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盖压组件及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558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拆盖压组件及机器人,包括:固定部,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第一移动部,包括按压件、第一移动件和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二移动部,包括盖压件、第二移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倾斜的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另一端抵制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可滑动地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快拆盖压组件及机器人,降低了电池维护的难度,提升了电池更换或维护的效率。

Quick release cover pressing component and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拆盖压组件及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快拆盖压组件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移动机器人已逐步应用于大众服务场景中。例如,在餐厅、写字楼、酒店中提供配送服务。现有技术中,机器人通过设置于机器人本体的电池供电。电池需要进行维护或者更换。现有的电池安装结构设计,造成了电池维护和更换的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有鉴于上述的现有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拆盖压组件及机器人,提升了电池更换或维护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拆盖压组件,包括:固定部,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移动部,包括按压件、第一移动件和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二移动部,包括盖压件、第二移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倾斜的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另一端抵制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可滑动地接触。其中,所述平面朝向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压缩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本体和凸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垂直于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其中,所述本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抵持部凸设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盖压板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滑轨具有槽道,所述第一滑轨包括两个,所述两个第一滑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两侧。其中,第一移动件具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其中,所述第一移动部包括背板以及与所述背板连接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延伸段关于所述背板对称,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所述第一滑动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端部,所述第二滑动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端部。其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底板,所述第二滑轨凸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移动件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滑轨接触配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如上所述的快拆盖压组件,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盖压件盖压所述电池组件。其中,还包括移动底盘,所述移动底盘包括电池安装仓和用于封闭所述电池安装仓的可拆卸隔板,所述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仓,按压件抵持于所述可拆卸隔板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快拆盖压组件及机器人,通过下压按压件,第一移动件沿着第一滑轨滑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势能增加,第一滑动件沿着第二滑动件的倾斜平面移动,并推动第二移动件沿着第二滑轨滑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增加,并且盖压件相应移动到盖压位置,移除对按压件的压力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依次得到释放,盖压件相应远离盖压位置,实现了对被盖压物的快速盖压与释放。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快拆盖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快拆盖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器人的按压件按压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器人的按压件移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器人的移动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拆盖压组件1,用于固定机器人的电池组件,并且可拆卸。快拆盖压组件1包括:固定部10、第一移动部20以及第二移动部30。固定部10包括第一滑轨11、第二滑轨12、第一弹性件13以及第二弹性件14。第一滑轨11和第二滑轨12垂直设置。第一弹性件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轨1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弹性件1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滑轨1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移动部20包括按压件21、第一移动件22和第一滑动件23。第二移动部30包括盖压件31、第二移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3。第二滑动件33具有倾斜的平面。其中,第一弹性件13的一端抵持于第一移动部20,另一端抵制于固定部10。第二弹性件14的一端抵持于第二移动部30,另一端抵持于固定部10。第一移动件22与第一滑轨11滑动配合。第二移动件32与第二滑轨12滑动配合。第一滑动件23与第二滑动件33可滑动地接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下压按压件,第一移动件沿着第一滑轨滑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势能增加,第一滑动件沿着第二滑动件的倾斜平面移动,并推动第二移动件沿着第二滑轨滑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增加,并且盖压件相应移动到盖压位置,移除对按压件的压力时,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依次得到释放,盖压件相应远离盖压位置,实现了对被盖压物的快速盖压与释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件33的倾斜平面朝向与第一弹性件13的压缩方向相反的方向。由此,下压按压件,第一滑动件推动第二弹性件压缩。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滑动件33的倾斜平面可以具有高度不同的两端,高的一端靠近固定部10,低的一端远离固定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0还包括本体15和凸设于本体15的第一抵持部16。第一抵持部16垂直于本体15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滑轨11的延伸方向与本体15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弹性件13的所述另一端抵持于第一抵持部16。在这种情况下,下按按压件第一弹性件的压缩方向与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有利于增加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势能。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弹性件14抵持于本体1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弹性件13和第二弹性件14可以为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5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图未标)。第一抵持部16凸设于第一面。盖压板31朝向第二面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轨11具有槽道。第一滑轨1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滑轨11分别设置于本体15的两侧。由此,提升第一移动件滑动的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件22具有滑块。滑块设置于第一滑轨1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移动件22包括两个滑块。两个滑块相对设置并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滑轨11中。由此,提升滑动的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部20包括背板24以及与背板24连接的第一延伸段25和第二延伸段26。第一延伸段25与第二延伸段26关于背板24对称。第一滑动件23包括第一滑动体231和第二滑动体232。第一滑动体231设置于第一延伸段25的端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拆盖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部,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n第一移动部,包括按压件、第一移动件和第一滑动件;以及/n第二移动部,包括盖压件、第二移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倾斜的平面;/n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另一端抵制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可滑动地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拆盖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一移动部,包括按压件、第一移动件和第一滑动件;以及
第二移动部,包括盖压件、第二移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倾斜的平面;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另一端抵制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移动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可滑动地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盖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朝向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压缩方向相反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盖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本体和凸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垂直于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拆盖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抵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子洋刘明王远志蔡阳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