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其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架,所述传动板与安装架上贯穿设置有旋转轴,所述传动板与安装架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侧面中心固定设置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上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行更加稳定,可以使触点和端子的铆接高度一致,保证了触点和端子定位精度,避免因定位不准确而影响触点和端子的铆接精度。
A riveting mechanism for contacts and termin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接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
技术介绍
触点和端子铆接装置行业发展迅速,需求量很大,触点和端子铆接的类型的也在不断升级,其触点和端子的来料规格也是更新不断。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触点和端子铆接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现有装置运行稳定性不够理想,会使触点和端子的铆接高度不一致,进而使触点和端子定位精度不够准确,这样就会对触点和端子的铆接精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运行稳定性较差,触点和端子的铆接高度不一致,触点和端子定位精度不准确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的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运行稳定性不够理想,会使触点和端子的铆接高度不一致,进而使触点和端子定位精度不够准确,这样就会对触点和端子的铆接精度产生影响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其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架,所述传动板与安装架上贯穿设置有旋转轴,所述传动板与安装架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侧面中心固定设置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上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Y形架,所述第二Y形架与传动板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梁顶部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Y形架,所述第一Y形架内侧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端部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上均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旋转轴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一侧设置有滑动板以及支座底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T形架与第二T形架,所述第一T形架与第二T形架内侧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二T形架与滑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端部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二U形架,所述第二U形架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板远离第一传动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正下方设置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位于滑动板正上方,所述承载座放置有端子条,所述端子条上设置有多个端子。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板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以及滑动板另一侧顶部固定设置有加固块,所述滑块外侧套接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支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架顶部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顶部固定设置有盖板。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机构包括T形块,所述T形块与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T形块外侧套接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顶部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顶板。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块位于限位板之间。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外侧均螺纹连接有阻挡螺母,所述第一传动杆上的阻挡螺母位于第一连接架内侧,所述第二传动杆上的阻挡螺母位于第二连接架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利用旋转轴带动第一传动杆移动,使压板底部的触点精确预压在端子上方,同时分别利用第三气缸带动加固块对承载座进行挤压,利用第二气缸带动顶板对传动板进行挤压,进而分别完成触点与端子的下铆接以及上铆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运行更加稳定,可以使触点和端子的铆接高度一致,保证了触点和端子定位精度,避免因定位不准确而影响触点和端子的铆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的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的图2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如图1所示,同时参考图2与图4,其包括传动板1,传动板1两侧均设置安装架2,传动板1与安装架2上贯穿设置旋转轴3,传动板1与安装架2通过旋转轴3活动连接,旋转轴3一侧固定设置连接板4,连接板4侧面中心固定设置固定梁5,固定梁5顶部一端固定设置连接杆6,连接杆6顶部固定设置第一U形架,第一U形架上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端部固定设置第一连接架8,第一连接架8端部贯穿设置第一传动杆9,以便于第一气缸7的输出轴伸长后,对第一传动杆9端部进行推动,第一传动杆9被推动后通过第二Y形架35的连接带动传动板1以旋转轴3为轴心旋转。同时,旋转轴3另一侧固定设置支座19,支座19一侧设置滑动板26以及支座19底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设置第一T形架20与第二T形架21,第一T形架20与第二T形架21内侧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连杆22,第二T形架21与滑动板26底部固定连接,连杆22端部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二U形架23,第二U形架23底部固定设置第三气缸24,第三气缸24底部固定设置固定块25,以便于第三气缸24的输出轴缩短后带动第二U形架23一端下降,第二U形架23的一端下降后,第二U形架23的另一端以第一T形架20上的销钉为轴心上升,此时第二T形架21被第二U形架23带动,进行同步上升,当第二T形架21上升时,第二T形架21对滑动板26进行推动。另外,传动板1远离第一传动杆9的一侧固定设置压板16,压板16正下方设置承载座17,承载座17位于滑动板26正上方,承载座17放置有端子条18,端子条18上设置多个端子,以便于滑动板26带动加固块28抵压在承载座17底部后,承载座17上的力作用在端子上,进而完成触点与端子的下铆接。如图2所示,同时参考图1,第一传动杆9端部固定设置第二Y形架35,第二Y形架35与传动板1通过销钉活动连接,固定梁5顶部靠近连接杆6的一侧固定设置第一Y形架10,第一Y形架10内侧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端部固定设置第二连接架12,第二连接架12端部贯穿设置第二传动杆14,第一连接架8与第二连接架12上均贯穿设置通孔13,第一传动杆9与第二传动杆14外侧均螺纹连接有阻挡螺母36,第一传动杆9上的阻挡螺母36位于第一连接架8内侧,第二传动杆14上的阻挡螺母36位于第二连接架12内侧,以便于第二气缸11的输出轴伸长后,穿过第二连接架12上的通孔13对第二传动杆14端部进行推动。如图3所示,第二传动杆14端部设置推动机构15,安装架2顶部均固定设置限位板30,限位板30顶部固定设置盖板31,推动机构15包括T形块33,T形块33与第二传动杆14固定连接,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架,所述传动板与安装架上贯穿设置有旋转轴,所述传动板与安装架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n所述旋转轴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侧面中心固定设置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上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Y形架,所述第二Y形架与传动板通过销钉活动连接;/n所述固定梁顶部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Y形架,所述第一Y形架内侧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端部设置有推动机构;/n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上均贯穿设置有通孔;/n所述旋转轴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一侧设置有滑动板以及支座底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T形架与第二T形架,所述第一T形架与第二T形架内侧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二T形架与滑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端部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二U形架,所述第二U形架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点和端子铆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架,所述传动板与安装架上贯穿设置有旋转轴,所述传动板与安装架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
所述旋转轴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侧面中心固定设置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顶部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上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Y形架,所述第二Y形架与传动板通过销钉活动连接;
所述固定梁顶部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Y形架,所述第一Y形架内侧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端部贯穿设置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端部设置有推动机构;
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上均贯穿设置有通孔;
所述旋转轴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一侧设置有滑动板以及支座底部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T形架与第二T形架,所述第一T形架与第二T形架内侧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二T形架与滑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端部通过销钉活动连接有第二U形架,所述第二U形架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铭青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