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75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用于钢筋的连接,包括由管材构造的锚固段,以及一体构造成型于锚固段两端的插入端;于靠近锚固段的两端的锚固段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灌浆口和排气口;锚固段包括环形压入部和剪力部。环形压入部为延锚固段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具有三个以上间隔布置于锚固段外周面上的压入凹痕;于锚固段的内周面上,对应各压入凹痕形成有内壁凸起;剪力部位于两个相邻的环形压入部之间,且于剪力部的内部形成有剪力槽,剪力槽与内壁凸起的表面圆滑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利于螺纹钢筋的顺利插入,可降低钢筋插入时出现卡滞的可能。

Integrated full grouting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
技术介绍
如今,在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的主要结构型式之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以下简称为预制构件)是装配式住宅的主要构件,预制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经施工现场装配、连接并部分现浇而形成建筑体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预制构件,钢筋节点连接质量对结构的安全起决定性作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的竖向连接大多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插入的钢筋加以实现。对于全灌浆套筒,按其加工工艺形式可分为机加工和铸造加工。机加工工艺多采用金属棒料加工出套筒的剪力槽和插入端,此种方式原材料浪费较多,加工工艺复杂。铸造加工工艺中,则需要保证球磨铸铁的工艺球化率≥85%,在工厂制造中这一指标不易控制,致使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差,容易出现球墨铸铁在疲劳及共振情况下的破裂。钢筋和灌浆套筒连接节点的质量主要由灌浆套筒质量、灌浆料质量、现场灌浆操作三方面来决定。而灌浆套筒的工艺结构也直接影响到现场灌浆操作的质量。为了满足灌浆套筒的力学性能要求,使其达到相应的抗拉强度,现有灌浆套筒内部的剪力槽一般设计为台阶状。在灌浆时,灌浆套筒的台阶状剪力槽结构使灌浆料中的气泡容易集聚在台阶处,不易排出,影响连接的效果;同时,在现场安装时,需要将螺纹钢筋插入到灌浆套筒内的中部位置,而剪力槽的台阶状结构容易卡住钢筋,致使预制构件不易安装到位,使施工难度加大,施工进度和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以利于螺纹钢筋顺滑插入,减少插入过程中的卡滞。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用于钢筋的连接,包括由管材构造的锚固段,以及一体构造成型于所述锚固段两端的插入端;于靠近所述锚固段的两端的所述锚固段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灌浆口和排气口;所述锚固段包括:环形压入部,为沿所述锚固段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每个所述环形压入部具有八个间隔均布于所述锚固段外周面上的压入凹痕;于所述锚固段的内周面上,对应各所述压入凹痕形成有内壁凸起;剪力部,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环形压入部之间,且于所述剪力部的内部形成有剪力槽,所述剪力槽与所述内壁凸起的表面圆滑相接。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压入部的最小内径D2与所述管材的原始内径D1满足:0.85D1≤D2≤0.9D1。进一步的,两个相邻所述环形压入部的间距L满足:L≥5(D2-D1)。进一步的,所述插入端的端口的端面尺寸保有所述管材的原始径向尺寸。进一步的,所述灌浆口和所述排气口分设于所述锚固段两端的邻接所述插入端的所述剪力部的管壁上。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灌浆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各所述环形压入部为均匀布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利用定制管材一体挤压加工构造出两端的插入端,在锚固段上加工出灌浆口和排气口,并挤压成型出环形压入部和剪力部,使本技术的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较为适合一体地挤压加工构造;挤压成型的环形压入部和剪力部使套筒的锚固段内腔顺滑,利于螺纹钢筋的顺利插入,降低了钢筋插入时出现卡滞的可能。(2)同一环形压入部上的压入凹痕均匀地间隔布置为八个,形成近似正八边形的环形压入部的截面,可使在采用较小的环形压入部压入深度情况下,于环形压入部上形成足够的受力面积,不仅便于加工构造,且使剪力槽的锚固性能可靠。(3)通过限定环形压入部最小内径和管材原始内径的尺寸比例,使环形压入部的压入深度与套筒的径向尺寸相适合,并保证了灌浆凝固后锚固段对插入钢筋的锚固力学性能。(4)进一步限定相邻的环形压入部的间距和环形压入部的压入深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剪力槽与环形压入部之间的接合过渡更为平顺,并使剪力槽中部的内径基本保持管材的原始内径尺寸,使剪力槽的锚固性能更好。(5)以最靠近插入端的环形压入部为所述锚固段和插入端的分界,插入端的径向尺寸沿所述轴线朝着远离锚固段的方向逐渐变大,并使插入端端面的径向尺寸保持定制管材的原始尺寸,利于钢筋插入时的对口进入和插入导向。(6)将灌浆口和排气口设置于锚固段两端的剪力槽部位,便于加工,并能获取较佳的灌浆效果。(7)将灌浆口与排气口之间的环形压入部均匀布置,不仅利于加工制造,且使锚固段的锚固受力更为均衡。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轴向剖面图;图3为图1中A-A所示部位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插入端,101-端口;3-锚固段,301-环形压入部,3011-压入凹痕,3012-内壁凸起,302-剪力部,3021-剪力槽,303-灌浆口,304-排气口;4-止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出的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用于钢筋的连接,包括由管材构造的锚固段,以及一体构造成型于所述锚固段两端的插入端;于靠近所述锚固段的两端的所述锚固段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灌浆口和排气口;锚固段包括环形压入部和剪力部。环形压入部为延锚固段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具有三个以上间隔布置于锚固段外周面上的压入凹痕;于锚固段的内周面上,对应各压入凹痕形成有内壁凸起;剪力部位于两个相邻的环形压入部之间,且于剪力部的内部形成有剪力槽,剪力槽与内壁凸起的表面圆滑相接。本技术所述的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有利于螺纹钢筋顺滑插入,以减少插入过程中的卡滞。基于上述的总体专利技术思路,本实施例的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锚固段3和位于锚固段3两端的插入端1。在本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采用定制管材一体锻压加工制作。首先,在锚固段3上挤压成型有环形压入部301和剪力部302,在锚固段3的两端一体构造有插入端1。于插入端1和锚固段3之间,挤压成型有一个环形压入部301,形成插入端1和锚固段3之间的分界;于靠近锚固段3的两端的锚固段3的管壁上分别设置灌浆口303和排气口304,用于连接钢筋安装后的灌浆与排气。如图2所示,在锚固段3上,延锚固段3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环形压入部301。每个环形压入部301包括有三个以上挤压成型于锚固段3的管壁外表面上的压入凹痕3011;并且,如图3所示,同一环形压入部301的各个压入凹痕3011间隔地布置在垂直于锚固段3的1轴线的平面与管壁相交的圆上;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用于钢筋的连接,包括由管材构造的锚固段(3),以及一体构造成型于所述锚固段(3)两端的插入端(1);于靠近所述锚固段(3)的两端的所述锚固段(3)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灌浆口(303)和排气口(304);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段(3)包括:/n环形压入部(301),为沿所述锚固段(3)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每个所述环形压入部(301)具有八个间隔均布于所述锚固段(3)外周面上的压入凹痕(3011);于所述锚固段(3)的内周面上,对应各所述压入凹痕(3011)形成有内壁凸起(3012);/n剪力部(302),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环形压入部(301)之间,且于所述剪力部(302)的内部形成有剪力槽(3021),所述剪力槽(3021)与所述内壁凸起(3012)的表面圆滑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用于钢筋的连接,包括由管材构造的锚固段(3),以及一体构造成型于所述锚固段(3)两端的插入端(1);于靠近所述锚固段(3)的两端的所述锚固段(3)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灌浆口(303)和排气口(304);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段(3)包括:
环形压入部(301),为沿所述锚固段(3)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每个所述环形压入部(301)具有八个间隔均布于所述锚固段(3)外周面上的压入凹痕(3011);于所述锚固段(3)的内周面上,对应各所述压入凹痕(3011)形成有内壁凸起(3012);
剪力部(302),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环形压入部(301)之间,且于所述剪力部(302)的内部形成有剪力槽(3021),所述剪力槽(3021)与所述内壁凸起(3012)的表面圆滑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的全灌浆套筒,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华张其宁郝留照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预则立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