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57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1:11
一种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撑靠机构适用于撑抵基板的侧边,且包含支撑架、可动式撑靠杆及加压弹性件。支撑架包括架体。可动式撑靠杆包括限位杆体及撑靠杆体。限位杆体具有第一枢接端部及第二枢接端部。撑靠杆体具有连接于第二枢接端部的连接杆部、枢接于架体的滑移端部,及相反于滑移端部的靠抵端部,连接杆部受限位杆体驱动而使滑移端部沿高度方向滑移,并使靠抵端部以滑移端部为中心相对于支撑架在第一位置及高度低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间转动。加压弹性件的两相反端分别固定于滑移端部与支撑架,并使靠抵端部紧迫地靠抵于基板的侧边,借此增加基板在制程中的制造良率,且以单一加压弹性件即可分别达到加压及限位之功效,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cl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撑靠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靠在基板两侧边的撑靠机构。另外,本技术还有关于一种具有所述撑靠机构且可安装于一输送装置的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路板的制程中,一个半成品的基板系被一种搭载于一输送装置的夹紧装置夹持固定之后,通过所述输送装置的带动达到输送的功能。然而,目前的夹紧装置仅适用于夹持单一尺寸(例如:面积20x30cm)的基板,对于另一尺寸(例如:面积5x5cm)的基板而言,整体的产线必须更换成相对应的夹紧装置,借此才能夹持固定,在此情况下,当所述产线要生产不同尺寸的基板时,技术人员得将所有的夹紧装置一并更换,才能使所述基板顺利地被输送,如此一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且还费力费时。在基板(电路板)的生产线中,是由作业员将基板一一放至输送带上,借由输送带将基板输送至对应的制程设备进行制作,而在每一制程设备中另有对应的基板运输设备运送所述基板进行对应的制作步骤,其中,一基板运输设备包含一输送装置,及多个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上且彼此紧邻的夹紧装置。每一夹紧装置受所述输送装置的带动并在到达入料区域时皆会执行夹持的动作(转动),借此夹持基板,但是,由于作业员放基板的频率与所述输送装置运转的频率并不一致,以致于部分夹紧装置会发生没有基板能夹持的状况,但其所执行转动夹持的过程中却容易造成整体晃动,进而与前后相邻的夹紧装置或是夹紧装置所夹持的基板发生碰撞,导致夹紧装置或基板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撑靠机构,提升使用弹性。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夹紧装置,借此提升基板的制造良率。本技术的撑靠机构,适用于撑抵基板的侧边,所述撑靠机构包含支撑架、可动式撑靠杆及加压弹性件。所述支撑架包括对应所述基板的所述侧边设置且向上延伸的架体。所述可动式撑靠杆包括限位杆体及撑靠杆体。所述限位杆体具有枢接于所述架体的第一枢接端部,及相反于所述第一枢接端部的第二枢接端部。所述撑靠杆体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端部的连接杆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部且可在高度方向上滑移地枢接于所述架体的滑移端部,及相反于所述滑移端部且连接于所述连接杆部的靠抵端部,所述滑移端部与所述第一枢接端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间隔,且所述连接杆部受所述限位杆体驱动而使所述滑移端部沿所述高度方向滑移,并使所述靠抵端部以所述滑移端部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支撑架在第一位置及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间转动。所述加压弹性件位于所述撑靠杆体的下方,且所述加压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移端部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加压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滑移端部向下的弹性回复力,以使所述靠抵端部紧迫地靠抵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侧边。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当所述靠抵端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杆部受所述限位杆体驱动而进一步使所述滑移端部向上滑移,并使所述靠抵端部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自所述第一位置朝远离所述第二位置方向转动至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限位杆体提供朝远离所述基板方向的力矩并靠在所述架体上,以限制所述靠抵端部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架体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基板且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加压弹性件。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架体具有在所述高度方向相反两侧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且所述架体形成二个位于所述上端部与所述下端部之间且在宽度方向上相间隔的滑孔,每一滑孔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撑靠杆体还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间隔的前撑靠杆部与后撑靠杆部、枢轴结构、滑杆结构及接触结构,所述前撑靠杆部具有前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前连接结构且相邻于所述滑孔的前滑移结构,及相反于所述前滑移结构且连接于所述前连接结构的前靠抵结构,所述后撑靠杆部具有后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后连接结构且相邻于所述滑孔的后滑移结构,及相反于所述后滑移结构且连接于所述后连接结构的后靠抵结构,所述枢轴结构的两相反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前连接结构与所述后连接结构,所述滑杆结构穿设所述滑孔、所述前滑移结构及所述后滑移结构,所述接触结构穿设于所述前靠抵结构及所述后靠抵结构;所述连接杆部具有所述前连接结构、所述后连接结构及所述枢轴结构,且所述限位杆体的第二枢接端部枢接于所述枢轴结构;所述滑移端部具有所述前滑移结构、所述后滑移结构及所述滑杆结构;所述靠抵端部具有所述前靠抵结构、所述后靠抵结构及所述接触结构。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上端部且高度高于所述滑孔的第一固定轴,及靠近所述下端部且高度低于所述滑孔的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供所述第一枢接端部枢接,所述第二固定轴供所述加压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接触结构是呈线形延伸的钢丝。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限位杆体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枢接端部朝远离所述基板方向延伸的延伸部,用以供施力驱动所述第二枢接端部。本技术的夹紧装置,适用于夹持一基板的两相反侧边,所述夹紧装置包含基座及二撑靠机构。所述撑靠机构分别在所述基座对应所述基板的两相反侧边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所述限位杆体绕着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以及所述撑靠杆体的所述滑移端部能上下滑移,经由两者连接后便能使所述撑靠杆体的所述靠抵端部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借此达到能夹持不同面积的基板,且当所述靠抵端部分别位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相反侧时,通过所述加压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能使所述靠抵端部紧迫地夹持所述基板,或者是保持在无法转动的所述第三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三位置时,能避免因转动所导致的晃动,进一步确保不会与相邻的夹紧装置,或是夹紧装置所夹持的基板产生碰撞,借此增加所述基板在所述制程中的制造良率,另一方面,以单一加压弹性件即可分别达到加压及限位之功效,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夹紧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夹持一面积较大的基板的状态;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夹持一面积较小的基板的状态;图3是所述实施例之一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所述夹紧装置的细部结构;图4是所述实施例之不完整的侧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多个夹紧装置设置于一输送装置的状态;图5是沿图1线V-V所截取的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在一第一位置的状态;图6是沿图2线VI-VI所截取的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在一第二位置的状态;图7是类似图6视角的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在一第三位置的状态;及图8是所述实施例之一正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分别处在一夹持所述基板的状态与一未夹持所述基板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夹紧装置1之一实施例,适用于夹持一基板9的两相反侧边91,所述夹紧装置1包含一基座2及二撑靠机构3。此外,配合参阅图2,所述夹紧装置1还能夹持一较小面积的基板9。所述基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撑靠机构,适用于撑抵基板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撑靠机构包含:/n支撑架,包括对应所述基板的所述侧边设置且向上延伸的架体;/n可动式撑靠杆,包括/n限位杆体,具有枢接于所述架体的第一枢接端部,及相反于所述第一枢接端部的第二枢接端部,/n撑靠杆体,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端部的连接杆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部且可在高度方向上滑移地枢接于所述架体的滑移端部,及相反于所述滑移端部且连接于所述连接杆部的靠抵端部,所述滑移端部与所述第一枢接端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间隔,且所述连接杆部受所述限位杆体驱动而使所述滑移端部沿所述高度方向滑移,并使所述靠抵端部以所述滑移端部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支撑架在第一位置及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间转动;及/n加压弹性件,位于所述撑靠杆体的下方,且所述加压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移端部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加压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滑移端部向下的弹性回复力,以使所述靠抵端部紧迫地靠抵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侧边。/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3 TW 1082124981.一种撑靠机构,适用于撑抵基板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撑靠机构包含:
支撑架,包括对应所述基板的所述侧边设置且向上延伸的架体;
可动式撑靠杆,包括
限位杆体,具有枢接于所述架体的第一枢接端部,及相反于所述第一枢接端部的第二枢接端部,
撑靠杆体,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端部的连接杆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部且可在高度方向上滑移地枢接于所述架体的滑移端部,及相反于所述滑移端部且连接于所述连接杆部的靠抵端部,所述滑移端部与所述第一枢接端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相间隔,且所述连接杆部受所述限位杆体驱动而使所述滑移端部沿所述高度方向滑移,并使所述靠抵端部以所述滑移端部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支撑架在第一位置及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间转动;及
加压弹性件,位于所述撑靠杆体的下方,且所述加压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移端部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加压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滑移端部向下的弹性回复力,以使所述靠抵端部紧迫地靠抵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靠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靠抵端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杆部受所述限位杆体驱动而进一步使所述滑移端部向上滑移,并使所述靠抵端部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自所述第一位置朝远离所述第二位置方向转动至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限位杆体提供朝远离所述基板方向的力矩并靠在所述架体上,以限制所述靠抵端部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基板且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加压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具有在所述高度方向相反两侧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顺
申请(专利权)人:群翊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