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建柱专利>正文

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40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船闸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其由钢结构制成的上闸首、下闸首和闸室;闸室由若干个独立的结构段组成,结构段包括底板和闸墙,闸墙内分层设置有多个储水箱,储水箱上设置有便于水流进出的充泄水口,且充泄水口穿过闸墙与闸室的内部连通,充泄水口处设置有用于开起/关闭充泄水口的工作阀门;上闸首与下闸首分别设置在闸室的上、下游,且上闸首和下闸首上均设置有输水廊道,输水廊道与闸室的内部连通。该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能够缩短船闸的建设周期,且没有混凝土残渣的产生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能够节省船闸用水、降低船闸工作水头,同时还能够缩短闸室的灌泄水的时间,从而有效的提高船闸的通过能力。

A kind of all steel structure water saving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
本技术属于船闸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
技术介绍
船闸,是指“通航建筑物”的一种,现有船闸水工结构均为混凝土结构,上、下闸首一般采用坞式结构,闸室可以采用坞式或分离式结构。船闸的结构本身体量巨大,对地基要求较高,一般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其工序包括基槽开挖、地基处理、钢筋绑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而且受混凝土凝固时间限制,浇筑完一仓混凝土后,待到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强度后,才能继续进行浇筑,使船闸整体的施工工期长、且耗费人工和物力,从而使该船闸施工的费用增加,另外,因现浇混凝土结构固有的特点,无法实现船闸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建造效率和建造质量都存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当船闸达到使用寿命或改扩建时,必然会产生大量混凝土废渣,这些都是无法降解的污染物。现有技术中的省水船闸具有省水和削减水头的功能,但是该类省水船闸的工程量大以及占地面积大,且整体运行程序较为复杂,船闸灌泄水的时间长,使船舶过闸时间增加,从而降低了船闸的通航能力。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施工时间且能够减少污染的省水船闸,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船闸施工工期长、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且省水船闸难以大规模推广、通航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包括由钢结构制成的上闸首、下闸首和闸室;所述闸室由若干个独立的结构段组成,所述结构段包括底板和闸墙,所述闸墙内分层设置有多个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便于水流进出的充泄水口,且所述充泄水口穿过所述闸墙与所述闸室的内部连通,所述充泄水口处设置有用于开起/关闭所述充泄水口的工作阀门;所述上闸首与所述下闸首分别设置在所述闸室的上、下游,且所述上闸首和所述下闸首上均设置有输水廊道,所述输水廊道与所述闸室的内部连通。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上闸首与所述闸室的拼接处、所述下闸首与所述闸室的拼接处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结构段的拼接处均设置有结构缝;所述闸室对应所述结构缝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结构缝的止水片。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止水片通过压板挤压,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闸室上。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闸墙上设置有第一检修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检修槽,所述第一检修槽和所述第二检修槽均位于所述结构缝处,且所述第一检修槽与所述第二检修槽连通,所述止水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检修槽和所述第二检修槽靠近所述闸室内部的一侧。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闸墙靠近所述闸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侧部临时止水槽,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闸室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底部临时止水槽;所述闸墙远离所述闸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侧部临时止水槽,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闸室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底部临时止水槽,所述第一侧部临时止水槽、所述第一底部临时止水槽、所述第二侧部临时止水槽和所述第二底部临时止水槽内均可拆卸的设置有止水插板。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结构段靠近上、下游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检修门槽,所述上闸首远离所述闸室的一端以及所述下闸首远离所述闸室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检修门槽。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上闸首、所述下闸首和所述闸室的底部均设置有空箱。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闸墙对应所述充泄水口的位置设置有隔流板,且所述隔流板与所述充泄水口之间存有间隙,所述隔流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水体交换孔。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上闸首、所述下闸首和所述闸室上均横向和/或纵向的设置有加强梁。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做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闸墙上设置有浮式系船柱。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化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该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的各个部件均在工厂中制作生产,以实现船闸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将制作好的部件送至施工点进行安装,大大的缩短了船闸的建设周期,且没有混凝土残渣的产生,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闸室两侧的闸墙内分层布置有多个储水箱,该储水箱能够存储大量的水,同层的水箱能够同时进行充泄水,以提高闸室的灌泄水的效率,从而有效的缩短船舶的通过时间。此外,本技术的优化方案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优化方案为止水片均通过压板固定在闸室上,而通过压板与闸室夹紧固定,并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使止水片安装更加的稳固,且使止水片的维修和更换更加的方便。(2)本技术的优化方案为闸墙上设置有第一侧部临时止水槽、第一底部临时止水槽、第二侧部临时止水槽和第二底部临时止水槽,该第一侧部临时止水槽、第一底部临时止水槽、第二侧部临时止水槽和第二底部临时止水槽能够通过插入止水插板防止水进入第一检修槽和第二检修槽中,使工作人员在检修该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时更加的安全、方便,以提高该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的检修效率。(3)本技术的优化方案为上闸首、下闸首和闸室底部均设置有空箱,该空箱内可以存储水或者其他散体材料,通过在空箱内存储水或者其他散体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该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的稳定性,使该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的结构更加的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中的结构段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上闸首;2、下闸首;3、闸室;31、闸墙;32、底板;4、储水箱;5充泄水口;6、输水廊道;7、结构缝;8、止水片;91、第一检修槽;92、第二检修槽;101、第一侧部临时止水槽;102、第二侧部临时止水槽;111、第一底部临时止水槽;112、第二底部临时止水槽;121、第一检修门槽;122、第二检修门槽;13、空箱;14、隔流板;15、水体交换孔;16、浮式系船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钢结构制成的上闸首(1)、下闸首(2)和闸室(3);/n所述闸室(3)由若干个独立的结构段组成,所述结构段包括底板(32)和闸墙(31),所述闸墙(31)内分层设置有多个储水箱(4),所述储水箱(4)上设置有便于水流进出的充泄水口(5),且所述充泄水口(5)穿过所述闸墙(31)与所述闸室(3)的内部连通,所述充泄水口(5)处设置有用于开起/关闭所述充泄水口(5)的工作阀门;/n所述上闸首(1)与所述下闸首(2)分别设置在所述闸室(3)的上、下游,且所述上闸首(1)和所述下闸首(2)上均设置有输水廊道(6),所述输水廊道(6)与所述闸室(3)的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钢结构制成的上闸首(1)、下闸首(2)和闸室(3);
所述闸室(3)由若干个独立的结构段组成,所述结构段包括底板(32)和闸墙(31),所述闸墙(31)内分层设置有多个储水箱(4),所述储水箱(4)上设置有便于水流进出的充泄水口(5),且所述充泄水口(5)穿过所述闸墙(31)与所述闸室(3)的内部连通,所述充泄水口(5)处设置有用于开起/关闭所述充泄水口(5)的工作阀门;
所述上闸首(1)与所述下闸首(2)分别设置在所述闸室(3)的上、下游,且所述上闸首(1)和所述下闸首(2)上均设置有输水廊道(6),所述输水廊道(6)与所述闸室(3)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闸首(1)与所述闸室(3)的拼接处、所述下闸首(2)与所述闸室(3)的拼接处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结构段的拼接处均设置有结构缝(7);所述闸室(3)对应所述结构缝(7)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结构缝(7)的止水片(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片(8)通过压板挤压,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闸室(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钢结构型省水船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墙(31)上设置有第一检修槽(91),所述底板(32)上设置有第二检修槽(92),所述第一检修槽(91)和所述第二检修槽(92)均位于所述结构缝(7)处,且所述第一检修槽(91)与所述第二检修槽(92)连通,所述止水片(8)设置在所述第一检修槽(91)和所述第二检修槽(92)靠近所述闸室(3)内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建柱
申请(专利权)人:田建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