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WO3纳米薄膜的可燃气体传感器
本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和气体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WO3纳米薄膜的可燃气体传感器。
技术介绍
当今科技的发展要求材料的超微化、智能化、元件的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特性,为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纳米技术制作的传感器,尺寸减小、精度提高、性能大大改善,纳米传感器是站在原子尺度上,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传感器的理论,推动了传感器的制作水平,拓宽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O3纳米薄膜的可微型化可燃气体传感器,可直接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或气体检测仪器,并且对可燃气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WO3纳米薄膜的可燃气体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为平板式结构,尺寸为1mmⅹ1mmⅹ500μm,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单晶硅片、二氧化硅纳米薄膜、氮化硅纳米薄膜、铂金电极薄膜和WO3纳米薄膜。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二氧化硅纳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WO3纳米薄膜的可燃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平板式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单晶硅片(5)、二氧化硅纳米薄膜(4)、氮化硅纳米薄膜(3)、铂金电极薄膜(2)和WO3纳米薄膜(1);/n所述铂金电极薄膜(2)包括一块加热电极(6)和一块信号电极(7),所述加热电极(6)和信号电极(7)对称分布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铂金电极薄膜(2)磁控溅射参数为:溅射功率为30~60W,溅射时间为15~30min,沉积温度为室温,氩气流量为30~40sc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WO3纳米薄膜的可燃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平板式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单晶硅片(5)、二氧化硅纳米薄膜(4)、氮化硅纳米薄膜(3)、铂金电极薄膜(2)和WO3纳米薄膜(1);
所述铂金电极薄膜(2)包括一块加热电极(6)和一块信号电极(7),所述加热电极(6)和信号电极(7)对称分布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铂金电极薄膜(2)磁控溅射参数为:溅射功率为30~60W,溅射时间为15~30min,沉积温度为室温,氩气流量为30~40sc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WO3纳米薄膜的可燃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纳米薄膜(4)、氮化硅纳米薄膜(3)、铂金电极薄膜(2)和WO3纳米薄膜(1)的厚度均为纳米级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WO3纳米薄膜的可燃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纳米薄膜(3)、铂金电极薄膜(2)和WO3纳米薄膜(1)均由磁控溅射法制备得到,所用溅射设备为J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张真,谭永杰,谭崇刚,谭德辉,武郑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