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355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DC‑DC恒流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及人体感应传感器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DC24V电源输入端、浪涌吸收模块及滤波电路,所述DC24V电源输入端连接有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与浪涌吸收模块连接进行浪涌吸收,所述浪涌吸收模块与滤波电路连接对电流进行滤波后提供给后序电路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使用智能感光和人体感应技术,在平时驱动板是处于待机状态,功耗很低,同时输出待机信号,实现其他电路的待机工作,当感应到有人靠近时,恒流驱动板启动,并根据环境亮度调整输出电流,当人离开后,延时一定时间后,重新恢复待机状态,从而实现了节能效果。

A low power backlight constant current driv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节能减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背光恒流驱动都是固定亮度输出的,只能通过人工手动干预。而且,目前的恒流驱动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开关的,不具备自动控制模式,因此,只要电源通电,则背光就工作在设定的亮度下。所以导致了功耗较高,背光源寿命缩短等问题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功耗,实现更低的能耗,提高背光源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DC-DC恒流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及人体感应传感器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DC24V电源输入端、浪涌吸收模块及滤波电路,所述DC24V电源输入端连接有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与浪涌吸收模块连接进行浪涌吸收,所述浪涌吸收模块与滤波电路连接对电流进行滤波后提供给后序电路使用;所述DC-DC恒流控制电路与滤波电路连接,用于信号放大和信号稳定,并将电流采样传输给与MCU控制电路连接的传输的PWM驱动电路;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电路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利用光敏采集,实现环境信号的采集,并将信号传输给MCU控制电路,所述MCU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到PWM驱动电路,实现电流调整和待机控制。作为改进,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电源插座CN1且电源插座CN1连接保险管F1和压敏电阻RV1实现浪涌保护,所述压敏电阻RV1线路上并联有电容C6、变压器T1、电容C8、电容C9及电容C10,所述电容C6、变压器T1、电容C8、电容C9及电容C10组成滤波电路并且在电容C10的负端接地,正端为电压VCC输出端。作为改进,所所述DC-DC恒流控制电路使用恒流控制芯片U2,所述恒流控制芯片U2上连接有电阻R8、三极管Q1和三极管Q4将驱动信号进行放大,所述DC-DC恒流控制电路包括BOOST电路架构,所述BOOST电路架构包括与三极管Q1和三极管Q4连接的三极管Q3、与三极管Q3连接的电感L1、二极管D1及与二极管D1连接的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2。作为改进,所所述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2均接地。作为改进,所所述三极管Q1上串联有电容C7,所述电容C7上连接有电阻R4和电阻R5,用于吸收尖峰电压作用于Q3。作为改进,所所述二极管D1上并联有电容C1且C1上连接有并联在一起的电阻R1和电阻R2,用于吸收D1的尖峰电压。作为改进,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和具有8脚的MCU调光芯片U3,所述稳压芯片U1用于为MCU调光芯片U3和人体感应传感器提供5V电源电压,所述MCU调光芯片U3的8脚上连接有插座CN3和电阻R15和电阻C13,实现亮度采集。作为改进,所所述插座CN3为光敏输入接口,所述调光芯片U3的5脚OUT上连接有电阻R22、电容C22及二极管D3,实现DA转换功能,并将信号输出给恒流控制芯片U2的4脚实现调整电流控制。作为改进,所所述恒流控制芯片U2的5脚连接有电阻R20、电容C19,电阻R18及R19实现了DC-DC过载保护功能,恒流控制芯片U2的4脚连接有电阻R24、电容C21并接入电阻R11、电阻R12及电阻R13实现了恒流控制。作为改进,所MCU调光芯片U3的1脚连接有插座CN4连接,所述插座CN4连接有插座CN5且进行对插实现人体感应传感器的连接,所述插座CN5与人体感应传感器连接进行供电,所述MCU调光芯片U3的2脚连接有二极管D4、电阻R25、电阻R26及三极管Q5,所述MCU调光芯片U3的2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实现待机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了智能调光和人体感应双层控制技术。通过外置亮度传感器采集环境亮度信号,通过MCU实现对恒流电流的调整,即可实现对背光源亮度的调整。过热释红外线和微波探头检测,实现在有人靠近的时候,才开启恒流驱动,在人离开后,延时关闭。缩短了实际工作时间,达到节能效果,由于恒流驱动的电流是根据环境亮度变化的,所以,恒流驱动板的最大负载时间大为减小,由于上述优点,因此背光源的寿命也将大幅度提升。恒流驱动板平时处于待机状态,只有在有人靠近的时候才正常工作,而且工作的时候,输出的电流值还跟随环境亮度。因此实际工作时间缩短了,工作的平均功率也缩小了,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达到更低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由4大模块组成,分别为电源输入电路、DCDC恒流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人体感应传感器电路。电源输入经过F1、RV1实现浪涌保护,C6和T1、C8、C9、C10组成滤波电路,输出电压VCC提供给整个电路使用。使用U2恒流控制芯片,型号为DZ328,U2和R8、Q1、Q4相连接,将驱动信号进行放大。Q3、D1、L1、C4、C5、C2连接组成典型的BOOST架构。C7和R4、R5连接吸收尖峰电压作用于Q3,C1和R1、R2连接吸收D1的尖峰电压。U1为稳压芯片LM7805,为U3和人体感应传感器提供5V电源电压。U3的8脚与CN3和R15、C13连接实现亮度采集,其中CN3为光敏输入接口。U3的5脚OUT与R22、C22、D3相连接,实现DA转换功能,并将信号输出给U2的4脚实现调整电流控制,即调光控制。U2的5脚连接R20、C19和R18、R19实现了DCDC过载保护功能,其中R20与C19组成RC积分电路。U2的4脚与R24、C21连接后接入R11、R12、R13实现了恒流控制。其中R24、C21组成RC积分电路。CN4插座与CN5对插实现人体感应传感器的连接。U3的2脚与D4、R25、R26、Q5相连接,U3的2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实现待机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专利,凡在本技术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电路、DC-DC恒流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及人体感应传感器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DC24V电源输入端、浪涌吸收模块及滤波电路,所述DC24V电源输入端连接有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与浪涌吸收模块连接进行浪涌吸收,所述浪涌吸收模块与滤波电路连接对电流进行滤波后提供给后序电路使用;/n所述DC-DC恒流控制电路与滤波电路连接,用于信号放大和信号稳定,并将电流采样传输给与MCU控制电路连接的传输的PWM驱动电路;/n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电路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利用光敏采集,实现环境信号的采集,并将信号传输给MCU控制电路,所述MCU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到PWM驱动电路,实现电流调整和待机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电路、DC-DC恒流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及人体感应传感器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DC24V电源输入端、浪涌吸收模块及滤波电路,所述DC24V电源输入端连接有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与浪涌吸收模块连接进行浪涌吸收,所述浪涌吸收模块与滤波电路连接对电流进行滤波后提供给后序电路使用;
所述DC-DC恒流控制电路与滤波电路连接,用于信号放大和信号稳定,并将电流采样传输给与MCU控制电路连接的传输的PWM驱动电路;
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电路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利用光敏采集,实现环境信号的采集,并将信号传输给MCU控制电路,所述MCU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到PWM驱动电路,实现电流调整和待机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电源插座CN1且电源插座CN1连接保险管F1和压敏电阻RV1实现浪涌保护,所述压敏电阻RV1线路上并联有电容C6、变压器T1、电容C8、电容C9及电容C10,所述电容C6、变压器T1、电容C8、电容C9及电容C10组成滤波电路并且在电容C10的负端接地,正端为电压VCC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恒流控制电路使用恒流控制芯片U2,所述恒流控制芯片U2上连接有电阻R8、三极管Q1和三极管Q4将驱动信号进行放大,所述DC-DC恒流控制电路包括BOOST电路架构,所述BOOST电路架构包括与三极管Q1和三极管Q4连接的三极管Q3、与三极管Q3连接的电感L1、二极管D1及与二极管D1连接的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功耗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4、电容C5和电容C2均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钲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