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17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取出血管中的血栓的取栓装置。取栓装置包括细长递送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细长递送构件上的多个取栓构件,所述取栓构件具有压缩构型和从所述压缩构型经自膨胀形成的展开构型,所述多个取栓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取栓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细长递送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取栓装置,通过使取栓构件具有转动自由度的方式,使血栓更容易通过血栓入口进入到取栓构件中,从而使取栓构件可以充分膨胀,与血栓充分接触,进而实现对血栓更为有效的捕获。

Bolt ta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栓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取出血管中的血栓的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脑卒中是医学上常见的疾病。中国是世界脑卒中大国,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中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4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3个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俗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流的突然阻塞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所导致的神经组织损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类型,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血管的再通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方法包括两大类:介入溶栓和机械取栓,其中,机械取栓能够快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溶栓药物剂量,降低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延长治疗时间窗,从而可以为可逆的缺血脑组织争取更多的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取栓器大多为整体式自膨胀取栓支架,其使用过程参见图1~图3:取栓支架101压缩在微导管102中,微导管102的远端设有显影标记103,显影标记103在CT血管造影(CTA)、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设备下可以显示出微导管102到达的位置,取栓支架101的近端与推拉导丝104连接。微导管102通过微创手术在导引导丝105的引导下经过血管201从近端到达血栓202所在处并穿过血栓202。固定推拉导丝104,回撤微导管102至体外,则取栓支架101被推出微导管102而发生自膨胀,固定推拉导丝104约五分钟,让取栓支架101充分膨胀,通过取栓支架101自膨胀的径向力,使取栓支架101的网杆渗透进入血栓202,与血栓202充分接触。然后回撤推拉导丝104,在推拉导丝104的拽动下,取栓支架101带动血栓202一起向操作者运动,直至将取栓支架101和捕获的血栓202一同拽进回收导管106内(可以在回收导管106的远端设置显影标记107),再整体向近端撤出回收导管106及回收导管106内的取栓支架101、推拉导丝104和血栓202至患者体外。上述整体式自膨胀取栓支架在使用时依靠其自身的径向力挤压血栓,使血栓能够从支架的网格进入支架内部,完成捕获血栓。然而,现有的整体式取栓支架存在以下问题:一、取栓支架的网格是血栓进入其内部的通道,所以网格大小决定了取栓支架抓捕血栓的效果,通常整体式取栓支架在完全膨胀的状态下具有最大的网格尺寸,而取栓支架在血管内一直处于压缩状态,这使得取栓支架的网格不能处于最佳的尺寸,尤其在抓捕富含白细胞的白血栓/硬血栓(该血栓富含纤维,粘弹性强,有研究表明,压缩富含白细胞的白血栓/硬血栓所需力为9mN/mm2)时,而自膨胀支架的径向力不足以使支架的网杆渗透进入白血栓,而取栓支架网格大小又不能使得白血栓从网格中进入取栓支架。二、取栓支架局部的变形会引起与该部分相关联的网格同时发生变形,由此致使取栓支架在回撤过程经过弯曲血管部分时,取栓支架整体直径变小,从而与血管分离,导致血栓从支架上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捕获各类血栓的取栓装置,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取栓装置,包括细长递送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细长递送构件上的多个取栓构件,所述取栓构件具有压缩构型和从所述压缩构型经自膨胀形成的展开构型,所述多个取栓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取栓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细长递送构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取栓装置,通过使取栓构件具有转动自由度的方式,使血栓更容易通过血栓入口进入到取栓构件中,从而使取栓构件可以充分膨胀,与血栓充分接触,进而实现对血栓更为有效的捕获。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整体式自膨胀取栓支架压缩在微导管中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取栓支架和微导管穿过血栓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微导管回撤后取栓支架逐渐渗透血栓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的取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1中的取栓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取栓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利用实施例1的取栓装置进行取栓操作的示意图,其中,图(a)表示容纳有取栓装置的微导管在血管中向血栓所在位置递送,图(b)表示微导管穿过血栓达到血管中更远端的位置,图(c)表示取栓装置释放后逐渐展开,图(d)表示推拉细长递送构件使取栓构件在血栓、血管的作用力下发生转动,图(e)表示取栓构件完全展开,而血栓通过血栓入口进入网格式框架;图14为实施例1中的网格式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连接件与第一支架杆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图18为连接件与第一支架杆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图20为连接件与第一支架杆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图22为连接件与第一支架杆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3为图20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图24为图2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5为具有转动自由度的取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图25中G部分的一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27为图25中G部分的另一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28为图25中G部分的另一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29为防脱落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0为取栓装置设有引导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1为图30中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2为图31所示结构的剖面图;图33为防脱落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4为实施例2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5为实施例2中的取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6为图35所示的取栓构件绕其中心轴线展开的图形;图37为第二支架杆的远端交汇部分采用“V”形结构时的示意图;图38为实施例3中的连接件与细长递送构件的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9为图3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0为图38所示的连接件(衬套)的展开图;图41为实施例4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为实施例5的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3为图42中K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4为图42中I部分的一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5为图42中I部分的另一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递送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细长递送构件上的多个取栓构件,所述取栓构件具有压缩构型和从所述压缩构型经自膨胀形成的展开构型,所述多个取栓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取栓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细长递送构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递送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细长递送构件上的多个取栓构件,所述取栓构件具有压缩构型和从所述压缩构型经自膨胀形成的展开构型,所述多个取栓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取栓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细长递送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构件包括位于所述取栓构件近端的连接件和从所述连接件向远端方向延伸的网格式框架,所述网格式框架上的每一个网格为一个血栓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式框架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多根第一支架杆,多根所述第一支架杆以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部位为起点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向远端方向延伸,每一所述第一支架杆的末端分裂成两根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向远端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架杆,相邻的两根由不同的所述第一支架杆分裂出的第二支架杆的末端交汇于一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式框架的各远端交汇点呈向所述网格式框架的中心轴线收拢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架杆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式框架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多根第一支架杆,多根所述第一支架杆以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部位为起点以呈螺旋状相互分离的方式向远端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一支架杆的螺旋方向相同,每一所述第一支架杆的末端分裂成两根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向远端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架杆,相邻的两根由不同的所述第一支架杆分裂出的第二支架杆的末端交汇于一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杆的远端交汇部分呈“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取栓构件的近端,所述“V”形结构的两条边的内侧切线所形成的夹角沿取栓构件近端向远端方向先增大再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取栓构件上的所述连接件为衬套,所述衬套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套设在所述细长递送构件上,在所述衬套的内壁设有由近端向远端方向呈螺旋形延伸的导槽,在所述细长递送构件上设有与所述导槽滑动配合的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构件至少为三个且由近端及远端依次包括第一取栓构件、第二取栓构件和第三取栓构件,其中,第一取栓构件和第二取栓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细长递送构件连接,所述第三取栓构件与所述细长递送构件固定连接或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取栓构件和第二取栓构件还能够沿所述细长递送构件的轴向由近端向远端或由远端向近端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漪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