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4681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包括包覆筒,所述包覆筒的右侧拆插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贯通的入线口,所述包覆筒的右侧螺纹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密封盖的位于固定环的内侧并与固定环接触,所述包覆筒的左侧接触有成型板,所述成型板上开设有出线口,所述成型板的右侧一体成型有冷却成型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根据使用者需求更换入线口与出线口尺寸来达到加工不同尺寸的电线电缆效果,使的包覆装置的适用范围得到扩大,节省了一定的生产成本,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并且包覆装置的可拆卸性,方便使用者对包覆装置零件的清理维护,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故障率。

A core wrapping device for wires and ca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生产
,具体为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低压电线电缆中,为了防止电线电缆在使用中发生短路、漏电等事故,电线电缆生产行业中均会在导线外围均匀而密封地包裹一层不导电的材料,如:树脂、塑料、硅橡胶、PVC等,形成绝缘层,从而防止导电体与外界接触造成漏电、短路、触电等事故发生,这种电线叫绝缘导线。现有的电线绝缘层生产所使用的包覆装置受到入线口与出线口大小的限制,每个包覆装置只能加工同尺寸的电缆,适用范围小,在生产不同尺寸的电线电缆时,需要更换不同的包覆装置进行生产,生产成本高,并且在生产完成后,由于其的整体性不方便对其进行清理维护,故而提出了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具备适用范围广,方便清理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线绝缘层生产所使用的包覆装置受到入线口与出线口大小的限制,每个包覆装置只能加工同尺寸的电缆,适用范围小,在生产不同尺寸的电线电缆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包括包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筒(1)的右侧拆插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上开设有贯通的入线口(3),所述包覆筒(1)的右侧螺纹连接有固定环(4),所述密封盖(2)的位于固定环(4)的内侧并与固定环(4)接触,所述包覆筒(1)的左侧接触有成型板(5),所述成型板(5)上开设有出线口(6),所述成型板(5)的右侧一体成型有冷却成型装置(7),所述冷却成型装置(7)的内侧与出线口(6)相连通,所述入线口(3)与出线口(6)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成型板(5)的左侧一体成型有导向斗(8),所述导向斗(8)位于包覆筒(1)的内侧并与包覆筒(1)的内壁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电缆的芯线包覆装置,包括包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筒(1)的右侧拆插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上开设有贯通的入线口(3),所述包覆筒(1)的右侧螺纹连接有固定环(4),所述密封盖(2)的位于固定环(4)的内侧并与固定环(4)接触,所述包覆筒(1)的左侧接触有成型板(5),所述成型板(5)上开设有出线口(6),所述成型板(5)的右侧一体成型有冷却成型装置(7),所述冷却成型装置(7)的内侧与出线口(6)相连通,所述入线口(3)与出线口(6)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成型板(5)的左侧一体成型有导向斗(8),所述导向斗(8)位于包覆筒(1)的内侧并与包覆筒(1)的内壁接触,所述导向斗(8)的右侧与密封盖(2)的左侧接触,所述包覆筒(1)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开设有贯通的胶液注入口(9),所述密封盖(2)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贯通的连通口(10),所述胶液注入口(9)与连通口(10)相连通,所述包覆筒(1)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位于包覆筒(1)的右侧,所述通孔(11)内侧穿插有固定销(12),所述固定销(12)靠近成型板(5)的一端与成型板(5)插接,所述包覆筒(1)上螺纹连接有限制环(13),所述固定销(12)位于限制环(13)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川王强强熊永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宇邦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