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坤鹏专利>正文

一种埋线针进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115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埋线针进针装置,技术方案是,进针筒内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导向柱,导向柱上外壁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与进针筒的顶壁连接,下端连接有滑动定位块,滑动定位块上部侧面连接有弹性定位杆,弹性定位杆远离滑动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卡头,进针筒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相间开有多个内外贯通的、与卡头相对应的限位孔,最底部的限位孔下方的进针筒侧壁上开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长条孔,滑动定位块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伸出长条孔的驱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动定位块上端弹簧的弹性力进行快速进针,通过滑动定位块上的弹性定位杆、卡头以及进针筒侧壁上与卡头相匹配的多个限位孔进行进针深度的控制。

A needle feeding device for buried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埋线针进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埋线针,特别是既可快速进针又可精准控制进针深度的一种埋线针进针装置。
技术介绍
穴位埋线是中医针灸技术的发展,将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经络学说相结合,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植在穴位中,以长期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治疗疾病。得气是起效的基础,穴位埋线将羊肠线埋入人体的穴位内,可以使针刺之后的得气感更加持久,可达10天以上,因此可以稳定疗效,有效解决了普通针灸作用时间有限、次数多的问题,缓解了病人需要反复就诊所造成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治疗周期长的问题,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特点,给病人带来了诸多便利,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肌痉挛、神经衰弱、癫痫、乳腺增生症、痛经、闭经、盆腔炎、痤疮、哮喘、胃炎、单纯性肥胖病等。埋线时,进针越快,病人感觉到的疼痛感越轻微,越容易接受埋线疗法,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的负担。反之,进针越慢,病人感觉到的疼痛感越严重。但是,在临床中,很多医生往往不能做到快速进针以减轻进针时病人的疼痛感,因此埋线疗法的推广也受到了限制。即使医生能快速进针,但也难以掌控进针的深度,造成一系列问题,例如在肌肉浅薄处,需要进针较浅,如果进针过深则可能伤及内脏组织等(如果医生能及时发现还能及时处理,挽救病人,例如,在病人背部膀胱经上的穴位进行埋线时,如果造成气胸,则病人会马上出现呼吸困难,医生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如果医生不能及时发现,就会留下隐患,例如,伤及病人的脾脏或者肝脏时,会造成病人内脏慢性出血,病人当时不会有明显的异常症状,医生就不容易及时发现,不利于挽救病人,可能造成病人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即使往外退针,损伤也已经造成),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又如在肌肉丰厚处,需要进针较深,如果进针过浅,则可能影响羊肠线的吸收,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造成脂肪液化、产生硬结等问题,甚至羊肠线会随着病人的活动从进针口窜出到人体外,也就是一部分在人体内,一部分在人体外,及其容易引发感染,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当错误地进针过深时,还很有可能造成病人晕针,需要医生紧急处理,加重医生的工作负担,而且如果处理不当又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如休克。当错误地进针过浅时,医生需要继续往人体内再次甚至多次进针,这样就会加重病人进针时的疼痛感(每进针一次,疼痛感就会加重一次),而且影响医生工作的效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进针的快慢以及进针的深浅完全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加重进针时病人的疼痛感,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埋线疗法的推广也会受到限制。如何在临床中快速进针,且同时又能控制好进针深度以减轻进针时病人的疼痛感、保证操作的安全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埋线针进针装置,可有效解决埋线针快速进针和进针深度控制的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埋线针进针装置,包括埋线针本体,该埋线针进针装置还包括进针筒,进针筒为下端开口的管状中空结构,进针筒内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导向柱,导向柱上外壁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与进针筒的顶壁连接,下端连接有滑动定位块,滑动定位块上部侧面连接有弹性定位杆,弹性定位杆远离滑动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卡头,进针筒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相间开有多个内外贯通的、与卡头相对应的限位孔,滑动定位块上下滑动,带动卡头进入或脱离各个限位孔,构成滑动定位块的位置调节结构,最底部的限位孔下方的进针筒侧壁上开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长条孔,滑动定位块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伸出长条孔的驱动杆,所述进针筒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卡头顶出各个限位孔的释放杆,埋线针本体竖直连接在滑动定位块底部中心,当卡头位于最顶端的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的下端位于进针筒的下口内,当卡头位于其余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的下端均伸出进针筒的下口。本技术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易操作,成本低,通过滑动定位块上端弹簧的弹性力进行快速进针,通过滑动定位块上的弹性定位杆、卡头以及进针筒侧壁上与卡头相匹配的多个限位孔进行进针深度的控制,进针速度和深度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埋线针本体不被患者直接看见,患者只能看到进针筒,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恐惧,本技术使用方便,效果好,是埋线针进针装置上的创新,有利于埋线针疗法的推广,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其中:图1中的卡头位于第一限位孔内(针芯下端截断);图2中卡头脱离第一限位孔且随滑动定位块下行;图3中卡头位于第二限位孔内;图4中卡头位于第三限位孔内。图5为本技术卡头与限位孔的装配示意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释放杆的剖视图(图中箭头表示顶杆滑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6给出,本技术包括埋线针本体13,该埋线针进针装置还包括进针筒1,进针筒1为下端开口的管状中空结构,进针筒1内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导向柱4,导向柱4上外壁上套设有弹簧5,弹簧5的上端与进针筒1的顶壁连接,下端连接有滑动定位块,滑动定位块上部侧面连接有弹性定位杆9,弹性定位杆9远离滑动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卡头10,进针筒1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相间开有多个内外贯通的、与卡头10相对应的限位孔,滑动定位块上下滑动,带动卡头10进入或脱离各个限位孔,构成滑动定位块的位置调节结构,最底部的限位孔下方的进针筒侧壁上开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长条孔11,滑动定位块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伸出长条孔11的驱动杆12,所述进针筒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卡头顶出各个限位孔的释放杆,埋线针本体13竖直连接在滑动定位块底部中心,当卡头10位于最顶端的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位于进针筒1的下口内,当卡头10位于其余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均伸出进针筒1的下口。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进针筒1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相间开有3个限位孔,包括自上而下的第一限位孔8a、第二限位孔8b和第三限位孔8c,释放杆包括将卡头顶出第一限位孔8a的第一滑动释放杆7a、将卡头顶出第二限位孔8b的第二滑动释放杆7b和将卡头顶出第三限位孔8c的第三滑动释放杆7c。所述卡头10位于第二限位孔8b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伸出进针筒1的下口的长度为2cm;所述卡头10位于第三限位孔8c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伸出进针筒1的下口的长度为3cm。当设置超过3个限位孔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伸出进针筒1的下口的长度,从而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适应不同的人群,如肥胖人群深进针时通常需要4cm,因此可设置4个限位孔,当卡头10位于最低端的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伸出进针筒1的下口的长度为4cm。所述进针筒1顶端开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针芯穿孔14a,导向柱4开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针芯穿孔14b,滑动定位块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埋线针进针装置,包括埋线针本体(13),其特征在于,该埋线针进针装置还包括进针筒(1),进针筒(1)为下端开口的管状中空结构,进针筒(1)内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导向柱(4),导向柱(4)上外壁上套设有弹簧(5),弹簧(5)的上端与进针筒(1)的顶壁连接,下端连接有滑动定位块,滑动定位块上部侧面连接有弹性定位杆(9),弹性定位杆(9)远离滑动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卡头(10),进针筒(1)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相间开有多个内外贯通的、与卡头(10)相对应的限位孔,滑动定位块上下滑动,带动卡头(10)进入或脱离各个限位孔,构成滑动定位块的位置调节结构,最底部的限位孔下方的进针筒侧壁上开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长条孔(11),滑动定位块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伸出长条孔(11)的驱动杆(12),所述进针筒(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卡头顶出各个限位孔的释放杆,埋线针本体(13)竖直连接在滑动定位块底部中心,当卡头(10)位于最顶端的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位于进针筒(1)的下口内,当卡头(10)位于其余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均伸出进针筒(1)的下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线针进针装置,包括埋线针本体(13),其特征在于,该埋线针进针装置还包括进针筒(1),进针筒(1)为下端开口的管状中空结构,进针筒(1)内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伸出的导向柱(4),导向柱(4)上外壁上套设有弹簧(5),弹簧(5)的上端与进针筒(1)的顶壁连接,下端连接有滑动定位块,滑动定位块上部侧面连接有弹性定位杆(9),弹性定位杆(9)远离滑动定位块的一端连接有卡头(10),进针筒(1)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相间开有多个内外贯通的、与卡头(10)相对应的限位孔,滑动定位块上下滑动,带动卡头(10)进入或脱离各个限位孔,构成滑动定位块的位置调节结构,最底部的限位孔下方的进针筒侧壁上开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长条孔(11),滑动定位块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伸出长条孔(11)的驱动杆(12),所述进针筒(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卡头顶出各个限位孔的释放杆,埋线针本体(13)竖直连接在滑动定位块底部中心,当卡头(10)位于最顶端的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位于进针筒(1)的下口内,当卡头(10)位于其余限位孔内时,埋线针本体(13)的下端均伸出进针筒(1)的下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线针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针筒(1)侧壁上自上而下依次相间开有3个限位孔,包括自上而下的第一限位孔(8a)、第二限位孔(8b)和第三限位孔(8c),释放杆包括将卡头顶出第一限位孔(8a)的第一滑动释放杆(7a)、将卡头顶出第二限位孔(8b)的第二滑动释放杆(7b)和将卡头顶出第三限位孔(8c)的第三滑动释放杆(7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线针进针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鹏田元生杨泰然杨守存陈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杨坤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