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5202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它包括主动立柱装置和从动立柱装置;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主轴固定;光伏组件阵列中第一排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设置主动立柱装置,所述主动立柱装置包括主动立柱和主动立柱上方的主动回转驱动装置,主动回转驱动装置由驱动电机驱动,其输出端外连接主轴,其蜗杆与电机万向节连接;除第一排外的后排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设置从动立柱装置,其包括从动立柱和从动立柱上方的回转驱动装置,回转驱动装置与排间万向节连接,排间万向节的前端通过转轴与电机万向节连接,后端通过转轴与后一排的回转驱动装置的输入端,该排的回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其后一排的排间万向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传动精度。

Multi rotation drive linkage single axis sun track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联动追日系统多用连杆进行传动,例如中国专利CN202662630U,是关于一种单轴式太阳能追日系统结构,其设有纵向排列与横向排列的多个太阳能板,而纵向排列的各太阳能板对应设有一支杆,且以一连杆对应连结各支杆,而其横向排列的各太阳能板借以连结件而相互连结。因为连杆传动方向的限制,在平地地形使用时,当因为基础施工误差较大时,造成连杆与转动臂交角较大,产生连杆传动的不等速性,使从动连杆及与其相连的传动部件产生转动误差,从而影响跟踪精度。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独立单排追日系统,该追日系统单排独立驱动控制,所需的驱动电机数量及控制系统多,故障点多,安装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可有效解决因安装误差导致的传动的不等速性,传动平稳,避免传动不同轴心的问题,减少传动误差,保证传动精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它包括主动立柱装置、从动立柱装置、辅立柱装置以及控制系统装置;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横梁,相邻两块光伏电池板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固定,横梁设置在主轴上;光伏组件阵列中第一排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设置主动立柱装置,所述主动立柱装置包括主动立柱、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驱动电机和电机万向节,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设置在主动立柱上方,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由驱动电机驱动,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外连接主轴;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的蜗杆与电机万向节连接;除第一排以外的其余后排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设置从动立柱装置,所述从动立柱装置包括从动立柱、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和排间万向节,所述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设置在从动立柱上方,所述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与排间万向节连接,所述排间万向节的前端通过转轴与前面一排的电机万向节连接,后端通过转轴与后面一排的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的输入端,该排的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其后面一排的排间万向节;每个光伏组件下方设置若干个辅立柱装置支撑。进一步地,所述辅立柱装置包括辅立柱、旋转轴支座和旋转块,所述旋转轴支座设置在辅立柱上方,所述旋转轴支座的上方设置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内设置主轴。进一步地,辅立柱的上部设有若干腰孔,旋转轴支座的下部设有与腰孔对应的圆孔,辅立柱与旋转轴支座的连接通过调节螺栓在腰孔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的一侧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主轴上。进一步地,所述横梁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主轴上。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之间通过方管连接板和螺栓抱紧。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装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置在主动立柱上。进一步地,在每排光伏组件的尾端均设有阻尼器。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一端设置在从动立柱的底座上,另一端与主轴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多回转加万向节的回转驱动机构,传动平稳,可避免传动不同轴心的问题,减少传动误差,保证传动精度;多回转装置驱动可保证每个单轴独立保护,可有效抵抗风荷载长期对驱动部件的冲击,避免拉杆式结构损坏造成的骨牌效应。2、本技术的每个方阵只需一台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故障点少,安装维护方便。3、本技术在每排组件的尾端都装有阻尼器,当追踪器正常工作时,阻尼器会提供一个很小的阻尼力以保证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当遇到大风天气时,阻尼器的阻力会随风速的加快而成倍递增,保护追踪器不受大风的破坏。4.本技术的辅立柱与旋转轴座之间通过圆孔与腰孔的连接,可以进行高度调节,可解决因基础施工误差导致的无法安装的问题,该高度调节装置,可适应南北地形坡度10°左右,旋转块采用高分子材料,可有效防止沙尘、雨雪的侵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动立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从动立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辅立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辅立柱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横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电机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排间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光伏组件1、主动立柱装置2、主动立柱2.1、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驱动电机2.3、电机万向节2.4、从动立柱装置3、从动立柱3.1、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排间万向节3.3、辅立柱装置4、辅立柱4.1、旋转轴支座4.2、旋转块4.3、限位件4.4、横梁装置5、横梁5.1、U型螺栓5.2、主轴6、转轴7、控制箱8、阻尼器9。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7,图1绘制了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绘制了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的传动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它包括主动立柱装置2、从动立柱装置3、辅立柱装置4以及控制系统装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三排两列的光伏组件1阵列,光伏组件1的背面设置横梁装置5;请进一步参阅图6,图6绘制了本技术的横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横梁装置5包括横梁5.1和U型螺栓5.2,相邻两块光伏电池板之间通过横梁5.1连接固定,横梁5.1通过抱箍固定在主轴6上,所述主轴6之间通过方管连接板和螺栓抱紧。本实施例中,第一排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主动立柱装置2。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2绘制了本技术的主动立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主动立柱装置2包括主动立柱2.1、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驱动电机2.3和电机万向节2.4,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设置在主动立柱2.1上方,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的蜗杆与驱动电机2.3连接,由驱动电机2.3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的蜗轮转动,蜗轮连接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的输出端,输出端外连接主轴6,主轴6转动带动光伏组件转动;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的蜗杆与电机万向节2.4连接,将动力传递给电机万向节2.4。本实施例中,除第一排以外的另外两排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从动立柱装置3。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3绘制了本技术的从动立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从动立柱装置3包括从动立柱3.1、从动立式回转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动立柱装置(2)、从动立柱装置(3)、辅立柱装置(4)以及控制系统装置;光伏组件(1)的背面设置横梁(5.1),相邻两块光伏电池板之间通过横梁(5.1)连接固定,横梁(5.1)设置在主轴(6)上;光伏组件(1)阵列中第一排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主动立柱装置(2),所述主动立柱装置(2)包括主动立柱(2.1)、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驱动电机(2.3)和电机万向节(2.4),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设置在主动立柱(2.1)上方,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由驱动电机(2.3)驱动,其输出端外连接主轴(6);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的蜗杆与电机万向节(2.4)连接;除第一排以外的其余后排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从动立柱装置(3),所述从动立柱装置(3)包括从动立柱(3.1)、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和排间万向节(3.3),所述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设置在从动立柱(3.1)上方,所述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与排间万向节(3.3)连接,所述排间万向节(3.3)的前端通过转轴(7)与前面一排的电机万向节(2.4)连接,后端通过转轴(7)与后面一排的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的输入端,该排的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的输出端连接其后面一排的排间万向节(3.3);每个光伏组件(1)下方设置若干个辅立柱装置(4)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动立柱装置(2)、从动立柱装置(3)、辅立柱装置(4)以及控制系统装置;光伏组件(1)的背面设置横梁(5.1),相邻两块光伏电池板之间通过横梁(5.1)连接固定,横梁(5.1)设置在主轴(6)上;光伏组件(1)阵列中第一排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主动立柱装置(2),所述主动立柱装置(2)包括主动立柱(2.1)、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驱动电机(2.3)和电机万向节(2.4),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设置在主动立柱(2.1)上方,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由驱动电机(2.3)驱动,其输出端外连接主轴(6);所述主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2.2)的蜗杆与电机万向节(2.4)连接;除第一排以外的其余后排相邻的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从动立柱装置(3),所述从动立柱装置(3)包括从动立柱(3.1)、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和排间万向节(3.3),所述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设置在从动立柱(3.1)上方,所述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与排间万向节(3.3)连接,所述排间万向节(3.3)的前端通过转轴(7)与前面一排的电机万向节(2.4)连接,后端通过转轴(7)与后面一排的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的输入端,该排的从动立式回转驱动装置(3.2)的输出端连接其后面一排的排间万向节(3.3);每个光伏组件(1)下方设置若干个辅立柱装置(4)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回转驱动联动平单轴追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立柱装置(4)包括辅立柱(4.1)、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丽娟邵启俊朱家伟平腊梅胥锡东谢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