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智林专利>正文

一种血管内抓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3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内抓捕器,包括柔性导引导管、充气球囊、压力泵、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导丝;导丝从柔性导引导管的前端进入柔性导引导管并且从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伸出后折返进入末端并在末端外形成抓捕圈套;充气球囊在工作时设置于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且在远离末端的一端与压力泵连通,用于通过压力泵的加压而膨胀,以通过挤压对折返进入末端的导丝部分进行固定;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包括内嵌在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的管壁的固定件和与固定件相连的牵引丝,其中牵引丝沿着柔性导引导管的管壁延伸出柔性导引导管的前端之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血管内抓捕器可以实现对血管内异物的抓捕。

An intravascular Grab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内抓捕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血管内抓捕器。
技术介绍
现实生活中,生物的血管内可能存在异物。这些异物可能来源于血管中脱落的血栓,也可能来源于脱落或者移位的医用器械(例如透析管,支架)等等。对这些异物进行捕捉并清理是当前医学领域日益重视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一种改进的血管内抓捕器,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内抓捕器,包括柔性导引导管、充气球囊、压力泵、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导丝;所述导丝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前端进入所述柔性导引导管并且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伸出后折返进入所述末端并在所述末端外形成抓捕圈套;所述充气球囊为中空设计,在工作时设置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且在远离所述末端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泵连通,用于通过压力泵的加压而膨胀,以通过挤压对折返进入所述末端的导丝部分进行固定;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包括内嵌在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的管壁的固定件和与所述固定件相连的牵引丝,其中所述牵引丝沿着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管壁延伸出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前端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的管壁成形为一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丝由记忆合金丝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血管内抓捕器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导丝的一端固定连接。本技术提出的血管内抓捕器具有如下特点:通过弯曲的导丝所形成的抓捕圈套有效的捕捉了血管内的异物,并且通过导引导管弯曲控件控制柔性导引导管实现实时、灵活的变形,有助于更好的在血管内抓捕异物。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血管内抓捕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利用血管内抓捕器对血管内的异物进行抓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血管内抓捕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血管内抓捕器100包括:柔性导引导管101、充气球囊102、压力泵106、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导丝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丝103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前端进入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并且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伸出后折返进入所述末端并在所述末端外形成弧形的抓捕圈套1032。医务人员,可以在手术实际操作中,在所述导丝103进入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前,根据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管道直径,用引导针对所述导丝103的导丝头端进行塑形。通过塑形弯曲后的导丝头端在延伸出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之后很容易折返回来进入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即使一次不行,正常通过几次操作也是可以将导丝头端折返回来进入所述末端。为了改进塑形效果,可选地,所述导丝可以由记忆合金丝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球囊102在尾端(即在远离上述末端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泵连通。在工作时,首先,压力泵106连接所述充气球囊102的尾端,反复抽吸2-3次,使所述充气球囊102保持负压状态(收缩状态)。接着,可以借助于压力泵106(当然还可以借助于其他器件,例如导丝)将收缩状态下的充气球囊沿着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内部管道推送至或顶至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由于充气球囊102此时处于收缩状态,所以,一般不会将已经折返回来进入所述末端的所述导丝103的导丝部分1031顶出所述末端。当然,是先将导丝103折返进入所述末端再推送所述充气球囊102至所述末端,还是先推送所述充气球囊102至所述末端再将导丝103折返进入所述末端,都可以在实践中反复尝试几次而定,在此并不对上述不同操作顺序进行限定。在工作时,所述充气球囊102设置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所述充气球囊102通过压力泵106的加压而充气膨胀,从而可以通过挤压对折返进入所述末端的导丝部分1031进行固定。在充气球囊102的充气膨胀之后,再推送导丝103。这时,由于折返进入所述末端的导丝部分1031已受到充气膨胀之后的充气球囊102的压力而相对固定,所以导丝103的推送是直接带动导丝部分1031的对侧的导丝部分(这个对侧的导丝部分和导丝部分1031位于充气球囊102的相对的两侧),而对相对固定的导丝部分1031的影响较小,从而能调节抓捕圈套1032的大小。即,推送导丝103会导致在导丝部分1031基本不位移的情况下导丝部分1031的对侧的导丝部分的位移,从而扩大抓捕圈套1032。而向外抽拉导丝103会导致在导丝部分1031基本不位移的情况下导丝部分1031的对侧的导丝部分的位移,从而缩小抓捕圈套1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包括内嵌在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的管壁的固定件104和与所述固定件104相连的牵引丝105,其中所述牵引丝105沿着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管壁延伸出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前端之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可以由弹性的聚合物材料(例如尼龙)制成。从而,在需要时,在对所述牵引丝105施加外力进行推动或牵引的情况下,所述牵引丝105对所述固定件104进行推动作用或牵引作用,从而引导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形状发生相应变化,以便获得医生所需的弯曲形状。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利用血管内抓捕器100对血管内的异物进行抓捕的示意图。作为示例,可以首先利用压力泵106对充气球囊102进行充气,使之膨胀从而挤压折返进入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的导丝部分1031,使得所述导丝部分1031相对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固定不动或者基本固定不动。随后,可以朝向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方向,推送所述导丝103,从而将抓捕圈套1032扩大至适当的大小,从而适合用于捕捉/套住血管内的异物107。作为示例,所述异物107可以是血管内的血栓,脱落的血管支架,或者其他物品。在所述抓捕圈套1032捕捉到所述异物107之后,操作者可以沿着与推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回拉所述导丝103,以便使得所述抓捕圈套1032连同所捕捉的所述异物107回收到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内,从而实现异物107的捕捉和后继的清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104可以用螺丝、螺栓等固定在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的管壁处。然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固定件104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的管壁可以一体成形,从而有助于减少零部件,同时增强固定的附着力。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导丝103或者所述牵引丝105由记忆合金丝制成。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血管内抓捕器100还包括手柄(未示出),所述手柄与所述导丝103的一端(远离所述柔性导引导管101的末端的那一端)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借助于手柄更好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内抓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导引导管、充气球囊、压力泵、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导丝;/n所述导丝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前端进入所述柔性导引导管并且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伸出后折返进入所述末端并在所述末端外形成抓捕圈套;/n所述充气球囊为中空设计,在工作时设置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且在远离所述末端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泵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压力泵的加压而膨胀,以通过挤压对折返进入所述末端的导丝部分进行固定;/n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包括内嵌在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的管壁的固定件和与所述固定件相连的牵引丝,其中所述牵引丝沿着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管壁延伸出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前端之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内抓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导引导管、充气球囊、压力泵、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导丝;
所述导丝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前端进入所述柔性导引导管并且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伸出后折返进入所述末端并在所述末端外形成抓捕圈套;
所述充气球囊为中空设计,在工作时设置于所述柔性导引导管的末端且在远离所述末端的一端与所述压力泵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压力泵的加压而膨胀,以通过挤压对折返进入所述末端的导丝部分进行固定;
导引导管弯曲控件,包括内嵌在所述柔性导引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智林向羿陈晓彬孙权张银妆
申请(专利权)人:肖智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