第二链轮(609)进行啮合;第二链轮(609)后端顶部与棘轮(6010)进行插接;棘轮(6010)顶端设置有棘爪(6011);第四传动轮(6012)前端轴心与第二锥齿轮(6013)进行插接;第二锥齿轮(6013)前端底部与第三锥齿轮(6014)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6014)底端轴心与第五传动轮(6015)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6015)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19)进行传动连接;翘板(6016)底端右部与第一伸缩杆(6017)焊接;第一伸缩杆(6017)右侧设置有回阻块(6018);第六传动轮(6019)顶端轴心与第二丝杆(6020)进行插接;第二丝杆(6020)外表面顶部与伸缩架(6021)进行转动连接;伸缩架(6021)左端与推板(6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6020)顶端与凸轮(6023)进行插接;凸轮(6023)顶部设置有滑动推框(6024);滑动推框(6024)底端左部与倾斜滑板(6025)进行滑动连接;第七组合传动轮(603)右侧通过皮带与预出筒机构(7)相连接;第五传动轮(6015)底端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伸缩杆(6017)底端与底架(1)相连接;回阻块(6018)底端与底架(1)相连接;倾斜滑板(6025)顶端右部与线筒收纳盘(9)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用自动更换线筒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出筒机构(7)包括第一组合传动轮(701),第二组合传动轮(702),第三组合传动轮(703),平衡架(704),第一电动伸缩杆(705),第一直齿轮(706),第四组合传动轮(707),第二传动轮(708),第五组合传动轮(709),第三传动轮(7010),端齿盘(7011),第一锥齿轮(7012),第一丝杆(7013),第一固定安装板(7014),第一传动杆(7015),第二传动杆(7016),第一承重架(7017),第一卡手(7018)和第二卡手(7019);第一组合传动轮(701)右侧与第二组合传动轮(702)进行啮合;第二组合传动轮(702)顶部通过皮带与第三组合传动轮(7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组合传动轮(703)前端轴心与平衡架(704)进行转动连接;平衡架(704)前端左部与第一电动伸缩杆(705)进行转动连接;平衡架(704)后端左部与第一直齿轮(7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706)顶端左侧设置有第四组合传动轮(707);第一直齿轮(706),顶端右侧设置有第五组合传动轮(709);第四组合传动轮(707)底部通过皮带与第二传...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