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和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更详细地说是涉及热交换器中的工作流体的路线结构的变更。
技术介绍
以往,有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热源侧单元和负载侧单元。例如,热源侧单元具备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四通阀,负载侧单元具备负载侧热交换器。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四通阀以及负载侧热交换器,而形成供制冷剂在配管内进行循环的制冷剂回路。通过控制四通阀,切换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而切换制冷循环装置的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记载了以与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对应地变更制冷剂的路线结构的方式构成的室外热交换机。专利文献1的室外热交换机的制冷剂流路划分为第1单位流路和第2单位流路,在连接于第1单位流路和第2单位流路的流路设置有各种阀。而且,在从制热运转切换至制冷运转时,或在从制冷运转切换至制热运转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这些阀和四通阀的动作,由此切换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并且变更路线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有供工作流体流动的传热管、和与所述传热管连接的集管,并在所述工作流体与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n其特征在于,/n所述热交换器具备:/n主热交换部,其具有多个所述传热管,并在所述多个所述传热管内形成有所述工作流体的多个路线;/n至少一个第1辅助热交换部,其具有比所述主热交换部少的数量的所述传热管,并形成有比所述主热交换部少的数量的所述工作流体的路线;/n分配器,其将向所述主热交换部导入的所述工作流体分配给所述多个路线;/n第1阀机构,其在所述集管中设置在连接于所述主热交换部的所述传热管的主区域、与连接于所述第1辅助热交换部的所述传热管的辅助区域之间,并仅在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其具有供工作流体流动的传热管、和与所述传热管连接的集管,并在所述工作流体与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具备:
主热交换部,其具有多个所述传热管,并在所述多个所述传热管内形成有所述工作流体的多个路线;
至少一个第1辅助热交换部,其具有比所述主热交换部少的数量的所述传热管,并形成有比所述主热交换部少的数量的所述工作流体的路线;
分配器,其将向所述主热交换部导入的所述工作流体分配给所述多个路线;
第1阀机构,其在所述集管中设置在连接于所述主热交换部的所述传热管的主区域、与连接于所述第1辅助热交换部的所述传热管的辅助区域之间,并仅在从所述辅助区域朝向所述主区域的方向上允许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以及
第2阀机构,其设置于供所述工作流体向所述热交换器流入流出的第1配管、与所述主热交换部和所述第1辅助热交换部之间,并仅在从所述第1配管朝向配置有所述分配器和所述第1辅助热交换部的一侧的方向上允许从所述第1配管流入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第1配管与所述集管连接,并且在所述第1配管设置有第3阀机构,所述第3阀机构阻止从所述第1配管流入的所述工作流体向所述集管流动,仅允许从所述集管流出的所述工作流体从所述第1配管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在所述集管与所述第1配管之间设置有第2辅助热交换部,所述第2辅助热交换部具有比所述主热交换部少的数量的所述传热管,并形成有比所述主热交换部少的数量的所述工作流体的路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第2阀机构是三通阀,所述三通阀构成为根据流入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工作流体与从所述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工作流体的压力差来切换所连通的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三通阀具有: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哲矢,富田雅史,酒井瑞朗,坂边野花,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