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机构及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558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翻转机构及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属于物品转移技术领域,其中,该翻转机构包括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翻转组件,每一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杆、翻转引导结构以及驱动翻转杆在翻转引导结构的导引下先后完成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的动力气缸。本技术方案,其可解决现有翻转机构结构复杂、动力源消耗较大、无法同时实现升降与翻转功能的技术问题。

Turnover mechanism and moving trolley goods transf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机构及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品转移
,特别涉及一种翻转机构及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要实现翻转和升降功能,通常需要升降机构和翻转机构进行组合,结构复杂的同时,动力源消耗较大,且升降和翻转需单独控制,导致运行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机构及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其旨在解决现有翻转机构结构复杂、动力源消耗较大、无法同时实现升降与翻转功能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杆、翻转引导结构以及驱动所述翻转杆在所述翻转引导结构的导引下先后完成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的动力气缸。可选地,所述翻转杆包括L型插杆部与倒L型翻转部,所述L型插杆部包括第一垂直部与第一水平部,所述倒L型翻转部包括第二垂直部与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垂直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端相接设置,所述第一垂直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垂直部的顶端相接设置,所述动力气缸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部的底端。可选地,所述翻转引导结构包括第一翻转引导板,所述第一翻转引导板上设置有一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所述第二垂直部的顶端通过一凸起部对应卡设在所述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内。可选地,所述翻转引导结构还包括第二翻转引导板,所述第二翻转引导板上设置有一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所述第二翻转引导板与所述第一翻转引导板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亦与所述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垂直部的顶端通过另一凸起部对应卡设在所述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内。可选地,所述动力气缸的气缸推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垂直部的底端与所述气缸推杆的顶端进行可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垂直部的底端设置一垂直插槽,所述气缸推杆的顶端插接在所述垂直插槽内,且所述气缸推杆的顶端与所述垂直插槽的两侧通过一水平转轴进行可转动连接。此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所述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包括上述的翻转机构。可选地,所述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还包括物品存放台、传送机构以及带货框的移动小车,所述货框设置有与所述翻转杆对接的插槽,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物品存放台相对设置所述传送机构的两侧。可选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斜坡传送带和水平传送带,所述翻转机构设于所述斜坡传送带所在的一侧,所述物品存放台设于所述水平传送带所在的一侧,所述斜坡传送带末端与所述水平传送带始端衔接且设置有高度差,其中:所述斜坡传送带,以高速运转,用于通过高速运转惯性力将物品从堆叠物品状态中分离,并传送至所述水平传送带上;所述水平传送带,以定速运转,用于传送从所述斜坡传送带中分离传送过来的物品。可选地,所述分拣传送带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斜坡传送带所在的斜坡上,用于检测物品是否接近所述斜坡传送带末端,在检测到物品接近所述斜坡传送带末端时,触发所述斜坡传送带减速运转;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视觉检测方式、激光检测方式或红外检测方式来检测物品是否接近所述斜坡传送带末端。本技术提供的翻转机构及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其翻转机构包括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翻转组件,每一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杆、翻转引导结构以及驱动翻转杆在翻转引导结构的导引下先后完成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的动力气缸。这样一来,当需要翻转的物体放置于翻转杆上,便可在单一的动力气缸驱动下,随着翻转杆在翻转引导结构的导引下先后完成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可见,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现有翻转机构结构复杂、动力源消耗较大、无法同时实现升降与翻转功能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翻转机构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的翻转机构的翻转四十五度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的翻转机构的翻转九十度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1,该移动小车物品转移系统1包括翻转机构100、物品存放台200、传送机构300以及带货框410的移动小车400,其中,翻转机构100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翻转组件110,翻转组件110包括翻转杆111、翻转引导结构112以及驱动翻转杆111在翻转引导结构112的导引下先后完成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的动力气缸113。货框410设置有与翻转杆111对接的插槽411,翻转机构100与物品存放台200相对设置传送机构300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翻转杆111包括L型插杆部1111与倒L型翻转部1112。具体地,L型插杆部1111包括第一垂直部11111与第一水平部11112,倒L型翻转部1112包括第二垂直部11121与第二水平部11122,第一垂直部11111的底端与第一水平部11112的一端相接设置,第一垂直部11111的顶端与第二水平部11122的一端相接设置,第二水平部11122的另一端与第二垂直部11121的顶端相接设置,动力气缸113驱动连接第二垂直部11121的底端。如图2及图3所示,翻转引导结构112包括第一翻转引导板1121,第一翻转引导板1121上设置有一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1122,第二垂直部11121的顶端通过一凸起部11对应卡设在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1122内。这样一来,通过倒L型翻转部1112的凸起部11在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1122的导引下,依次沿着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1122进行上升及水平运动,使得L型插杆部1111的第一水平部11112依次完成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为确保翻转杆111在进行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保持平衡及对翻转杆111的两侧均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如图2及图3所示,翻转引导结构112还包括第二翻转引导板1123,第二翻转引导板1123上设置有一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1124,第二翻转引导板1123与第一翻转引导板1121相对设置,使得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1123亦与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相对设置,第二垂直部的顶端通过另一凸起部对应卡设在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内。如图2及图3所示,动力气缸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杆、翻转引导结构以及驱动所述翻转杆在所述翻转引导结构的导引下先后完成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的动力气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杆、翻转引导结构以及驱动所述翻转杆在所述翻转引导结构的导引下先后完成升降运动及九十度翻转运动的动力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杆包括L型插杆部与倒L型翻转部,所述L型插杆部包括第一垂直部与第一水平部,所述倒L型翻转部包括第二垂直部与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垂直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一端相接设置,所述第一垂直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垂直部的顶端相接设置,所述动力气缸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部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引导结构包括第一翻转引导板,所述第一翻转引导板上设置有一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所述第二垂直部的顶端通过一凸起部对应卡设在所述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引导结构还包括第二翻转引导板,所述第二翻转引导板上设置有一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所述第二翻转引导板与所述第一翻转引导板相对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亦与所述第一倒L型翻转引导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垂直部的顶端通过另一凸起部对应卡设在所述第二倒L型翻转引导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气缸的气缸推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垂直部的底端与所述气缸推杆的顶端进行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蓝胖子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