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58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包括内杯夹具、用于驱动内杯夹具沿水平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内杯夹具沿竖直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二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内杯夹具升降的升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钻井液滤失实验完成后,其内杯后续处理耗费人力的问题,实现提高内杯使用完成、滤失过程结束后的自动化程度的目的。

Inner cup recovery structure for drilling fluid filtration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
本技术涉及钻井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
技术介绍
钻井液(泥浆)在井内受压差的作用,部分水渗入地层,这种现象称为钻井液的失水性能或滤失特性。钻井液的失水量(滤失量)对该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维护井壁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因此在钻井井场,钻井液工程师或钻井工程师都会频繁的对其进行测定。现有技术中的测定方式都是通过API失水仪或高温高压失水仪来进行测定,过程包括:翻转倒置仪器并打开盖子,向杯体内倒入待测钻井液,在盖子内表面铺好滤纸,重新装上盖子,再次翻转仪器整体,使盖子在下、杯体在上,悬挂杯体、加压、开始测定。每次测定过程需放置7.5min或30min,然后再人为读取得到的滤液量;每次完成测定后都需要翻转倒置仪器打开盖子,取出滤纸丢掉,再对杯体和盖子进行清洗、擦拭、晾干,浪费工程师的人力与时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前期已递交了如下专利申请:用于失水量测定的一次性容器(2019215386883)、一种滤失量测定组件(2019108731972),其技术方案的核心在于使用一次性杯子作为滤失过程中的内杯使用,能够极大的减轻了工作量,显著降低了人力消耗,减少了测定耗时、提高了测定效率。其中,外杯为固定结构,内杯使用专门的纸杯,在滤失实验结束后,需要人为取出内杯进行倾倒与整理,效率低下。为此,如何实现对使用完成后的内杯的自动化清理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钻井液滤失实验完成后,其内杯后续处理耗费人力的问题,实现提高内杯使用完成、滤失过程结束后的自动化程度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包括内杯夹具、用于驱动内杯夹具沿水平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内杯夹具沿竖直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二转动机构、用于驱动内杯夹具升降的升降组件。针对现有技术中钻井液滤失实验完成后,内杯后续处理耗费人力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内杯夹具用于夹持完成滤失后剩余有钻井液的内杯,之后通过第二转动机构将其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至合适位置,然后通过第一转动机构带动内杯夹具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转动,使其倾斜,将其中剩余的钻井液倾倒出来,之后再启动第二转动机构至合适位置,继续启动第一转动机构、带动内杯夹具继续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直至被夹持的内杯敞口端朝下,通过升降组件使内杯下放即可。其中在内杯夹具夹住内杯后,也可通过升降组件驱动内杯夹具上行,从而稳定的将内杯提起再进行移动。本申请自动化程度高,克服了滤失量测定组件使用完成后,需要人为取出内杯并进行倾倒、丢弃的目的。内杯敞口端朝下倒扣放置,可以将使用完后的内被依次叠放,叠放到一定数量后再人工统一回收处理即可,因此本方案实现了提高内杯在滤失过程结束后的自动化回收处理的效果。本申请中,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升降组件与内杯夹具之间的传动方式使用现有任意传动结构均可,包括但不限于输出端直接连接、间接连接、齿轮系的驱动、皮带链条等传动。内杯夹具的升降可以通过滑轨、导轨、滑槽、电机丝杠以及其余任意现有的升降方式实现,如通过气缸一次升降,或两个、甚至多个气缸分阶段多次升降完成。因此,只要能够实现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升降组件各自效果的任意现有传动结构与连接方式,均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进一步的,所述内杯夹具包括两块能够开合的夹持卡板。内杯夹具可配置用于感应内杯的感应装置,当感应到内杯时,即可合拢两块夹持卡板,从而夹紧该内杯。其中,两块夹持卡板之间的开合通过任意现有技术实现均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实现,如通过开合电机、气缸等进行驱动即可实现,故在此不做赘述。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驱动内杯夹具、第一转动机构、升降组件同步转动。即是第二转动机构工作时,带动内杯夹具、第一转动机构、升降组件同步进行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驱动安装座转动,所述安装座上设置连接板,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一转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内杯夹具相连。本方案中,第二转动机构工作,带动安装座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由于连接板设置在安装座上,因此连接板同步转动;又由于第一转动机构安装在连接板上,第一转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内杯夹具相连,因此即可实现第一转动机构、内杯夹具以及被夹持的内杯共同进行水平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连接板在安装座上进行升降。优选的,连接板与安装座滑动配合,如通过导轨、滑槽等进行配合即可。升降组件驱动连接板在安装座上进行升降,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机构、内杯夹具同步进行升降。进一步的,还包括水槽,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能够驱动内杯夹具经过水槽上方。当第二转动机构驱动内杯夹具来到水槽上方时,暂停第二转动机构,此时开始启动第一转动机构,使内杯倾斜,将内杯内剩余的钻井液倒入水槽内。进一步的,还包括倒扣工位,所述倒扣工位用于内杯倒扣重叠;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能够驱动内杯夹具抵达倒扣工位的正上方。第二转动机构驱动内杯夹具抵达倒扣工位的正上方后,停止第二转动机构,启动第一转动机构,使内杯转动至敞口端朝下,再通过升降组件将内杯下放在倒扣工位上即可。进一步的,还包括导轨、能够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夹持装置;所述导轨与倒扣工位位于内杯夹具的相对两侧。当滤失实验完成后,通过夹持装置将带有钻井液的内杯夹起,然后通过导轨进行移动,直至到达所述内杯夹具所处位置,再通过内杯夹具夹住内杯,此时即可松开夹持装置,完成对带有钻井液的内杯转运动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自动化程度高,克服了滤失量测定组件使用完成后,需要人为取出内杯并进行倾倒、丢弃的目的。内杯敞口端朝下倒扣放置,可以将使用完后的内被依次叠放,叠放到一定数量后再人工统一回收处理即可,因此本申请实现了提高内杯在滤失过程结束后的自动化回收处理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2-夹持装置,9-导轨,16-内杯夹具,17-第一转动机构,18-第二转动机构,19-安装座,20-升降组件,21-连接板,22-水槽,23-倒扣工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杯夹具16、用于驱动内杯夹具16沿水平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17、用于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杯夹具(16)、用于驱动内杯夹具(16)沿水平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17)、用于驱动内杯夹具(16)沿竖直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二转动机构(18)、用于驱动内杯夹具(16)升降的升降组件(20)。/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杯夹具(16)、用于驱动内杯夹具(16)沿水平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一转动机构(17)、用于驱动内杯夹具(16)沿竖直的轴线进行转动的第二转动机构(18)、用于驱动内杯夹具(16)升降的升降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夹具(16)包括两块能够开合的夹持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8)驱动内杯夹具(16)、第一转动机构(17)、升降组件(20)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钻井液滤失实验的内杯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18)驱动安装座(19)转动,所述安装座(19)上设置连接板(21),所述第一转动机构(17)安装在连接板(21)上,第一转动机构(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泰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