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661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闸防护结构,包括基架;支撑架,间隔设置于基架的一侧;缓冲装置,设置于基架和支撑架之间;以及多个吸能面板,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多个吸能面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于支撑架的远离基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支撑架、缓冲装置、吸能面板与基架配合,通过缓冲装置、吸能面板和支撑架三级防护结构对船舶碰撞船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确保了船闸主体免受损坏,并且由于吸能面板与支撑架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吸能面板易于维修和更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船闸防护结构缓冲效能差、难以修复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船闸防护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和使用寿命,增强了船闸的安全性,降低了船闸的维修保养成本。

Lock prot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闸防护结构
本技术属于船闸防护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船闸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船闸是利用向两端有闸门控制的航道内灌、泄水以升降水位,使船舶可以克服航道上的水位落差的厢形通航建筑物,一般由闸室、闸首、闸门和引航道组成。为了防止船闸被通过的船舶撞坏,在闸室、闸首、闸门和引航道的可能与船舶直接接触的位置都会设置有防护结构。随着社会发展和水利交通运输的需要,船舶朝着大型化、综合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目前,船闸防护结构多为整体钢架结构,缓冲效能差,一旦发生船舶碰撞意外,容易导致船闸防护结构的主体框架发生变形或被破坏,修复耗时长,影响船舶的正常通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闸防护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解决船闸防护结构缓冲效能差、难以修复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闸防护结构,包括:基架;支撑架,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架的一侧;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以及多个吸能面板,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吸能面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于所述支撑架的远离所述基架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吸能面板包括:两个面板,间隔且正对设置;侧板,夹设于两所述面板的边缘之间;并与两所述面板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吸能元件,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吸能面板还包括:波纹蒙皮,与所述面板紧固连接,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成多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容置有所述吸能元件。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元件为多孔固体材料件。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基座,与所述基架紧固连接;承压板,与所述支撑架紧固连接;以及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承压板连接,所述弹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以限止所述承压板靠近所述基座。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两所述弹簧组件,两所述弹簧组件分别铰接于所述承压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固定于所述基架上;四个支撑板,分别凸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孔;以及两个端板,分别凸设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上,且所述端板的相对两端与两所述支撑板相接;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座;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座紧固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端板上;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座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端板抵接;两个连接轴,两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弹簧座的相对两侧紧固连接,两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分别限位于两所述导向孔上并可沿所述导向孔滑动,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与所述导向杆的轴线垂直;以及两个连接臂,两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分别与两所述连接轴铰接,两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承压板的一侧边缘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两个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并夹设于所述弹簧和所述端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船闸防护结构包括五个所述缓冲装置,五个所述缓冲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架的中部和四个角部。进一步地,所述船闸防护结构还包括多个边框组,多个所述边框组间隔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至少两所述吸能面板组合成吸能面板组,所述吸能面板组与所述边框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组包括:两个边框,所述吸能面板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边框上。本技术提供的船闸防护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支撑架、缓冲装置、吸能面板与基架配合,通过缓冲装置、吸能面板和支撑架三级防护结构对船舶碰撞船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确保了船闸主体免受损坏,并且由于吸能面板与支撑架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吸能面板易于维修和更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船闸防护结构缓冲效能差、难以修复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船闸防护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和使用寿命,增强了船闸的安全性,降低了船闸的维修保养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闸防护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闸防护结构中拆除一个吸能面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I-I方向的一个吸能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面板中吸能元件与波纹蒙皮的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能面板中波纹蒙皮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闸防护结构中基架、支撑架与缓冲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船闸防护结构中缓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船闸防护结构、10—基架、20—支撑架、30—缓冲装置、40—吸能面板、50—边框组、31—基座、32—承压板、33—弹簧组件、34—缓冲片、41—面板、42—吸能元件、43—波纹蒙皮、311—底板、312—支撑板、313—端板、331—弹簧座、332—导向杆、333—弹簧、334—连接轴、335—连接臂、400—容置腔、431—本体、432—遮挡部、500—边框、3120—导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船闸防护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该船闸防护结构1包括基架10、支撑架20、缓冲装置30以及多个吸能面板40,其中,基架10固定在被防护物,如:闸室、闸首、闸门和/或引航道等上,支撑架20间隔地设置在基架10的一侧,缓冲装置30设置在基架10和支撑架20之间,即支撑架20通过缓冲装置30与基架10连接,吸能面板40与支撑架20可拆卸地连接,多个吸能面板40分别沿纵向和横向间隔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船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架;/n支撑架,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架的一侧;/n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以及/n多个吸能面板,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吸能面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于所述支撑架的远离所述基架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船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支撑架,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架的一侧;
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架和所述支撑架之间;以及
多个吸能面板,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吸能面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于所述支撑架的远离所述基架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面板包括:
两个面板,间隔且正对设置;
侧板,夹设于两所述面板的边缘之间;并与两所述面板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及
吸能元件,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面板还包括:
波纹蒙皮,与所述面板紧固连接,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成多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容置有所述吸能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为多孔固体材料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
基座,与所述基架紧固连接;
承压板,与所述支撑架紧固连接;以及
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承压板连接,所述弹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以限止所述承压板靠近所述基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两所述弹簧组件,两所述弹簧组件分别铰接于所述承压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基座包括:
底板,固定于所述基架上;
四个支撑板,分别凸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沿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刘晓刚于文泽罗昌杰孙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