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43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漂浮板,漂浮板顶面边侧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漂浮板底部安装有压板,若干滑动柱贯穿压板且与压板固定连接,漂浮板顶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气泵,滑动柱内开设有连通腔,连通腔周侧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气泵通过软管与连通腔相连通,漂浮板上安装有控制气泵高度的调节部,滑动柱内安装有用于固定的固定部,漂浮板底部安装有搅拌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整体稳定性高,不易发生倾倒或偏移。不易发生倾倒或偏移。不易发生倾倒或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生态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为了改善水体观感效果,一般通过投入化学物质的方式处理水内环境,抑制藻类的繁殖,但药物会降低水体溶解氧含量,影响氧的空间,对生态系统会带来负面影响,也破坏了自然环境,故增加氧系统是生物在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微生物繁殖、挂靠、激活的基本生存条件,向水体中注入足够的溶解氧,可以使断开的生物链得到有效的修复。故需要用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现有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为了防止气泵进水,一般将气泵固定在一定高度,由于水面并不是一直平静的,故需要将气泵固定在较高位置,使得重心较高,结构不稳定,此外现有技术中仅是通过简单的插接柱依靠重力插入淤泥中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差,加剧了装置的不稳定性,故亟需一种稳定性高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板(1),所述漂浮板(1)顶面边侧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柱(2),所述漂浮板(1)底部安装有压板(3),若干所述滑动柱(2)贯穿所述压板(3)且与所述压板(3)固定连接,所述漂浮板(1)顶部安装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上固定连接有气泵(5),所述滑动柱(2)内开设有连通腔(6),所述连通腔(6)周侧开设有若干透气孔(7),所述气泵(5)通过软管与所述连通腔(6)相连通,所述漂浮板(1)上安装有控制所述气泵(5)高度的调节部,所述滑动柱(2)内安装有用于固定的固定部,所述漂浮板(1)底部安装有搅拌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位于所述漂浮板(1)顶部且与所述漂浮板(1)转动连接的若干螺纹杆(8),若干所述螺纹杆(8)贯穿所述支撑板(4)且与所述支撑板(4)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螺纹杆(8)周侧均固定连接有配合齿轮(9),所述漂浮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10),所述调节电机(1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调节圆盘(11),所述调节圆盘(11)周侧开设有与所述配合齿轮(9)相适配的齿槽,所述调节圆盘(11)分别与若干所述配合齿轮(9)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开设于所述滑动柱(2)中部的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顶部转动连接有控制螺杆(14),所述控制螺杆(14)顶部贯穿所述容纳腔(12)顶壁且与所述容纳腔(12)螺纹连接,所述控制螺杆(14)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螺母(15),所述滑块(13)底部开设有容纳槽(16),所述容纳槽(16)内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插接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琴刘欢龙
申请(专利权)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