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排气连接管、吸气连接管、液管连接管、热水组件及换热组件,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有排气管和吸气管,四通阀的进气管口、出气管口、第一连接管口及第二连接管口分别与排气管、排气连接管、吸气管及吸气连接管相连接,排气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分别与室内机相连接,热水组件连接于排气管和液管连接管之间,换热组件连接于液管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分成三路,以分别供室内机制冷或制热用、供热水组件产生热水、供换热组件产生热量或冷量辐射室内,使得室外机的集成度高、功能全面,降低了设备的购置和安装成本。
A flow path structure of outdoor unit in integrated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制冷制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
技术介绍
大部分的家庭中都分别独立安装有空调设备、热水器及水地暖,空调设备可以满足夏季制冷、冬季制热的需求,热水器可以满足人们日常洗浴的使用需求,由于空调设备在制冷或制热时,其对流换热产生的冷风或热风容易使空气干燥,加快人体皮肤水分散失的速度,使得室内的舒适度下降,而水地暖是对空调设备很好的补充,其通过水地暖盘管换热来对室内进行辐射热量或冷量,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但是这些设备独立安装使用,设备的集成度低,不仅增加了这些设备的购置成本,而且所需的安装空间和安装材料,增加了这些设备的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其提高了室外机的集成度,降低了设备的购置成本和安装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排气连接管、吸气连接管、液管连接管、热水组件及换热组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有排气管和吸气管,所述四通阀包括进气管口、出气管口、第一连接管口及第二连接管口,所述进气管口、出气管口、第一连接管口及第二连接管口分别与所述排气管、排气连接管、吸气管及吸气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排气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分别与室内机相连接,所述液管连接管的一端与室外机一侧的所述排气连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机相连接,所述热水组件连接于所述排气管和液管连接管之间,所述换热组件连接于所述液管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液管连接管上设有室外冷凝器盘管和单向阀组,所述单向阀组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向,所述热水组件与单向阀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组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及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分别连接于所述液管连接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第三单向阀控制的流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热水组件包括热水器管道、热水器水箱及换热盘管,所述热水器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管和单向阀组相连接,所述换热盘管设于热水器水箱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热水器管道相连通,所述热水器管道于所述热水器水箱和排气管之间设有热水电磁阀,所述热水器管道于所述热水器水箱和单向阀组之间设有第五单向阀、热水器电子膨胀阀及储液罐,所述第五单向阀使制冷剂经储液罐流向单向阀组。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道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液管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设于换热管道上,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上设有水泵,所述换热管道于所述液管连接管与板式换热器之间设有板换电子膨胀阀。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管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口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中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分成三路,以分别供室内机制冷或制热用、供热水组件产生热水、供换热组件产生热量或冷量辐射室内,使得室外机的集成度高、功能全面,降低了设备的购置成本和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制冷模式时的系统流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制热模式时的系统流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压缩机,110.排气管,120.吸气管,130.气液分离器;200.四通阀,210.进气管口,220.出气管口,230.第一连接管口,240.第二连接管口;300.排气连接管;400.吸气连接;500.液管连接管,510.室外冷凝器盘管,520.单向阀组,521.第一单向阀,522.第二单向阀,523.第三单向阀,524.第四单向阀;610.热水器管道,611.热水电磁阀,612.第五单向阀,613.热水器电子膨胀阀,614.储液罐,620.热水器水箱,630.换热盘管;710.换热管道,720.板式换热器,730.水泵,740.板换电子膨胀阀;800.室内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包括压缩机100、四通阀200、排气连接管300、吸气连接管400、液管连接管500、热水组件及换热组件。压缩机100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有排气管110和吸气管120,四通阀200包括进气管口210、出气管口220、第一连接管口230及第二连接管口240,进气管口210、出气管口220、第一连接管口230及第二连接管口240分别与排气管110、排气连接管300、吸气管120及吸气连接管400相连接,吸气管120于第一连接管口230和压缩机100的吸气口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130。排气连接管300和吸气连接管400分别与室内机800相连接,液管连接管500的一端与室外机一侧的排气连接管300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机800相连接,热水组件连接于排气管110和液管连接管500之间,换热组件连接于液管连接管500和吸气连接管400之间。液管连接管500上设有室外冷凝器盘管510和单向阀组520,单向阀组520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向,热水组件与单向阀组520相连接。单向阀组520包括第一单向阀521、第二单向阀522、第三单向阀523及第四单向阀524,第一单向阀521、第二单向阀522和第三单向阀523、第四单向阀524分别连接于液管连接管500的两侧,且第一单向阀521与第四单向阀524、第二单向阀522与第三单向阀523控制的流向相同。热水组件包括热水器管道610、热水器水箱620及换热盘管630,热水器管道610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管110和单向阀组520相连接,换热盘管630设于热水器水箱620内,且其两端分别与热水器管道610相连通,热水器管道610于热水器水箱620和排气管110之间设有热水电磁阀611,热水器管道610于热水器水箱620和单向阀组520之间设有第五单向阀612、热水器电子膨胀阀613及储液罐614,第五单向阀612使制冷剂经储液罐614流向单向阀组520。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道710和板式换热器720,换热管道710的两端分别与液管连接管500和吸气连接管400相连接,板式换热器720设于换热管道710上,板式换热器720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排气连接管、吸气连接管、液管连接管、热水组件及换热组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有排气管和吸气管,所述四通阀包括进气管口、出气管口、第一连接管口及第二连接管口,所述进气管口、出气管口、第一连接管口及第二连接管口分别与所述排气管、排气连接管、吸气管及吸气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排气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分别与室内机相连接,所述液管连接管的一端与室外机一侧的所述排气连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机相连接,所述热水组件连接于所述排气管和液管连接管之间,所述换热组件连接于所述液管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排气连接管、吸气连接管、液管连接管、热水组件及换热组件,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有排气管和吸气管,所述四通阀包括进气管口、出气管口、第一连接管口及第二连接管口,所述进气管口、出气管口、第一连接管口及第二连接管口分别与所述排气管、排气连接管、吸气管及吸气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排气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分别与室内机相连接,所述液管连接管的一端与室外机一侧的所述排气连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机相连接,所述热水组件连接于所述排气管和液管连接管之间,所述换热组件连接于所述液管连接管和吸气连接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管连接管上设有室外冷凝器盘管和单向阀组,所述单向阀组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向,所述热水组件与单向阀组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供应系统室外机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及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分别连接于所述液管连接管的两侧,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晓翔,彭强强,任照宏,
申请(专利权)人:恒量电器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