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循环用膨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38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循环用膨胀装置。其是在管壳内流体通道里设置有着一个短管,该短管的作用是使流动的流体膨胀。还有,除了短管内的流体通道以外,还设置有一个渠道,其就是管壳和短管之间的间隙。这两个通道就是流体流动的渠道。而且,在管壳内的流通渠道处设置有一个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膨胀装置在热交换循环停止的时候,可以把短管两侧的压力迅速减小而达到平衡,因而两侧的压差而引起的噪音也随之减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膨胀装置也可以使用在室内机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类,尤其涉及空调器的热交换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热交换循环是在一定的空间之间循环,并且保持其空间的温度。在目前的冷冻系统循环技术中,(参见图1、图2所示),其热交换循环是由压缩机(1),室内热交换器(5),毛细管(3),室外热交换器(2)连接而成。还有在毛细管(3)和室内热交换器(5)之间设有防逆流阀(4)和暖房毛细管(6),而且在室内热交换器(5)和压缩机(1)之间有阀(8)连接。首先以冷冻的热循环为例来说明一下。在压缩机里的流动流体被压缩机(1)作用而变为高温、高压气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2)里和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把流体的热量向外放出。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室外热交换器中的流体,因为放热而降温变为相对的低温、低压状态的液体进入毛细管(3)。在毛细管(3)中,流体被加压使得在室内热交换器(5)里容易进行热交换。此时,从毛细管(3)里出来的流体会经过防逆流阀(4),在室内的热交换器(5)中,其流体会和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从中获取热量而蒸发。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中蒸发而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状态。这样的流体会通过阀门(8)重新回到压缩机(1)里头。另一方面,在暖房室里,从压缩机(1)里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流体通过阀门(8)进入室内热交换器(5)。此时,在室内热交换器(5)里的高温状态的流体和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放热。因为放热的缘故而被冷凝的流体在防逆流阀(4)里通过暖房毛细管(6),和毛细管(3)而被减压成为容易蒸发的流体进入室外热交换器(2)。还有,在室外热交换器(2)内的流体因为蒸发,和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气体,又被送入到压缩机(1)而重复同样的过程。另一方面,如图2a所示的那样,还可以代替毛细管(3)用短管(7)来使流体膨胀。这个管体(7b)是从室外的热交换器(2)出口处(2~)和防逆流阀(4)入口处(4~)同时插入的。所以管体和室外的热交换器出口处及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是相连的,而且短管设在管壳的内部。在管体(7b)的中央有一个通道(7h),这个通道使得把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处(2~)和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处(4~)连接起来。这个时候,通道与出口处和入口处的内径相比是很小的。图面的7s是短管。短管(7)是和毛细管(3)一起把从室外热交换器(2)里出来的高压冷媒体减压,而在室内热交换器(5)中变成容易蒸发的状态,并且让它按一定的比例流动。但是以往的技术有这样的问题存在着,如以短管(7)为基准的话,在短管(7)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一方是高压,而室内热交换器(5)的一方是低压的。随着这样的压力差在热循环停止的时候会常常引起噪音。这样的噪音是在热交换循环在停止的时候,因为短管(7)两侧压力不同且不平衡所引起的,这样的噪音特别是在热交换循环停止的时候尤其严重。其是因为,在热交换循环的过程中,在短管(7)的两侧就已经产生了压力的差值,若这个时候循环突然停止的话,短管两侧的压力差值会突然加大;而且,流体会通过相对比较小的通道(7h),由高压的地方向低压的方向流动,所以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噪音。因此,在热交换的过程中,短管(7)不能设置在室内的热交换器,而只能设置在室外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循环用膨胀装置,就是为了解决以上所说的在循环停止时而引起的噪音。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热循环停止的时候,迅速减少在短管两侧的压力差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在置于空调热交换循环高压和低压一侧的管壳内设置有流体流动的膨胀通道,膨胀通道内置有外径比膨胀通道小的且中心设置有流体通道的短管,管壳通道膨胀装置内设置有限制短管移动距离的短管,管壳通道膨胀内部的短管和短管的相互紧贴面设置有吻合密封件。本专利技术还可,在管壳和密封件相对应处设有引导密封位置的密封引导面。在管壳的内径设置为大于短管外径且具有缝隙的内径尺寸。在管壳内部设置有决定短管移动距离的两个突起部。本专利技术的短管因为有以上的结构,所以在热交换循环停止的时候,不会因为短管两侧的压力之差而引起噪音。因为,短管两侧的压力会因其在管壳内移动而迅速的减小。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所以,本专利技术的膨胀装置在热交换循环停止的时候,可以把短管两侧的压力迅速减小达到平衡。因为本专利技术的短管是会随着流体的压力而移动。当然它的移动也改变了流体流动通道的面积。由此,以前所面临的因为短管两侧的压差而引起的噪音也随之减小。本专利技术的膨胀装置也可以使用在室内机里。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以往技术的热交换循环的构成示意图;图2a是根据以往技术的膨胀装置之中的一个短管构成的纵断面示意图;图2b是图二a之中的短管的构成示意面;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循环用膨胀装置的构成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膨胀装置在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面中主要部分的说明1--压缩机 2--室外热交换器3--毛细管 4--防逆流阀5--室内热交换器 6--暖房毛细管7--短管 8--阀30--管壳 32--流体通道35--固定突起 40--短管42--膨胀通道 44--短管紧贴引导面50--短管 52--短管紧贴引导面54--短管紧贴面实施方式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循环膨胀装置的示意图来详细说明图1、图2的说明已在“
技术介绍
”中详述,故在此省略。在图3、图4中,毛细管(3)的出口侧和短管(7)的入口侧是在管壳(30)的内部连接着的,所以管壳的内部就形成了流体流动的通道(32)。而且在管壳内部的确通道里有一个固定突起(35),该突起是限制短管(40)移动距离的。突起的另一面有短管(50),在短管的周围设有起固定作用的突起(37、37~)。在管壳(30)的内部有短管(40),这个短管起到膨胀流体的作用。在短管(40)的内部也有一个流体可以流动的通道(42)。这就是膨胀通道(42)。而且,虽然图中没有显示,但是在短管中膨胀通道是一个横截面逐渐变小的通道。在短管(40)的后面设有紧贴引导面(44),这个紧贴引导面(44)是和短管(50)的紧贴引导面相互应的,他们有共同的倾斜角,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起到密封作用。短管(40)的外径比管壳(30)的内径要小,所以在管壳和短管的之间有一道缝隙,通过这个缝隙流体也可以通过。短管(50)是以短管(40)为基准的低压一方,也就是在蒸发机(7)的一方。所以短管(50)是一个环形装置的构造,而且它的紧贴面(52)和短管的紧贴引导面(44)是彼此相对应的。短管的紧贴引导面(52)是设在短管的内部,而短管的紧贴引导面(44)是设在它的后部外侧。下面说明一下本专利技术的膨胀装置的作用。在热交换循环的时候,流体会在压缩机中往高压的地方流动,所以冷凝机(3)一方是相对高压的,而在通过短管(40)的时候,会被膨胀通道膨胀后被减压成为低压。在热交换循环进行的时候,因为短管(40)两侧压力的差值,而使得短管(40)向短管(50)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进而短管的紧贴面(44)和短管的紧贴面(54)相互紧贴而得到封闭的作用。这样一来,进入管壳的流体只能通过短管(40)的膨胀通道(42)。所以流体会被减压。在热交换循环突然停止时,压缩机(1)也随之停止,原来的相对高压也有所下降,在短管(40)两侧的压力差也得到急剧的下降。这个时候因为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循环用膨胀装置,其特征在于,置于空调热交换循环高压和低压一侧的管壳内设置有流体流动的膨胀通道,膨胀通道内置有外径比膨胀通道小的且中心设置有流体通道的短管,管壳通道膨胀装置内设置有限制短管移动距离的短管,管壳通道膨胀内部的短管和短管的相互紧贴面设置有吻合密封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正柱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