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92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冻装置。压缩机(2)具有能够导入具有比吸入时的制冷剂压力更高、比喷出时的制冷剂压力更低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的中间压部(2M),具备如下的热交换回路(28),即,形成于热源侧热交换器和使用侧交换器之间,将从任意一方的热交换器中向另一方的热交换器流动的制冷剂分流,在分流后的一方的制冷剂和分流后的另一方的制冷剂或者分流前的制冷剂的任意一个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所述一方的制冷剂成为气相,将该气相的制冷剂导向中间压部(2M)。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即使在散热侧热交换器出口的制冷剂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提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室外单元和多台室内单元,并可以使多台室内单元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或者可以将这些供暖运转和制冷运转混合实施的冷冻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已知有如下的冷冻装置,即,将室外单元和多台室内单元用由高压气体管、低压气体管和液管构成的单元间配管连接,使多台室内单元能够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或者能够将这些供暖运转和制冷运转混合实施(参照专利文献1)。而且,本说明书中,冷冻装置采用包含加热泵的装置。专利2804527号公报在此种冷冻装置中,在作为散热器使用的热交换器(以下称为散热侧热交换器)的出口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散热侧热交换器出口的比焓上升,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热交换器(以下称为蒸发侧热交换器)入口的制冷剂湿度减少,从而有性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像外界气温较高等情况下那样,在散热侧热交换器出口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提高性能的冷冻装置。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冷冻装置的特征是,具备了压缩机及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与具备了作为使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多台室内单元被单元间配管连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端被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喷出管和制冷剂吸入管择一地连接,所述单元间配管具有与所述制冷剂喷出管连接的高压管、与所述制冷剂吸入管连接的低压管、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的低温高压管,所述各室内单元如下构成,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一端被与所述高压管和所述低压气体管择一地连接,另一端被与所述低温高压管连接,从而可以使这些多台室内单元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或者可以将这些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混合实施,所述压缩机具有能够导入具有比吸入时的制冷剂压力更高、比喷出时的制冷剂压力更低的中间压力的制冷剂的中间压部,具备如下的热交换回路,即,形成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使用侧交换器之间的所述低温高压管上,将从任意一方的热交换器中向另一方的热交换器流动的制冷剂分流,在所述分流后的一方的制冷剂、分流后的另一方的制冷剂或者分流前的制冷剂的任意一个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所述一方的制冷剂成为气相,将该气相的制冷剂导向所述压缩机的中间压部或所述制冷剂吸入管。根据所述构成,热交换回路将从热源侧热交换器及使用侧热交换器当中的任意一方向另一方流动的制冷剂分流,在分流后的一方的制冷剂、与分流后的另一方的制冷剂或分流前的制冷剂当中的任意一个之间,进行热交换,使一方的制冷剂成为气相,将该气相的制冷剂导向中间压部或制冷剂吸入管。该情况下,所述一方的制冷剂也可以被减压装置在所述热交换前膨胀。另外,所述减压装置具有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的开度也可以根据该膨胀阀的出口温度或所述热交换回路中的所述分流后的另一方的制冷剂侧的出口温度来调整。另外,也可以按照使成为所述热交换的对象的2个系统的制冷剂的在制冷剂配管内的流动成为对流的方式来配置所述制冷剂配管。另外,也可以按照至少在制冷运转时使所述制冷剂配管内的流动成为对流的方式来配置所述制冷剂配管。另外,与所述制冷剂喷出管连接的高压管内也可以在该冷冻装置的运转中在超临界压力下被运转。另外,作为所述制冷剂,也可以在所述制冷剂配管中封入二氧化碳制冷剂。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像散热侧热交换器出口的制冷剂温度上升等情况那样,在蒸发侧热交换器中无助于热交换的制冷剂的气相成分变多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提高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是压缩机的概要构成方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回路的构成说明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焓·压力线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冷冻装置的要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6是其他方式的热交换回路的构成说明图。其中,1室外单元,2压缩机,2M中间压部,3室外热交换器,5a、5b室内单元,6a、6b室内热交换器,9a、9b、19a、低温高压管,10单元间配线,11高压管,12低压管,13低温高压管,16a、16b喷出侧阀,17a、17b吸入侧阀,28、28-1热交换回路,28A、28A-1热交换部,28B蒸气出口管,28C第1入出口管,28D第2入出口管,28E、28E-1分支管,28F、28F-1热交换膨胀阀,28G第1热交换部,28H第2热交换部,30、30-1冷冻装置,50供给热水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冷冻装置30具备具有压缩机2、室外热交换器3a、3b及室外膨胀阀27a、27b的室外单元1、具有室内热交换器6a及室内膨胀阀18a的室内单元5a、具有室内热交换器6b及室内膨胀阀18b的室内单元5b、具有贮存热水用热交换器41、热水贮存罐43、循环泵45及膨胀阀47的供给热水单元50。这些室外单元1和室内单元5a、5b、供给热水单元50由单元间配管10连接,冷冻装置30在运转供给热水单元50的同时,可以使室内单元5a、5b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或者将这些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混合实施。室外单元1中,室外热交换器3a的一端被夹隔切换阀9a或切换阀9b与压缩机2的喷出管7或吸入管8排他地连接。同样,室外热交换器3b的一端被夹隔切换阀19a、19b与压缩机2的喷出管7或吸入管8排他地连接。另外,在吸入管8上配设有累加器4。室外单元1具备未图示的室外控制装置,该室外控制装置控制室外单元1内的压缩机2、室外膨胀阀27a、27b、切换阀9a、19a、9b、19b及冷冻装置30全体。另外,冷冻装置30具备检测累加器(accumulator)4的入口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1、检测室内热交换器6a、6b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2、检测室外热交换器3a、3b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3、检测压缩机2的出口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4、检测作为高压管11内的制冷剂压力的高压侧压力的压力传感器Sp、检测中压部(热交换膨胀阀28F的出口)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S5。图2是压缩机的概要构成方框图。压缩机2为2段压缩机,如图2所示,具备在低压吸入侧进行制冷剂的压缩的第1段压缩部2A、在高压喷出侧进行制冷剂的压缩的第2段压缩部2B、将第1段压缩部2A所喷出的制冷剂冷却而向第2段压缩部2B侧喷出的中间冷却器2C,在第2段压缩部(高压喷出侧)2B和中间冷却器2C的中间设有可以从外部导入制冷剂的中间压部2M。单元间配管10具备高压管(高压气体管)11、低压管(低压气体管)12及低温高压管(液管)13。高压管11被与喷出管7连接,低压管12被与吸入管8连接。所述低温高压管13夹隔室外膨胀阀27a、27b,与室外热交换器3a、3b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此外,在低温高压管13和室外膨胀阀27a、27b之间连接有热交换回路(气液分离器)28,该热交换回路28的蒸气出口管28B被与压缩机2的中间压部2M连接,主要将气相的制冷剂从蒸气出口管28B导入压缩机2内。该热交换回路28被作为可以实现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3a、3b侧及室内热交换器6a、6b侧的任意一方中流入的双向型气液分离装置构成。图3是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回路的构成说明图。这里,对热交换回路28的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热交换回路28大致具备热交换部28A、蒸气出口管28B、第1入出口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装置,其特征是,具备了压缩机及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与具备了作为使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多台室内单元,被单元间配管连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端被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喷出管和制冷剂吸入管择一 地连接,所述单元间配管具有与所述制冷剂喷出管连接的高压管、与所述制冷剂吸入管连接的低压管、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的低温高压管,所述各室内单元如下构成,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一端被与所述高压管和所述低压气体管择一地连接 ,另一端被与所述低温高压管连接,从而可以使这些多台室内单元同时进行制冷运转或供暖运转,或者可以将这些制冷运转和供暖运转混合实施,所述压缩机具有中间压部,该中间压部能够导入具有比吸入时的制冷剂压力更高、比喷出时的制冷剂压力更低的中间压 力的制冷剂,具备如下的热交换回路,即,形成于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和所述使用侧交换器之间的所述低温高压管上,将从任意一方的热交换器中向另一方的热交换器流动的制冷剂分流,在所述分流后的一方的制冷剂和分流后的另一方的制冷剂或者分流前的制冷剂 的任意一个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所述一方的制冷剂成为气相,将该气相的制冷剂导向所述压缩机的中间压部或所述制冷剂吸入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竹雅久向山洋佐藤晃司关上邦卫式地千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空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