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74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包括容置坑,容置坑设置在陶粒回转窑的下方,回转窑的两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回转窑底面处设置有伸入容置坑内的卸料口,回转窑内设置有拖车轨道,拖车轨道的一端位于卸料口下方,拖车轨道的另一端设置在地面处,拖车轨道上设置有收料拖车,容置坑内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地表,进风通道内埋设有进风长管,容置坑内与进风通道相对的一侧面开设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地表,出风通道内埋设有出风长管,出风长管靠近地表的一端连通有吸风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改善容置坑内通风环境以改善容置坑内散热速度的效果。

A ceramsite pit for easy ceramsite c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
本技术涉及陶粒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
技术介绍
目前,在陶粒的生产中,需要用到回转窑对陶粒进行加热,回转窑的底部设置有卸料口,当陶粒加热完成后,通过卸料口将加热完毕的陶粒卸出至回转窑外进行收集。现有技术中,由于回转窑的重量一般较大,且其在工作时由于内部料筒旋转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故回转窑不适合放置在支架上,回转窑更适合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工作。回转窑直接放置在地面后,则导致需要在地面上开设容置坑供回转窑下料,并通过拖车将回转窑卸料口处的物料转运到地面处。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回转窑中的陶粒在下落至拖车内时,下落产生的冲击力容易导致陶粒溅落到拖车外部,并在容置坑内堆积。长时间生产后,需要靠工人进入容置坑内对陶粒进行收集。由于陶粒本身具有较高的温度,导致容置坑内的环境温度较高,且容置坑内不利于通风的环境更使得陶粒的热量无法散去。从而使得工人在进入容置坑内对散落的陶粒进行收集时,一方面容易被高温的陶粒烫伤,另一方面也容易在高温环境中产生中暑脱水等情况,导致工人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具有改善容置坑内通风环境以改善容置坑内散热效果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包括容置坑,所述容置坑设置在陶粒回转窑的下方,所述回转窑的两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窑底面处设置有伸入容置坑内的卸料口,所述回转窑内设置有拖车轨道,所述拖车轨道的一端位于卸料口下方,所述拖车轨道的另一端设置在地面处,所述拖车轨道上设置有收料拖车,所述容置坑内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地表,所述进风通道内埋设有进风长管,所述容置坑内与进风通道相对的一侧面开设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地表,所述出风通道内埋设有出风长管,所述出风长管靠近地表的一端连通有吸风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料拖车的设置可以用于陶粒烧制完成后的收集,吸风风机的设置可以使得容置窑内的空气强制性流通,使得外界的较低温空气从进风通道进入至容置坑内,并通过出风通道从容置窑内排出至室外,从而使得容置坑内陶粒表面的空气流速提高,从而有效使得陶粒的降温速度加快,从而更加便于工人快速安全的将容置坑内的陶粒转运至地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风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通至回转窑的进风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容置窑内部的空气在对陶粒进行散热时,其自身也会升高一定的温度成为热空气,将热空气通过回转窑的进风口进入回转窑内,一方面可以使得回转窑内的陶粒燃烧更加充分,另一方面热空气相对于常温空气而言可以减少通入回转窑后带来的能量损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长管位于容置坑内的一端形成有喇叭状的扩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长管扩口的设置可以增大出风长管处的进风范围,从而使得容置坑内更多的热空气通过出风长管排出,从而有效提高了容置坑内的空气流通速率,使得陶粒得冷却速度加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料拖车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的长度方向与拖车轨道长度方向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料板的设置可以对下落溅出得陶粒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从而减少了单位时间内容置坑内的陶粒堆积量,从而减少了工人转运陶粒的工作量,也减少了陶粒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拖车轨道旁设置有扶梯,所述扶梯从容置坑底部延伸至地表,所述扶梯的阶梯面由若干钢板制成,所述钢板表面开设有若干卸粉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梯的设置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在从容置坑内向外转运陶粒的便捷程度,由于陶粒在卸料时相互撞击容易产生粉尘并逸散到空气中,逸散到空气中的粉尘容易在扶梯的阶梯面表面堆积,当扶梯的阶梯面表面堆积有大量粉尘时,工作人员在扶梯上行走时容易摔跤受伤,通过设置卸粉孔可以有效减少粉尘堆积,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在扶梯上行走时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梯的一侧设置由扶手,所述扶手表面设置有木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料层的设置可以有效对扶手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少工作人员在使用扶梯时被烫伤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面上设置有卷扬机,所述收料拖车朝向地表的侧面与卷扬机之间通过绳索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扬机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收料拖车从容置坑内拉至地面处,减少了人力的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坑内面向收料拖车的侧面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正对收料拖车设置,所述缓冲垫由耐热橡胶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料拖车在沿拖车轨道向容置坑内滑移时容易对容置坑内壁产生撞击,导致容置坑内壁和收料拖车表面都容易受到损坏,同时撞击时容易产生巨大的振动和噪音,通过设置缓冲垫可以有效减少撞击时产生的损坏,并降低撞击后产生的噪音,并有效提高收料拖车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进风长管、出风长管和吸风风机的设置,能够起到提高陶粒冷却速度从而便于工人收集的效果;2.通过收料拖车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将陶粒收集转运至地表处的效果;3.通过扶梯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工作人员对容置坑内的陶粒进行收集清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容置坑;11、进风通道;12、进风长管;13、出风通道;14、出风长管;141、扩口;15、吸风风机;16、缓冲垫;2、回转窑;21、卸料口;22、进风口;3、拖车轨道;4、收料拖车;41、挡料板;5、扶梯;51、钢板;511、卸粉孔;52、扶手;521、木料层;6、卷扬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包括容置坑1,回转窑2的两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容置坑1设置在回转窑2下方的地面内,回转窑2的朝向容置坑1的底面处设置有伸入容置坑1内的卸料口21。回转窑2内还设置有拖车轨道3和设置在拖车轨道3旁的扶梯5。参照图1和图2,拖车轨道3的一端位于卸料口21下方,拖车轨道3的另一端设置在地面处,拖车轨道3上设置有收料拖车4,地面上设置有卷扬机6,收料拖车4朝向地表的侧面与卷扬机6之间通过绳索相连接。卷扬机6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收料拖车4从容置坑1内拉至地面处,减少了人力的使用。容置坑1内面向收料拖车4的侧面设置有缓冲垫16,缓冲垫16正对收料拖车4设置,缓冲垫16由耐热橡胶制成,收料拖车4在沿拖车轨道3向容置坑1内滑移时容易对容置坑1内壁产生撞击,导致容置坑1内壁和收料拖车4表面都容易受到损坏,同时撞击时容易产生巨大的振动和噪音,通过设置缓冲垫16可以有效减少撞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包括容置坑(1),所述容置坑(1)设置在陶粒回转窑(2)的下方,所述回转窑(2)的两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窑(2)底面处设置有伸入容置坑(1)内的卸料口(21),所述回转窑(2)内设置有拖车轨道(3),所述拖车轨道(3)的一端位于卸料口(21)下方,所述拖车轨道(3)的另一端设置在地面处,所述拖车轨道(3)上设置有收料拖车(4),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坑(1)内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风通道(11),所述进风通道(11)的另一端连通至地表,所述进风通道(11)内埋设有进风长管(12),所述容置坑(1)内与进风通道(11)相对的一侧面开设有出风通道(13),所述出风通道(13)的另一端连通至地表,所述出风通道(13)内埋设有出风长管(14),所述出风长管(14)靠近地表的一端连通有吸风风机(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包括容置坑(1),所述容置坑(1)设置在陶粒回转窑(2)的下方,所述回转窑(2)的两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回转窑(2)底面处设置有伸入容置坑(1)内的卸料口(21),所述回转窑(2)内设置有拖车轨道(3),所述拖车轨道(3)的一端位于卸料口(21)下方,所述拖车轨道(3)的另一端设置在地面处,所述拖车轨道(3)上设置有收料拖车(4),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坑(1)内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进风通道(11),所述进风通道(11)的另一端连通至地表,所述进风通道(11)内埋设有进风长管(12),所述容置坑(1)内与进风通道(11)相对的一侧面开设有出风通道(13),所述出风通道(13)的另一端连通至地表,所述出风通道(13)内埋设有出风长管(14),所述出风长管(14)靠近地表的一端连通有吸风风机(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风机(15)的出风端通过管道连通至回转窑(2)的进风口(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陶粒冷却的陶粒容置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长管(14)位于容置坑(1)内的一端形成有喇叭状的扩口(1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道宽邱菊喻树洋黄强吴允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星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