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40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包括集结笼和外逃框,所述集结笼与所述外逃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逃框由主框体和包覆于所述主框体侧壁的纱网组成,所述主框体包括底框、支撑杆和顶框,所述底框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顶框一体成型;所述集结笼呈桶状锥形结构,所述集结笼底部与所述顶框相适配,并且所述集结笼的下边缘设置有收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符合蜜蜂生物学特性的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蜜蜂收捕成功率达100%,有效减轻了养蜂人的劳动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A kind of collector to prevent bees from fl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蜜蜂养殖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
技术介绍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蜜蜂种类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苏威拉西蜂、绿奴蜂、西方蜜蜂与东方蜜蜂九大种类。其中中华蜜蜂,俗称“中蜂”或“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也是中国国内蜜蜂的当家品种,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在我国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选择对我国气候有着很强的适应力,不仅具有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出工早、收工晚、授粉活力强、饲料消耗少、管理简单容易等优点,还有体格大、绒毛长、抗逆性、躲避敌害能力强等特点,适合在山林地区养殖,由于驯化程度不高,具有野生特性较强的特点,易分蜂是它特有个性。近年来,国家对养蜂业极为关注,有力促进了蜂业稳步、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养殖技术的限制,往往在分期过程由于收捕方法技术匮乏,收蜂器具原始,操作方法不到位,而导致蜂群飞逃损失极大,收蜂成功率低,养蜂效益大幅下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提高收蜂成功率,减少损失,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符合蜜蜂生物学特性的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蜜蜂收捕成功率达100%,有效减轻了养蜂人的劳动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包括集结笼和外逃框,所述集结笼与所述外逃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逃框由主框体和包覆于所述主框体侧壁的纱网组成,所述主框体包括底框、支撑杆和顶框,所述底框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顶框一体成型;所述集结笼呈桶状锥形结构,所述集结笼底部与所述顶框相适配,并且所述集结笼的下边缘设置有收紧装置。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集结笼底部与所述顶框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并且所述集结笼底部与所述顶框通过锁扣/卡扣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市场上常见的锁扣或者卡扣作为所述集结笼和所述外逃框的连接件,便于两部分的连接及拆卸,使用简单方便。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集结笼通过硬质材料编制而成,所述硬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藤条、竹縻、铁丝、硬塑料绳。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集结笼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包覆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包覆层为深颜色的布料。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收捕蜜蜂爬吊结团,蜜蜂具有向上性,特别是中蜂易分蜂、易飞逃,这样分出来的蜂群用蜜蜂飞逃的收捕器盖在蜂箱口,蜜蜂自然往上爬吊结团。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收缩装置包括桶状纱布和收缩绳,所述桶状纱布一端与所述集结笼下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所述收缩绳。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桶状纱布在平时可翻转向上收附在所述集结笼外壁,将蜂团收捕后翻转下来,收紧下缘口的所述收缩绳,可快速实现蜜蜂的收捕;并且纱布为透气材质,不会产生蜜蜂闷死的现象,收捕的蜜蜂可以长途或者短途转运,也可暂时存放在黑暗处,根据需要处理好蜂巢,归蜂入巢,组建新蜂群。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桶状纱布和所述纱网均为60-80目。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均匀固定于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支撑杆由两个长支撑杆和两个短支撑杆组成,并且两个所述长支撑杆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短支撑杆长度相等。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两个所述长支撑杆位于同一侧,两个所述短支撑杆位于同一侧,形成前短后长的结构。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底框呈四边形,所述顶框呈圆形。优选的,在上述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中,所述主框体是上圆下方的梯形体。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具有以下优点:(1)蜜蜂收捕成功率达到100%,逃脱率为0,比原先普通收蜂笼相比,收捕成功率提高43.5%;具体的,由于普通收蜂笼只能收已结团固定了的蜂群,在分蜂时蜜蜂大量飞出,无定所,或在大树上结团、或在悬崖上结团、或自由飞去不知去向,根据收蜂统计,普通收蜂笼的平均成功率只有57.5%,通过本专利技术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蜜蜂全部收笼,无法逃脱,达到了很好的收捕成功率。(2)有效减轻了养蜂人的劳动量,确保蜂群不逃脱,减少了损失,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进而大大提高了养蜂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集结笼的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集结笼主视图的剖面图;图4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外逃框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为集结笼、2为外逃框、3为主框体、31为底框、32为支撑杆、321为长支撑杆、322为短支撑杆、33为顶框、4为纱网、5为收紧装置、51为桶状纱布、52为收缩绳、6为包覆层、7为锁扣/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包括集结笼1和外逃框2,集结笼1与外逃框2可拆卸连接;外逃框2由主框体3和包覆于主框体3侧壁的纱网4组成,主框体3包括底框31、支撑杆32和顶框33,底框31通过支撑杆32与顶框33一体成型;集结笼1呈桶状锥形结构,集结笼1底部与顶框33相适配,并且集结笼1的下边缘设置有收紧装置5。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集结笼1底部与顶框33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并且集结笼1底部与顶框33通过锁扣/卡扣连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集结笼1通过硬质材料编制而成,硬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藤条、竹縻、铁丝、硬塑料绳。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集结笼1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包覆层6。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收缩装置5包括桶状纱布51和收缩绳52,桶状纱布52一端与集结笼1下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即桶状纱布52)下边缘设置收缩绳52。需要注意的是,收缩绳52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的能够实现收紧作用的结构,不限于附图中的形式,并且收缩绳52还可以通过缝制的方式自行制作,收捕时只需将收缩绳两端系上即可。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桶状纱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结笼(1)和外逃框(2),所述集结笼(1)与所述外逃框(2)可拆卸连接;/n所述外逃框(2)由主框体(3)和包覆于所述主框体(3)侧壁的纱网(4)组成,所述主框体(3)包括底框(31)、支撑杆(32)和顶框(33),所述底框(31)通过所述支撑杆(32)与所述顶框(33)一体成型;/n所述集结笼(1)呈桶状锥形结构,所述集结笼(1)底部与所述顶框(33)相适配,并且所述集结笼(1)的下边缘设置有收紧装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结笼(1)和外逃框(2),所述集结笼(1)与所述外逃框(2)可拆卸连接;
所述外逃框(2)由主框体(3)和包覆于所述主框体(3)侧壁的纱网(4)组成,所述主框体(3)包括底框(31)、支撑杆(32)和顶框(33),所述底框(31)通过所述支撑杆(32)与所述顶框(33)一体成型;
所述集结笼(1)呈桶状锥形结构,所述集结笼(1)底部与所述顶框(33)相适配,并且所述集结笼(1)的下边缘设置有收紧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结笼(1)底部与所述顶框(33)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并且所述集结笼(1)底部与所述顶框(33)通过锁扣/卡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结笼(1)通过硬质材料编制而成,所述硬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藤条、竹縻、铁丝、硬塑料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蜜蜂飞逃的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结笼(1)内侧和外侧均设置有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文忠汝杰义师鹏珍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