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36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包括电源单元、红外检测单元、光敏检测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照明单元;电源单元,用于接入交流电源,对交流电源进行降压、整流及滤波以供电;红外检测单元,与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人体以输出第一信号;光敏检测单元,与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环境亮度以输出第二信号;照明单元,与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以触发照明;控制单元,与电源单元、红外检测单元、光敏检测单元以及照明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延时输出驱动信号。

An automatic lighting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到照明电路
,尤其涉及到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库房、商场、走廊、过道等场合,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红外控制或者光敏控制中的单一照明控制方式,存在浪费电能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解决的单一照明控制方式导致电能浪费的问题。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包括电源单元、红外检测单元、光敏检测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照明单元;电源单元,用于接入交流电源,对交流电源进行降压、整流及滤波以供电;红外检测单元,与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人体以输出第一信号;光敏检测单元,与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环境亮度以输出第二信号;照明单元,与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以触发照明;控制单元,与电源单元、红外检测单元、光敏检测单元以及照明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延时输出驱动信号。具有两种检测方式共同控制照明单元进行照明,照明自动控制更加精准,减少电能浪费;能够延时输出驱动信号,降低随机性的误触发概率,进一步节约电能。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源单元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三二极管;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以及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具有构造精简,所使用的元器件少喝成本低。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三二极管为2CW103型稳压二极管。电源单元输出的电压更稳定。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一集成电路;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电源正极连接;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电源负极、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红外检测作为触发照明控制的因素之一。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集成电路为P2288型热释红外传感器。集成度高,外围元器件使用少。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光敏检测单元包括电位器和光敏电阻;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电位器的第一端以及滑动端连接;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与光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光敏检测作为照明控制的另一触发因素,且具有可调性。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以及第二集成电路;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一管脚和第一开关的常闭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管脚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六管脚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五管脚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十管脚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六管脚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五管脚与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的公共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三管脚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四管脚与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的常开端、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第五电容的第二端、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以及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七管脚连接。通过第七电容和第八电阻实现输出延时调节,降低随机性的误触发概率,提高照明自动控制的精准性。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集成电路为SNS9201型人体红外传感器处理集成电路。该种集成电路具有抗电磁干扰强,能够适应较为恶略的环境;其价格便宜,且所需外围元器件少,便于推广应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照明单元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晶闸管以及照明灯;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管脚与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晶闸管的控制极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照明灯的第一端连接;照明灯的第二端与第一晶闸管的第一阳极连接;第一晶闸管的第二阳极与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采用无触点照明控制的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噪音干扰。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晶闸管为双向晶闸管。采用双向晶闸管,可以不用区分接入的交流电源的火线和零线,安装更便捷。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通过红外检测单元进行照明区域人体检测和通过光敏检测单元进行环境亮度检测,两种检测方式共同触发控制单元输出驱动信号,驱动照明单元进行照明,照明自动控制更加精准,减少电能浪费;控制单元能够延时输出驱动信号,从而降低随机性的误触发概率,进一步节约电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的线路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源单元,用于接入交流电源,对所述交流电源进行降压、整流及滤波以供电;/n红外检测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人体以输出第一信号;/n光敏检测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环境亮度以输出第二信号;/n照明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以触发照明;/n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所述光敏检测单元以及所述照明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以延时输出所述驱动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单元,用于接入交流电源,对所述交流电源进行降压、整流及滤波以供电;
红外检测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照明区域内人体以输出第一信号;
光敏检测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检测环境亮度以输出第二信号;
照明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以触发照明;
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源单元、所述红外检测单元、所述光敏检测单元以及所述照明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以延时输出所述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三二极管;
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二极管为2CW103型稳压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一集成电路;
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电源负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为P2288型热释红外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检测单元包括电位器和光敏电阻;
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以及滑动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