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地源热泵系统与若干用户单元,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包括串接的地源热泵换热器、地源水泵和地埋管;若干所述用户单元通过独立的热交换回路并联连接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若干所述用户单元均包括独立的压缩机组,独立的四通阀,独立的热力膨胀单元和独立的用户侧换热器;单个独立的用户单元中,所述压缩机组的出气端连接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依次和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所述热力膨胀单元、所述用户侧换热器以及四通阀第三端口串接,四通阀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的进气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并减少地源热泵系统相关设施的建设费用。
Three constant special double cold sourc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
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
,尤其涉及一种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也因此,人们一直在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而地源热泵就是其中一个研究方向。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土壤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地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地表土壤和水体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的500倍还多;它又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相对的平衡,地源热泵技术的成功使得利用储存于其中的近乎无限的太阳能或地能成为现实。如果实行冬夏连用,地源热泵的系统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够实现理论上的可再生。然而当前阶段地源热泵系统的成本普遍要高于常规的空调系统,这是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施工成本较高,加之整个地源热泵系统管路设计复杂,材料使用较多,因而成本偏高。因此,如何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有效利用率以及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合理性,同时降低地源热泵的施工成本,是推广地原热泵系统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结构设置合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并减少地源热泵系统相关设施的建设费用。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地源热泵系统与若干用户单元,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包括串接的地源热泵换热器、地源水泵和地埋管;若干所述用户单元分别通过独立的热交换回路与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串联;若干所述用户单元均包括独立的压缩机组,独立的四通阀,独立的热力膨胀单元和独立的用户侧换热器;单个独立的用户单元中,所述压缩机组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依次和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所述热力膨胀单元、所述用户侧换热器以及所述四通阀第三端口串接,所述四通阀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的进气端。进一步地,所述地埋管管道外壁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锥形孔,管道内壁有若干与所述锥形孔一一对应的锥形凸起。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孔整体外形呈棱台状,且在所述地埋管外壁上呈螺旋状排列。进一步地,所述热力膨胀单元包括热力膨胀阀、过滤器、储液器和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制冷进气阀、制冷出气阀、制热进气阀和制热出气阀;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依次串接所述制冷进气阀、所述过滤器、所述储液器、所述热力膨胀阀、所述制冷出气阀和所述用户侧构成热力膨胀单元制冷通路;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依次串接所述制热进气阀、所述过滤器、所述储液器、所述热力膨胀阀、所述制热出气阀和所述用户侧构成热力膨胀单元制热通路。进一步地,所述热力膨胀单元内的连接管道内壁有螺纹状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组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阻力减震环,且所述阻力减震环由外到内依次为石棉层、发泡塑料层及金属层。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多个用户单元独立地串接在同一个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器上,各用户单元之间相互独立,能够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等设施的施工费用;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地埋管设置有螺旋状的锥孔结合结构,增加了表面换热面积,同时实现紊流,提高了地埋管的热交换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用户单元串接示意图;附图2为地源热泵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热力膨胀单元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地埋管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锥形孔及对应凸起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热力膨胀单元连接管道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阻力减震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7所述的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地源热泵系统1与若干用户单元2,所述地源热泵系统1包括串接的地源热泵换热器11、地源水泵12和地埋管13;若干所述用户单元2分别通过独立的热交换回路与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11串联;若干所述用户单元2均包括独立的压缩机组21,独立的四通阀22,独立的热力膨胀单元23和独立的用户侧换热器24;各用户单元2的控制模块也相互独立,各自控制独立的热交换回路;传统的一个地源热泵对应一个用户单元时,地埋管等设施的施工费用相对较高,连接多个用户单元2可降低平均施工费用;同时多个用户单元2可以是多个不同的设施,如空调、地暖、生活水箱等,单个用户单元2易存在不使用的闲置时间,而多个不同种类的用户单元2对所述地源热泵系统1的使用时间和运行功率的要求并不相同,综合使用时,能够提高所述地源热泵系统1的整体运行时间,进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单个独立的用户单元2中,所述压缩机组21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四通阀22的第一端口,所述四通阀22的第二端口依次和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11、所述热力膨胀单元23、所述用户侧换热器24以及所述四通阀22第三端口串接,所述四通阀22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21的进气端;通过对所述四通阀22端口连通情况的调整来切换制冷与制热回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所述地埋管13管道外壁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锥形孔14,管道内壁有若干与所述锥形孔14一一对应的锥形凸起15;所述锥形孔14可以增加所述地埋管13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表面积,所述锥形凸起15则能够增加地埋管13与内部循环液体的换热表面积,两者综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所述地埋管13的换热效率。所述锥形孔14整体外形呈棱台状,且在所述地埋管13外壁上呈螺旋状排列;所述锥形凸起15也伴随着对应的锥形孔14在所述地埋管13的管道内壁上呈螺旋状排列;螺旋状排列锥形凸起15能够起到紊流的作用,进而提高所述地埋管13的换热效率。所述热力膨胀单元23包括热力膨胀阀231、过滤器232、储液器233和单向阀5;所述单向阀5包括制冷进气阀51、制冷出气阀54、制热进气阀52和制热出气阀53;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11依次串接所述制冷进气阀51、所述过滤器232、所述储液器233、所述热力膨胀阀231、所述制冷出气阀54和所述用户侧换热器24构成热力膨胀单元制冷通路;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11依次串接所述制热进气阀52、所述过滤器232、所述储液器233、所述热力膨胀阀231、所述制热出气阀53和所述用户侧换热器24构成热力膨胀单元制热通路。在所述热力膨胀单元23中使用所述单向阀5,可以使在制冷与制热线路进行切换时,所述过滤器232、所述储液器233和所述热力膨胀阀231内的冷却液流向始终是保持不变的,也就不需要额外调整所述热力膨胀阀231内的阀门开度,能够使所述热力膨胀单元23在制冷和制热时均有良好的工作效果。所述热力膨胀单元23内的连接管道内壁有螺纹状的凹槽;能够减缓管道内冷却液的流动速率,配合所述储液器233,实现所述热力膨胀单元23的缓冲储液,可以调节所述热力膨胀阀231的工作负荷,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源热泵系统(1)与若干用户单元(2),所述地源热泵系统(1)包括串接的地源热泵换热器(11)、地源水泵(12)和地埋管(13);若干所述用户单元(2)分别通过独立的热交换回路与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11)串联;若干所述用户单元(2)均包括独立的压缩机组(21),独立的四通阀(22),独立的热力膨胀单元(23)和独立的用户侧换热器(24);/n单个独立的用户单元(2)中,所述压缩机组(21)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四通阀(22)的第一端口,所述四通阀(22)的第二端口依次和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11)、所述热力膨胀单元(23)、所述用户侧换热器(24)以及所述四通阀(22)第三端口串接,所述四通阀(22)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21)的进气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源热泵系统(1)与若干用户单元(2),所述地源热泵系统(1)包括串接的地源热泵换热器(11)、地源水泵(12)和地埋管(13);若干所述用户单元(2)分别通过独立的热交换回路与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11)串联;若干所述用户单元(2)均包括独立的压缩机组(21),独立的四通阀(22),独立的热力膨胀单元(23)和独立的用户侧换热器(24);
单个独立的用户单元(2)中,所述压缩机组(21)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四通阀(22)的第一端口,所述四通阀(22)的第二端口依次和所述地源热泵换热器(11)、所述热力膨胀单元(23)、所述用户侧换热器(24)以及所述四通阀(22)第三端口串接,所述四通阀(22)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组(21)的进气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13)管道外壁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锥形孔(14),管道内壁有若干与所述锥形孔(14)一一对应的锥形凸起(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恒专用双冷源地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14)整体外形呈棱台状,且在所述地埋管(13)外壁上呈螺旋状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强,崔斌,吴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铁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