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布及由其制成的集装袋,属于包装运输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复合布本体,复合布本体上设有若干根色线,复合布本体包括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之间涂有若干同一平面的胶水层,若干胶水层远离所述色线。复合布本体制作形成集装袋本体,具有透气防漏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集装袋。
A composite cloth and its container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布及由其制成的集装袋
本技术涉及运输包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布及由其制成的集装袋。
技术介绍
柔性集装袋本体又称吨袋或太空袋,是一种中型散装容器,主要以起重机或叉车就可以实现集装单元化运输,它便于装运大宗散装粉状物料,具有容积大,重量轻,便于装卸等特点,是一种常见的包装材料之一。集装袋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的稳定性佐料均匀混合后,经挤出机熔融挤出塑料薄膜,切割成丝,然后进行拉伸,通过热定型制成高强度低延伸率的PP原丝,再经纺织、淋膜制成塑料编织布的基布,与吊带等配件缝合后制成吨袋。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实际使用过程中,PP编织布制成的集装袋可以灌装一般的物料,但特殊物料对集装袋既有防漏的需求又有透气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布及由其制成的集装袋,通过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复合形成复合布本体,复合布本体缝纫形成集装袋,具有透气防漏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布及由其制成的集装袋,包括复合布本体,所述复合布本体上设有若干根色线,所述复合布本体包括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所述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之间涂有若干同一平面的胶水层,若干所述胶水层远离所述色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P编织布废料可回炉再利用,PP原丝制成的编织布成本低,PET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PET无纺布具有强拉力、耐高温、抗老化、稳定性以及透气性好等特点,同时,无纺布是一种拒水无纺布,根据克重大小的不同无纺布的拒水性能也不同,克重越大越厚拒水性能越好。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形成的复合布本体,具有透气和防漏的性能。使用缝纫机将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结合起来,在缝纫过程不能维持很好的平整度,难以保证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完全贴合,影响复合布本体制品的美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水层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线之间的一级胶水层,所述胶水层包括所述复合布本体平行所述色线的边沿与相邻的所述色线之间的二级胶水层,所述胶水层内覆有玻璃纤维网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色线起到标志作用,用以后期缝纫,一级胶水层和二级胶水层远离色线,便于复合布本体制成产品时,缝纫过程中容易走线。胶水层内覆有玻璃纤维网层,增加复合布本体后期制品的成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ET无纺布远离所述PP编织布的一侧设有纳米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T无纺布克重越大越厚拒水性能越好,含有克重较大的PET无纺布的复合布本体制成的制品不便于运输,且PET无纺布的不可回炉,含有克重较大的PET无纺布的复合布本体经济成本更高。通过在PP编织布上设置纳米防水层,可以进一步提高轻重量复合布本体的防漏性能。一种复合布及由其制成的集装袋,包括集装袋本体,所述集装袋本体由所述的复合布本体构成,所述PP编织布为所述集装袋本体的外层,所述PET无纺布为所述集装袋本体的内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布本体构成集装袋本体,复合布本体的PP编织布为集装袋本体的外层,PP编织布制作集装袋本体,适宜散装粉粒状货物的包装,有利于促进散装货物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具有便于包装、储存及造价低的优点。部分物料对包装用的集装袋本体既要求透气性,又要求具有防漏效果,PET无纺布为集装袋本体的内层,使得集装袋本体具有透气和防漏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装袋本体内壁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位于所述PET无纺布远离所述PP编织布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装袋本体灌料过程中,物料和集装袋本体内壁发生摩擦,容易将PET无纺布磨坏,物料需要透气和防漏性能,PET无纺布损坏集装袋本体不具备防漏效果。在集装袋本体内壁设置耐磨层,增加PET无纺布的强度,减少复合布本体的PET无纺布损坏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装袋本体上设有吊带和拉筋,所述吊带和所述拉筋缝纫在所述色线位置,所述集装袋本体包括袋身和袋底,所述吊带位于所述袋身的开口位置的相邻侧面的连接处,所述拉筋位于袋身相邻两个侧面的衔接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色线位置没有涂抹胶水层,便于缝纫,在色线位置缝纫有吊带和拉筋,拉筋分别设置在袋身相邻两个侧面的衔接位置,有助于袋身相邻两个面的连接位置成型。集装袋本体灌装完成后,需要使用叉车、起重机、吊车等提升设备将盛满物料的集装袋本体,转移到运输车上,吊带设计,便于提升设备起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装袋本体内层的所述PET无纺布向所述袋身的开口处延伸,且伸出开口,伸出开口的所述PET无纺布形成内开口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袋身的开口段为PET无纺布,单层布料灌装物料比较方便,集装袋本体灌装结束后,需要将袋身的开口扎紧,单层布料便于封扎。当外层的PP编织布作为开口段,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脱离时,物料容易洒落到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之间的空隙内,不便清理。集装袋本体内层的PET无纺布作为开口段,减少物料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袋底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连接有排料通道,所述排料通道为延伸出排料口的PET无纺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装袋本体盛满物料时,重量较大,物料从集装袋本体的袋口处放料时,需要将集装袋本体倒置,比较费力,且集装袋本体的袋口为大开口,放料时无法控制流量。在袋底设置排料口,便于工作人员放料。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的设置,形成复合布本体,通过复合布制成的集装袋,同时具有透气防漏的效果;2.通过胶水层的设置,保证PP编织布和PET无纺布完全贴合,能够起到提高复合布本体制品美观性的效果;3.通过玻璃纤维网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增加袋身成型性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集装袋本体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集装袋本体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复合布本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复合布本体的示意图。图中,1、复合布本体;11、色线;12、PP编织布;13、PET无纺布;14、纳米防水层;2、胶水层;21、一级胶水层;22、二级胶水层;23、玻璃纤维网层;3、集装袋本体;31、耐磨层;32、吊带;33、拉筋;34、袋身;35、袋底;36、开口段;37、排料口;38、排料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复合布及由其制成的集装袋,参照图3或图4,包括复合布本体1,复合布本体1包括PP编织布12和PET无纺布13,PP编织布12和PET无纺布13之间设有胶水层2,PP编织布12和PET无纺布13通过胶水层2互相连接,复合布本体1通过胶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布,包括复合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布本体(1)上设有若干根色线(11),所述复合布本体(1)包括PP编织布(12)和PET无纺布(13),所述PP编织布(12)和PET无纺布(13)之间涂有若干同一平面的胶水层(2),若干所述胶水层(2)远离所述色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布,包括复合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布本体(1)上设有若干根色线(11),所述复合布本体(1)包括PP编织布(12)和PET无纺布(13),所述PP编织布(12)和PET无纺布(13)之间涂有若干同一平面的胶水层(2),若干所述胶水层(2)远离所述色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层(2)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色线(11)之间的一级胶水层(21),所述胶水层(2)包括所述复合布本体(1)平行所述色线(11)的边沿与相邻的所述色线(11)之间的二级胶水层(22),所述胶水层(2)内覆有玻璃纤维网层(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无纺布(13)远离所述PP编织布(12)的一侧设有纳米防水层(14)。
4.一种集装袋,包括集装袋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袋本体(3)由权利要求1到3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复合布本体(1)构成,所述PP编织布(12)为所述集装袋本体(3)的外层,所述PET无纺布(13)为所述集装袋本体(3)的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令娟,
申请(专利权)人:格瑞夫柔性包装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