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阻尼的电动调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28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阻尼的电动调控机构,其中,油压杆的油路通道上设有一油路调节阀,用以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藉以调整油压杆的运动阻尼;一电动调整装置,设在油压杆的侧边或内部,包括:一马达,其转轴连接该油路调节阀并带动其位移或旋转,用以调整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第一微处理器,并接受一电子控制装置的信号而作动,用以控制该马达转动一预定角度;藉此,能以电子控制装置,通过电动调整装置来调整油压杆的运动阻尼,具有数字化、精准化的优点,且电子控制装置可以记录储存用户设定的运动模式、个人运动历程或其他信息,进而增进运动或复健功效。

Electric control mechanism of motion d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阻尼的电动调控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健身器的运动阻尼,尤指一种以电动调控模式来调整运动阻尼(负载)的电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化的发展,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多忙于工作及社交活动,运动的机会反而愈来愈少,不过为了维持身体健康与健美的体态,多数上班族会仰赖运动设备来强身。现有的很多健身器材或复健器材,都会依用户的需求,设定一个运动阻尼(负载),例如手臂推移或拉引的运动阻尼,或是腿部肢体的运动阻尼。但是,目前传统的健身器材或复健器材,其大都以油压棒作为健身器材或复健器材的运动阻尼(负载)。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手部及胸部健身器材,其常见于健身房作提供做为手臂及胸部的肌肉训练用。包含有:一健身器10A,包括一机台11,呈固定状而不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一装设在该机台11上,且会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的操作机构20A,及一阻力机构30A,设在该机台11上并连接该操作机构20A,用以提供用户所需的运动负载。该阻力机构30A可包括一制动杆31,该制动杆31顶端枢接在该操作机构20A尾端,而该制动杆31底端则连接一油压棒32的伸缩杆321上。该操作机构20包括:一曲杆21,连接在该制动杆31顶端;一驱动杆24,具有一自由端241受使用者的身体或肢体所控制而作动,其另一端结合在连杆组22、23上,用以带动该连杆组。于是用户的手臂或胸部的运动负载则来自于该油压棒32所提供的运动阻尼。图2所示为一种现有的腿部训练健身器材10B,其常见于健身房作提供做为脚部的肌肉训练用。包含有:包括一机台11,呈固定状而不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一装设在该机台11上,且会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的操作机构20B,及一阻力机构30B,设在该机台11上并连接该操作机构20B,用以提供用户所需的运动负载。该阻力机构30B可包括一制动体31,该制动体31顶端枢接在该操作机构20B尾端,而该制动体31底端则连接一油压杆32的伸缩杆321上。该操作机构20B包括:两个踏板25,连接在该制动体31,且底端26枢接在该机台11上;于是使用者腿部踩踏该两个踏板25时,腿部的运动负载则来自于该油压杆32所提供的运动阻尼。是以,由上述说明得知,目前很多的健身器材或复健器材,都是以油压杆作为健身器材或复健器材的运动阻尼(负载)。但,以油压杆32作为运动阻尼,其最大的缺失是,使用者必须通过手动来调整油压杆32侧边的旋钮33,进而改变油压杆32内的油体流量,才能改变运动阻尼(负载)。惟查。手动调整油压杆32不仅费力,且使用者必须中途停下来调整,不具方便性,再者,使用手动调整油压杆32,可调范围受限于三段或四段的大小,使运动阻尼(负载)的精准度无法提升。是以,尚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阻尼的电动调控机构,其具有使用的方便性,以及运动量设定的精准性,具有增进运动或复健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含:一健身器,包括一机台,呈固定状而不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一装设在该机台上,且会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连接一油压杆,用以提供一运动阻尼;其中:该油压杆的油路通道上设有一油路调节阀,用以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藉以调整该油压杆的运动阻尼;一电子控制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微处理器;一电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提供所需电力;一第一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一显示及调控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设定及调整所需运动阻尼;一储存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储存相关运动信息;以该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将信号传送出去;一电动调整装置,设在该油压杆的侧边,其包括:一马达,其转轴连接该油路调节阀并带动其位移或旋转,用以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一第二微处理器;一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二微处理器,用以接收该第一无线传输单元的信号;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微处理器,并接受该第二微处理器的信号而作动,用以控制该马达转动一预定角度;一电源供应单元,用以提供所需电力。依据前揭特征,该马达转动时可带动该油路调节阀线性位移,以达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大小。在一可行实施例中,该油路调节阀呈阀体状,并可在该油路信道中线性位移,其外侧端设有一螺纹孔,该马达的转轴前端相对于该螺纹孔,设有能与之螺合的螺牙部,以该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该油路调节阀径向线性位移。依据前揭特征,该马达转动时带动该油路调节阀转动,以达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大小。在一可行实施例中,该油路调节阀呈杆体状,并可在该油路通道中转动,其外侧端设有一连接孔,该马达的转轴前端相对于该连接孔,设有能与之套合的结合部,以该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该油路调节阀连动。依据前揭特征,该电子控制装置可是一控制仪表。且该电子控制装置也可以为一个人手持装置,用以控制该电动调整装置。依据前揭特征,该电动调整装置可包括设在该油压杆的内部空间,形成一体化的外型构造。藉助上揭技术手段,本技术能以控制仪表或个人手持装置,通过该电动调整装置来调整油压杆的运动阻尼,解决传统健身或复健器材,必须使用手动调整油压杆阻尼的问题点,其具有体积小不占空间,达到使用者不用中途停下来调整的方便性,再者,使用电动调整具有数字化、精准化的优点,且电子控制装置可以记录储存用户设定运动模式、个人运动历程或其他信息,进而增进运动或复健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现有的手部及胸部健身器的示意图。图2为一种现有的腿部训练健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油压杆结构剖视图。图4A为图3中主要构造放大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油路调节阀的一可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C为本技术油路调节阀另一可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施例的架构方块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A、10B-健身器;11-机台;20A、20B操作机构;21-曲杆;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驱动杆;241自由端;25-踏板;26-底端;30A、30B-阻力机构;31-制动杆;32-油压杆;321-伸缩杆;34-油路通道;35、35a、35b-油路调节阀;351-螺纹孔;352-连接孔;353-油路流通孔;40-电动调整装置;41-马达;411-转轴;412-螺牙部;413-结合部;42-驱动电路;43-第二微处理器;44-第二无线传输单元;45-电源供应单元;46-连接线;47-外壳体;50-电子控制装置;51-电源控制单元;52-无线接收单元;53-第一微处理器;54-显示及调控单元;55-储存单元;60-个人手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将配合图式作为实施例,但不限定于此,本技术尚可施行于其它的实施例中,而公知的步骤或元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对本技术形成不必要的限制。特别注意的是,图式仅为示意之用,并非代表元件实际的尺寸或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阻尼的电动调控机构,包含:/n一健身器,包括一机台,呈固定状而不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一装设在该机台上,且会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连接一油压杆,用以提供一运动阻尼;其特征在于:/n该油压杆的油路通道上设有一油路调节阀,用以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藉以调整该油压杆的运动阻尼;/n一电子控制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微处理器;一电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提供所需的电力;一第一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一显示及调控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设定及调整所需运动阻尼;一储存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储存相关运动信息;以该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将信号传送出去;/n一电动调整装置,设在该油压杆的侧边,其包括:一马达,其转轴连接该油路调节阀并带动其位移或旋转,用以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一第二微处理器;一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二微处理器,用以接收该第一无线传输单元的信号;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微处理器,并接受该第二微处理器的信号而作动,用以控制该马达转动一预定角度;一电源供应单元,用以提供所需电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阻尼的电动调控机构,包含:
一健身器,包括一机台,呈固定状而不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一装设在该机台上,且会随使用者的运动而作动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连接一油压杆,用以提供一运动阻尼;其特征在于:
该油压杆的油路通道上设有一油路调节阀,用以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藉以调整该油压杆的运动阻尼;
一电子控制装置,其包括:一第一微处理器;一电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提供所需的电力;一第一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一显示及调控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设定及调整所需运动阻尼;一储存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微处理器,用以储存相关运动信息;以该第一无线传输单元将信号传送出去;
一电动调整装置,设在该油压杆的侧边,其包括:一马达,其转轴连接该油路调节阀并带动其位移或旋转,用以调整该油压杆内部的油量流量;一第二微处理器;一第二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二微处理器,用以接收该第一无线传输单元的信号;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微处理器,并接受该第二微处理器的信号而作动,用以控制该马达转动一预定角度;一电源供应单元,用以提供所需电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阻尼的电动调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转动时带动该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亚刘谨源
申请(专利权)人:建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