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管送锡丝装置,包括第一送丝板和第二送丝板,所述第一送丝板上设有第一送丝嘴,所述第一送丝嘴上设有第一送丝凹槽和第二送丝凹槽,所述第一送丝凹槽与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丝凹槽与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丝板上设有第二送丝嘴,所述第二送丝嘴上设有与第一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四送丝凹槽和与第二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三送丝凹槽,所述第三送丝凹槽与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送丝凹槽与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将两根锡丝同时引出,可对相邻引脚同时送丝,配合双头烙铁可对电路板上的相邻引脚焊点同时焊接,提高焊接的效率。
Double tube tin wire f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管送锡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管送锡丝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路板焊接中,一般通过烙铁头加热产生高温,通过送丝装置将锡丝输送至送丝嘴,锡丝通过送丝嘴输送至烙铁头处,同烙铁头的高温熔化,从而对电路板上的焊点进行焊接。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单管送丝嘴配套烙铁头对电路板的一处焊点进行焊接。现有电路板中,通常有许多间距相等的两个焊点,而通过单管送丝嘴配套烙铁头的方式焊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管送锡丝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管送锡丝装置,所述双管送锡丝装置包括:第一送丝板,所述第一送丝板上设有第一送丝嘴,所述第一送丝嘴上设有第一送丝凹槽和第二送丝凹槽,所述第一送丝凹槽与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丝凹槽与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第二送丝板,所述第二送丝板上设有第二送丝嘴,所述第二送丝嘴上设有与第一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四送丝凹槽和与第二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三送丝凹槽,所述第三送丝凹槽与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送丝凹槽与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送丝板上还设有第一送丝导向凹槽和第二送丝导向凹槽,所述第一送丝凹槽通过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丝凹槽通过所述第二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丝板上与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相对应位置还设有第三送丝导向凹槽,第二送丝板上与所述第二送丝导向凹槽相对应位置还设有第四送丝导向凹槽,所述第三送丝凹槽通过所述第三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送丝凹槽通过所述第四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送丝凹槽的横截面宽度,且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一送丝凹槽的连接处为一半锥形结构;所述第二送丝导向凹槽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送丝凹槽的横截面宽度,且所述第二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二送丝凹槽的连接处为一半锥形结构;所述第三送丝导向凹槽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三送丝凹槽的横截面宽度,且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三送丝凹槽的连接处为一半锥形结构;所述第四送丝导向凹槽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送丝凹槽的横截面宽度,且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四送丝凹槽的连接处为一半锥形结构。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和第四送丝导向凹槽通过螺纹方式与所述第一送丝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送丝导向凹槽和第三送丝导向凹槽通过螺纹方式与所述第一送丝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送丝板上设有第一固定架连接凹槽,且所述第二送丝板上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凹槽相对应位置上设于第二固定架连接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凹槽和第二固定架连接凹槽用于将所述第一送丝板和第二送丝板固定至送丝移动机构。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送丝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第二送丝板上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凹槽相对应位置上设于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管送锡丝装置通过第一送丝嘴上设有第一送丝凹槽和第二送丝凹槽,第二送丝嘴上设有与第一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四送丝凹槽和与第二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三送丝凹槽,且第一送丝凹槽和第四送丝凹槽合成第一送丝管,第二送丝凹槽1012和第三送丝凹槽合成第二送丝管。第一送丝管和第二送丝管分别与第一送丝装置和第二送丝装置连通,将两根锡丝同时引出,可对相邻引脚同时送丝,配合双头烙铁可对电路板上的相邻引脚焊点同时焊接,提高焊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管送锡丝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解双管送锡丝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送丝板10;第一送丝嘴101;第一送丝凹槽1011;第二送丝凹槽1012;第一送丝导向凹槽102;第二送丝导向凹槽103;第一送丝装置连接凹槽104;第二送丝装置连接凹槽105;第一固定架连接凹槽106;第一固定孔107;第二送丝板20;第二送丝嘴201;第三送丝凹槽2011;第四送丝凹槽2012;第四送丝导向凹槽202;第三送丝导向凹槽203;第三送丝装置连接凹槽204;第四送丝装置连接凹槽205;第二固定架连接凹槽206;第二固定孔207;固定架连接孔30;第一送丝管40;第二送丝管50;进螺丝管60;第一送丝装置70;第二送丝装置8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提供一种双管送锡丝装置,包括:第一送丝板10和第二送丝板20,第一送丝板10上设有第一送丝嘴101,第一送丝嘴101上设有第一送丝凹槽1011和第二送丝凹槽1012,第一送丝凹槽1011与第一送丝装置70相互连通,第二送丝凹槽1012与第二送丝装置80相互连通;第二送丝板20上设有第二送丝嘴201,第二送丝嘴201上设有与第一送丝凹槽1011相对应的第四送丝凹槽2012和与第二送丝凹槽1012相对应的第三送丝凹槽2011,第三送丝凹槽2011与第一送丝装置70相互连通,第四送丝凹槽2012与第二送丝装置80相互连通。具体的,如图1和图2中所示,双管送锡丝装置通过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送丝板10和第二送丝板20合成。其中第一送丝板10和第二送丝板20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一送丝凹槽1011和第四送丝凹槽2012,第一送丝凹槽1011和第四送丝凹槽2012构成第一送丝管40;第一送丝板10和第二送丝板20的相对位置上还分别设有第二送丝凹槽1012和第三送丝凹槽2011,第二送丝凹槽1012和第三送丝凹槽2011构成第二送丝管50。第一送丝管40和第二送丝管50分别位于双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管送锡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送丝板,所述第一送丝板上设有第一送丝嘴,所述第一送丝嘴上设有第一送丝凹槽和第二送丝凹槽,所述第一送丝凹槽与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丝凹槽与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n第二送丝板,所述第二送丝板上设有第二送丝嘴,所述第二送丝嘴上设有与第一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四送丝凹槽和与第二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三送丝凹槽,所述第三送丝凹槽与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送丝凹槽与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管送锡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送丝板,所述第一送丝板上设有第一送丝嘴,所述第一送丝嘴上设有第一送丝凹槽和第二送丝凹槽,所述第一送丝凹槽与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丝凹槽与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
第二送丝板,所述第二送丝板上设有第二送丝嘴,所述第二送丝嘴上设有与第一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四送丝凹槽和与第二送丝凹槽相对应的第三送丝凹槽,所述第三送丝凹槽与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送丝凹槽与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送锡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丝板上还设有第一送丝导向凹槽和第二送丝导向凹槽,所述第一送丝凹槽通过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送丝凹槽通过所述第二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送丝板上与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相对应位置还设有第三送丝导向凹槽,第二送丝板上与所述第二送丝导向凹槽相对应位置还设有第四送丝导向凹槽,所述第三送丝凹槽通过所述第三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一送丝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第四送丝凹槽通过所述第四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二送丝装置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送锡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送丝凹槽的横截面宽度,且所述第一送丝导向凹槽与所述第一送丝凹槽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明,彭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合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