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49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包括壳体、加热单元、换热单元、冷水进口以及蒸汽出口,所述加热单元固定在壳体底部且与壳体连通,所述换热单元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实现强化换热,所述冷水进口和蒸汽出口均开设在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蒸汽烹饪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壳体内水沸腾后,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单元随着沸腾的水上下移动,起到强化单向流体强制换热的作用,提高了蒸汽发生装置的热效率,缩短出蒸汽的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A steam generator and its steam cook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本技术属于蒸汽发生器
,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蒸汽发生装置作为蒸汽烹饪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通过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根据蒸汽产生原理将蒸汽发生装置分为两种:一种为储水式,直接在蒸汽锅炉内通入水并逐渐烧至沸腾以产生蒸汽;另一种为通常先对加热元件进行加热至100℃以上,再向该加热元件喷水,使其产生蒸汽;而这两种方式产生蒸汽的时间都比较长,且出气速度较慢,使得烹饪的等待时间较长,影响食物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解决了现有蒸汽发生装置出气速度慢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设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包括壳体、加热单元、换热单元、冷水进口以及蒸汽出口,所述加热单元固定在壳体底部且与壳体连通,所述换热单元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实现强化换热,所述冷水进口和蒸汽出口均开设在壳体上。优选地,所述换热单元包括换热小球,所述换热小球位于壳体内部。优选地,所述换热小球至少设置两个且均匀排列在壳体内部。优选地,所述换热单元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底部的支架,所述换热小球位于支架上。优选地,所述支架由横杆和竖杆组成,所述横杆和竖杆交叉设置后形成用于放置换热小球的栅格。优选地,所述栅格的数量与换热小球的数量相同。优选地,该蒸汽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多孔隔板,所述多孔隔板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换热单元上方。优选地,所述多孔隔板上孔的直径小于换热小球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换热小球的直径为2-3mm。一种应用上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烹饪设备,其包括蒸汽烹饪设备本体,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烹饪设备本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用时,壳体内水沸腾后,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单元随着沸腾的水上下移动,起到强化单向流体强制换热的作用,提高了蒸汽发生装置的热效率,缩短出蒸汽的时间,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中换热小球处于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中多孔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如图1-2所示,其包括壳体1、加热单元2、换热单元3、冷水进口4以及蒸汽出口5,所述加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底部且与壳体1连通,所述换热单元3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实现强化换热,所述冷水进口4和蒸汽出口5均开设在壳体1上;其中,换热单元3设置的位置靠近壳体1下部,避免壳体1内水量较少而无法使换热单元3产生相应作用;这样,采用上述结构,水通过冷水进口4进入壳体1内,在加热单元的作用下,壳体1内的水逐渐升温,水沸腾后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出口5排出对食物进行加热;在水沸腾的过程中,由于换热单元3设置在壳体1内,其会随着沸腾的水上下移动,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破坏热边界层,强化换热,提高蒸汽发生装置的热效率。所述换热单元3包括换热小球31,所述换热小球至少设置两个且均匀排列在壳体1内部;所述换热小球31的材质为不锈钢、铜、铝或者聚苯乙烯;这样,换热小球31随着沸腾的水上下跳动,其与壳体底部区域快速接触并分离,因为加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底部,所以壳体底部的温度较高,换热小球31与底部快速接触后又分离,将热量传给水,并且上下跳动的时候,可破坏热边界层,强化换热。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单元3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底部的支架32,所述换热小球31位于支架31上,所述支架32由横杆321和竖杆322组成,所述横杆321和竖杆322交叉设置后形成用于放置换热小球31的栅格323;这样,横杆321和竖杆322固定在壳体1内的底部,由于横杆321和竖杆322均有一定的高度,两者交叉后形成的栅格323也具有一定高度,因此在初始状态时,换热小球通过有高度的栅格323进行固定,当水沸腾后,换热小球31随着沸腾的水在栅格323内上下跳动,增加了换热小球31与固体热壁面(栅格323的四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强化传热。如图4所示,为了使栅格232与换热小球31一一对应,所述栅格323的数量与换热小球31的数量相同,避免栅格232数量较少而使换热小球31发生重叠或者栅格232数量较多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图5所示,该蒸汽发生装置进一步包括多孔隔板6,所述多孔隔板6设置在壳体1内且位于换热单元3上方;所述多孔隔板6上孔的直径小于换热小球31的直径;这样,设置多孔隔板6可避免换热小球31从冷水进口4或者蒸汽出口5中跳出;另外,多孔隔板6上的孔应覆盖多孔隔板6变面积的60%以上,便于蒸汽的排出。另外,随着换热小球31直径的减小,换热的强化效果变大,这是由于直径变小后,对于相同的层高,包含的换热小球31数量增多,由此产生更为激烈的气泡运动,使换热效果更加明显;即便如此,也并非换热小球31的直径越小越好,当换热小球31的直径小于气泡的尺寸时,气泡运动减弱,沸腾强度有所下降,而沸腾强度的下降明显会影响产生蒸汽的速度;因此,综合考虑,为了使换热小球31实现较高的换热效果,其直径设置为2-3mm。工作过程:水通过冷水进口4进入壳体1内,在加热单元的作用下,壳体1内的水逐渐升温,水沸腾后产生蒸汽,蒸汽他通过蒸汽出口5排出对食物进行加热;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换热小球31随着沸腾的水在栅格323内上下跳动,其与壳体底部区域快速接触并分离,因为加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底部,所以壳体底部的温度较高,换热小球31与底部快速接触后又分离,将热量传给水,并且上下跳动的时候,可破坏热边界层,强化换热;并且,栅格323的设置增加了换热小球31与固体热壁面(栅格323的四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强化传热。本实施例根据“在流动的液体中加入固体颗粒层以后,沸腾换热会被强化”的原理,通过在壳体内加入换热小球,当水沸腾之后,换热小球上下跳动,其与壳体底部快速接触并分离,将底部的热量传递给水,并且上下跳动的时候,可破坏热边界层,进行强化换热。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设备,如图6所示,其包括实施例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烹饪设备本体7,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烹饪设备本体7连通。本实施例通过将实施例1中的蒸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加热单元(2)、换热单元(3)、冷水进口(4)以及蒸汽出口(5),所述加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底部且与壳体(1)连通,所述换热单元(3)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实现强化换热,所述冷水进口(4)和蒸汽出口(5)均开设在壳体(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1)、加热单元(2)、换热单元(3)、冷水进口(4)以及蒸汽出口(5),所述加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底部且与壳体(1)连通,所述换热单元(3)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实现强化换热,所述冷水进口(4)和蒸汽出口(5)均开设在壳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3)包括换热小球(31),所述换热小球(31)位于壳体(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小球至少设置两个且均匀排列在壳体(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3)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底部的支架(32),所述换热小球(31)位于支架(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2)由横杆(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君庆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