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肿瘤摘除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4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肿瘤摘除钳,包括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的一端和第二钳臂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针头、导管、连接部、上钳头、下钳头和抽液管的配合作用,达到了针头插进肿瘤块内的效果,实现了便于上钳头和下钳头对较硬的肿瘤块进行夹持的功能,同时通过抽液管和导管将肿瘤块内的液体抽出,避免肿瘤块内部的细菌对病人的颅内造成再次感染;通过防滑圈和把手的配合作用,达到了防滑圈增加医生手指与把手之间摩擦力的效果,实现了防止医生在对肿瘤块进行夹持的过程中手指与把手之间脱离接触的功能,便于医生使用摘除钳对肿瘤块夹持的更加稳定。

A forceps for brain tumor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肿瘤摘除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脑肿瘤摘除钳。
技术介绍
脑肿瘤也叫颅内肿瘤,又称“脑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是起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则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邻近组织肿瘤的侵入,脑肿瘤分为良性脑肿瘤和恶性脑肿瘤,现在医疗上针对脑肿瘤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一些患者的颅内生长着大型、巨大型颅底脑膜瘤,这些肿瘤的位置深,周围机构复杂,与颅神经、脑主要血管、静脉窦、下丘脑和脑干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且常血供丰富,质地较硬,手术难度大,通常采用分块切除肿瘤的方法对患者颅内的肿瘤块进行摘除,但是由于进行分块后的肿瘤块的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粘有血液,比较滑,现有的脑肿瘤摘除钳与肿瘤块接触面比较光滑,无法准确的对分块后的肿瘤块进行夹持,会出现在使用肿瘤摘除钳夹持肿瘤块的过程中,肿瘤块脱落撞击到周围的神经,对周围的神经造成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脑肿瘤摘除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患者的颅内生长着大型、巨大型颅底脑膜瘤,这些肿瘤的位置深,周围机构复杂,与颅神经、脑主要血管、静脉窦、下丘脑和脑干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且常血供丰富,质地较硬,手术难度大,通常采用分块切除肿瘤的方法对患者颅内的肿瘤块进行摘除,但是由于进行分块后的肿瘤块的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粘有血液,比较滑,现有的脑肿瘤摘除钳与肿瘤块接触面比较光滑,无法准确的对分块后的肿瘤块进行夹持,会出现在使用肿瘤摘除钳夹持肿瘤块的过程中,肿瘤块脱落撞击到周围的神经,对周围的神经造成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脑肿瘤摘除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肿瘤摘除钳,包括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的一端和第二钳臂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钳臂远离把手的一端安装有上钳头,所述第二钳臂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钳头,所述下钳头上设有呈弧型设置下凹匙,所述下凹匙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第二钳臂上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针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远离针头的一端通过连接部连接有抽液管。优选地,两个所述把手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圈,所述防滑圈的材质为医用橡胶材质。优选地,所述上钳头的一端贯穿第一钳臂并向内延伸,所述第一钳臂上设有与上钳头对应的安装槽,所述上钳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簧,所述第一钳臂上设有与卡簧对应的卡孔。优选地,所述上钳头上设有呈弧型设置的上凹匙,且所述上凹匙与下凹匙匹配设置。优选地,所述针头垂直设置在下凹匙的内底部,所述针头的长度小于下凹匙的深度,且所述针头的长度大于下凹匙深度的二分之一。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针头、导管、连接部、上钳头、下钳头和抽液管的配合作用,达到了针头插进肿瘤块内的效果,实现了便于上钳头和下钳头对较硬的肿瘤块进行夹持的功能,同时通过抽液管和导管将肿瘤块内的液体抽出,避免肿瘤块内部的细菌对病人的颅内造成再次感染;2、通过防滑圈和把手的配合作用,达到了防滑圈增加医生手指与把手之间摩擦力的效果,实现了防止医生在对肿瘤块进行夹持的过程中手指与把手之间脱离接触的功能,便于医生使用摘除钳对肿瘤块夹持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脑肿瘤摘除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钳臂;2、第二钳臂;3、防滑圈;4、上钳头;5、上凹匙;6、卡簧;7、下钳头;8、针头;9、连接部;10、抽液管;11、把手;12、导管;13、下凹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脑肿瘤摘除钳,包括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2转动连接,第一钳臂1的一端和第二钳臂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1,两个把手11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圈3,防滑圈3的材质为医用橡胶材质,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戴无菌手套,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无菌手套上会粘附有血渍,导致医生的手指与把手11之间的摩擦力减少,通过增加防滑圈3增加医生的手指与把手1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医生在对肿瘤块进行夹持的过程中,手指与把手11之间出现滑动,导致肿瘤块掉落的情况发生,甚至对患者的颅内神经造成创伤。其中,第一钳臂1远离把手11的一端安装有上钳头4,上钳头4的一端贯穿第一钳臂1并向内延伸,第一钳臂1上设有与上钳头4对应的安装槽,上钳头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簧6,第一钳臂1上设有与卡簧6对应的卡孔,上钳头4上设有呈弧型设置的上凹匙5,且上凹匙5与下凹匙13匹配设置,上钳头4通过卡簧6与第一钳臂1连接,达到了上钳头4可以从第一钳臂1上拆掉的效果,便于更换不同型号的上钳头4,增加了该摘除钳的适用性,上凹匙5与下凹匙13匹配设置,可以对肿瘤块进行包裹,增加该摘除钳对肿瘤块夹持的稳定性。其中,第二钳臂2远离把手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钳头7,下钳头7上设有呈弧型设置下凹匙13,下凹匙13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针头8,第二钳臂2上安装有导管12,导管12的一端与针头8的底部固定连接,导管12远离针头8的一端通过连接部9连接有抽液管10,针头8垂直设置在下凹匙13的内底部,针头8的长度小于下凹匙13的深度,且针头8的长度大于下凹匙13深度的二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9和导管12通过连接部9与抽液管10连接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叙述,当对分块后的肿瘤块进行夹持时,由于肿瘤块比较硬,且表面粘有血液,比较滑,上钳头4和下钳头7分别放置在肿瘤块的两侧,握住把手11带动上钳头4与下钳头7往相对的方向运动,同时下钳头7上的针头8插进肿瘤块上,防止肿瘤块从上钳头4和下钳头7上脱离,增加医生再次对肿瘤块夹持的困难,同时也防止掉落的肿瘤块撞击到患者的颅内神经,对患者造成再次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针头8插进肿瘤块的同时,抽液管10远离连接部9的一端连接的抽液设备启动,对肿瘤块内部的液体进行抽取,防止肿瘤块内部的液体对患者的颅内造成再次感染。本技术中,当对分块后的肿瘤块进行夹持时,由于肿瘤块比较硬,且表面粘有血液,比较滑,上钳头4和下钳头7分别放置在肿瘤块的两侧,握住把手11带动上钳头4与下钳头7往相对的方向运动,同时下钳头7上的针头8插进肿瘤块上,防止肿瘤块从上钳头4和下钳头7上脱离,增加医生再次对肿瘤块夹持的困难,同时也防止掉落的肿瘤块撞击到患者的颅内神经,对患者造成再次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针头8插进肿瘤块的同时,抽液管10远离连接部9的一端连接的抽液设备启动,对肿瘤块内部的液体进行抽取,防止肿瘤块内部的液体对患者的颅内造成再次感染,肿瘤摘除结束送,使用生理盐水对病人的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肿瘤摘除钳,包括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1)的一端和第二钳臂(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1),所述第一钳臂(1)远离把手(11)的一端安装有上钳头(4),所述第二钳臂(2)远离把手(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钳头(7),所述下钳头(7)上设有呈弧型设置下凹匙(13),所述下凹匙(13)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针头(8),所述第二钳臂(2)上安装有导管(12),所述导管(12)的一端与针头(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12)远离针头(8)的一端通过连接部(9)连接有抽液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肿瘤摘除钳,包括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1)的一端和第二钳臂(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1),所述第一钳臂(1)远离把手(11)的一端安装有上钳头(4),所述第二钳臂(2)远离把手(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钳头(7),所述下钳头(7)上设有呈弧型设置下凹匙(13),所述下凹匙(13)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针头(8),所述第二钳臂(2)上安装有导管(12),所述导管(12)的一端与针头(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12)远离针头(8)的一端通过连接部(9)连接有抽液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肿瘤摘除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把手(11)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圈(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