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组件密封安装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承接筒,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摄像头上安装在镜头上盖上,镜头上盖内设置有摄像头安装孔,镜头上盖上设置有压盖,压盖中心设置摄像孔,摄像头安装孔与摄像孔对应安装,在压盖周向设置有导光光纤固定孔,导光线固定孔上安装有导光光纤用于井下照明;承接筒包括内筒和外层流道,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在所述内筒中,所述流道周向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流道与水管路连通,在所述承接筒靠近所述摄像头一端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外层流道与外界用于冲洗观察目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外层流道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
A downhole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摄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领域,尤其是一种在油、水、气井中的井下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油、水、气井的修井过程中,井下落物、套管变形、套管损坏等井下技术状况逐渐增多,需要对井下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和判断,以便正确选用的井下工具提高修井成功率。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套管检测方法分为机械法和工程测井法,打铅膜、胶膜等机械法较为抽象,而且传递信息不全面,识别难度大,大大增加了后期修井的不确定性。工程测井法诸如多通道测井径和电磁探伤等技术成像清晰度底,对落物鱼顶情况无法采集。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生产中通常采用井下成像摄像技术,尽管井下成像摄像技术能够直观、全面地解决井下成像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井下成像需要依赖电缆供电、光纤传输信号,需与测井车等设备配套使用,施工复杂,成本高昂;而且电缆施工不具备边摄像边冲洗的功能,对于在高产油、气井中不能保证井下照相、摄像清晰度;另外目前井下摄像系统的照明光源普遍放置在摄像头之前,会导遮挡部分视野,妨碍对落物鱼顶的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摄像装置,具备镜头冲洗的功能,保证画面的清晰,同时解决光源遮挡视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井下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组件密封安装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承接筒,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上安装在镜头上盖上,所述镜头上盖内设置有摄像头安装孔,所述镜头上盖上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中心设置摄像孔,所述摄像头安装孔与所述摄像孔对应安装,在所述压盖周向设置有导光光纤固定孔,所述导光线固定孔上安装有导光光纤用于井下照明;所述承接筒包括内筒和外层流道,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在所述内筒中,所述流道周向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流道与水管路连通,在所述承接筒靠近所述摄像头一端所述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道与外界用于冲洗观察目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进一步,所述流道通过管路与地面泵车连接。进一步,所述摄像头组件还包括上腔,所述上腔包括镜头上盖密封面、影像处理器件腔以及导光光纤固定圈,所述上腔与所述镜头上盖通过胶圈密封盖连接,所述摄像头穿过所述镜头上盖密封面安装在所述摄像头安装孔中,所述上腔壳体周向设置有所述导光光纤固定圈。进一步,所述影像处理器件腔中设置有定时开关装置以及FLASH存储。进一步,所述摄像头组件还包括光源腔,所述光源腔通过光源压盖与所述上腔连接,所述光源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耐压玻璃的圆形凹槽、光源安装孔、以及用于走线的集线孔,另一端设置螺纹结构,在所述光源腔内中部设置光源器件。进一步,所述光源压盖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在所述固定孔周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与所述光源腔进行连接。进一步,所述摄像头组件还包括电池腔,所述电池腔通过密封连接头与所述光源腔连接,所述电池腔包括设置螺纹结构的端口、电池固定腔以及测试打捞头。进一步,所述镜头上盖上设置有所述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与所述摄像头安装孔连通,在所述圆形凹槽中密封设置有耐压玻璃。进一步,所述摄像头组件通过电池组供电,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固定腔中。本技术一种井下摄像装置,通过在摄像头组件的镜头上盖上设置压盖,将导光光纤固定在镜头的周向位置,可将光源置于摄像头后,利用导光光纤将光源的光线传导至摄像头周围射出,为摄影、照相提供照明光,解决现有技术中照明光源遮挡摄像头视野的问题,而且导光光纤本身具有优秀的导光性能,同时导光光纤具有体积小的特点,应用到井下摄像装置上可以缩小装置的体积,增强了本技术的便利性;在本技术中,在承接筒上设置外层流道,在井下摄像过程中,可以对摄影目标以及镜头进行冲洗,通过工人在地面上对水管路进行控制,可实现实时冲洗功能,在一些高产油、气井下保证镜头无油污沾染,画质清晰,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过程中不需要依靠大量地面设备,节省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腔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光源压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光源腔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密封连接头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池腔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承接筒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承接筒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示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示例,而不是全部的示例。基于本技术的中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的使用在适当情况想可以互换。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本技术一种井下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组件密封安装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承接筒,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上安装在镜头上盖上,所述镜头上盖内设置有摄像头安装孔,所述镜头上盖上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中心设置摄像孔,所述摄像头安装孔与所述摄像孔对应安装,在所述压盖周向设置有导光光纤固定孔,所述导光线固定孔上安装有导光光纤用于井下照明;所述承接筒包括内筒和外层流道,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在所述内筒中,所述外层流道周向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外层流道与水管路连通,在所述承接筒靠近所述摄像头一端所述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外层流道与外界用于冲洗观察目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外层流道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进行说明。本技术一种井下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组件密封安装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承接筒9,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上安装在镜头上盖2上,所述镜头上盖2内设置有摄像头安装孔2-2,所述镜头上盖2上设置有压盖1,所述压盖1中心设置摄像孔1-1,所述摄像头安装孔2-2与所述摄像头对应安装,在所述压盖1周向设置有导光光纤固定孔1-2,所述导光线固定孔1-2上安装有导光光纤8用于井下照明;所述承接筒9包括内筒和外层流道9-3,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在所述内筒中,所述外层流道9-3周向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外层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摄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摄像头组件密封安装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承接筒,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上安装在镜头上盖上,所述镜头上盖内设置有摄像头安装孔,所述镜头上盖上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中心设置摄像孔,所述摄像头安装孔与所述摄像孔对应安装,在所述压盖周向设置有导光光纤固定孔,所述导光光纤固定孔上安装有导光光纤用于井下照明;所述承接筒包括内筒和外层流道,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在所述内筒中,所述外层流道周向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流道与水管路连通,在所述承接筒靠近所述摄像头一端所述外层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外层流道与外界用于冲洗观察目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外层流道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摄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摄像头组件密封安装所述摄像头组件的承接筒,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上安装在镜头上盖上,所述镜头上盖内设置有摄像头安装孔,所述镜头上盖上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中心设置摄像孔,所述摄像头安装孔与所述摄像孔对应安装,在所述压盖周向设置有导光光纤固定孔,所述导光光纤固定孔上安装有导光光纤用于井下照明;所述承接筒包括内筒和外层流道,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在所述内筒中,所述外层流道周向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侧,所述流道与水管路连通,在所述承接筒靠近所述摄像头一端所述外层流道设置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外层流道与外界用于冲洗观察目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外层流道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通过管路与地面泵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还包括上腔,所述上腔包括镜头上盖密封面、影像处理器件腔以及导光光纤固定圈,所述上腔与所述镜头上盖通过胶圈密封盖连接,所述摄像头穿过所述镜头上盖密封面安装在所述摄像头安装孔中,所述上腔壳体周向设置有所述导光光纤固定圈。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陈思羽,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全力石油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