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193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和系统,包括:输入学员身体成分数据;通过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生成学员身体数据对应的人体模型;学员根据生成的人体模型预约专业教练;被预约教练通过学员人体模型和数据制定训练内容;完成训练内容后,生成训练评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实现了智能生成身体模型,使教练和学员能直观的看到学员需要进行锻炼的部位,可以精准的指定训练计划;通过云存储端将各项数据存储,可以有效的将各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使数据可以妥善管理;通过教练和学员的信息交互可以使教练及时的根据学员情况进行训练内容的修订,以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

An intelligent fitness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于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去健身房进行锻炼的人也逐渐增多,然而盲目的锻炼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需要有专业教练进行指导;而教练在指导学员时,需要全面了解学员的身体状况,若指导学员较多,就不能有效且全面的对所有学员进行最优的身体分析和教学内容定制,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管理系统和方法帮助教练进行训练管理。现阶段传统健身系统功能局限于录入资料、获取信息、预约课时;且功能存在缺陷与不足,传统健身系统仅仅是把学员姓名、性别、年龄、电话等手写资料,换成了电脑录入资料,并不具备智能处理资料与管理数据的功能;传统健身系统无法在现有端口完成训练诉求选择,也无法完成针对性训练诉求分类及规划,仅仅是把身体成分资料录入电脑作为文字展示,并不具备智能的数据生成功能;训练计划内容,如:动作、时间、次数、历史教练,仅仅是做图片或文字展示,无法做到端口直接设计训练计划、云储存及筛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和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健身系统不能智能生成身体模型的问题;解决了健身系统不能智能处理资料数据的问题;解决了健身系统不能定制训练内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包括:输入学员身体成分数据;通过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生成学员身体数据对应的人体模型;学员根据生成的人体模型预约专业教练;被预约教练通过学员人体模型和数据制定训练内容;完成训练内容后,生成训练评分。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为: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所述BMI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值,所述性别值为男性为1,女性为0。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人体模型是通过体脂率除以或乘以常量值进行生成;所述常量值根据学员身高进行动态变化,学员身高以男性165cm以及女性155cm为基础值。进一步的,所述学员身体数据和生成的人体模型存储在云端。进一步的,所述训练内容存储在云端,学员可以通过云端查看训练内容并上传训练后的身体数据。进一步的,教练可以通过学员上传的训练后的身体数据进行训练内容的调整。进一步的,所述训练评分是由学员第一次输入的身体数据和训练完成后的身体数据比对生成。一种智能健身管理系统,包括:学员端、教练端和云存储端;所述学员端用于输入学员身体数据并计算生成身体模型、预约教练以及查看训练内容;教练端用于查看学生身体模型和数据以及制定和修改训练计划;云存储端用于存储学员身体数据和训练内容。进一步的,所述学员端包括:第一输入模块、模型生成模块、查询模块、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一输出模块;第一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学员身体数据;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身体数据计算生成身体模型;查询模块用于查询训练内容;第一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身体模型和训练内容;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向云存储端输出身体数据。进一步的,教练端包括:第二输出模块、第二显示模块和管理模块;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将训练内容发送至云存储端;第二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学员身体数据和身体模型;管理模块用于制定学员训练内容。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学员端的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实现了智能生成身体模型,使教练和学员能直观的看到学员需要进行锻炼的部位,可以精准的指定训练计划。2、本专利技术通过云存储端将各项数据存储,可以有效的将各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使数据可以妥善管理。3、本专利技术通过教练端和学员端的信息交互可以使教练及时的根据学员情况进行训练内容的修订,以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智能健身管理方法流程图。图2是智能健身管理系统结构图。其中,1-学员端;2-教练端;3-云存储端;11-第一输入模块;12-模型生成模块;13-查询模块;14-第一显示模块;15-第一输出模块;21-第二输出模块;22-第二显示模块;23-管理模块。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S1:输入学员身体成分数据;上述步骤中,所述学员身体数据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身体指数、基础代谢、腰臀比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入学员身体数据的同时还需要输入学员对应的姓名,以便数据整理。S2:通过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生成学员身体数据对应的人体模型;上述步骤中,所述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为: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根据体脂率可以进行人体模型的生成,所述BMI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值,即体重/身高计算;所述性别值为:男性为1,女性为0;而生成人体模型时,因人体模型会根据不同的人进行动态变化,则需要根据体脂率除以或乘以常量值进行生成;所述常量值根据学员身高进行动态变化,本实施例中,学员身高以男性165cm以及女性155cm为基础值,而常量以身高波动进行变化主要以身高的正负变化为变化值,具体为:男性以身高165cm为基准时,身高高5cm,除以常量1.05;身高低5cm,乘以常量1.05;身高高10cm,除以常量1.12;身高低10cm,乘以常量1.12;身高高15cm,除以常量1.2;身高低15cm,乘以常量1.2;身高高20cm,除以常量1.3;身高低20cm,乘以常量1.3;身高低25cm,乘以常量1.4;身高低25cm,乘以常量1.4。女性以身高155cm为基准时,身高高5cm,除以常量1.05;身高低5cm,乘以常量1.05;身高高10cm,除以常量1.1;身高低10cm,乘以常量1.1;身高高15cm,除以常量1.2;身高低15cm,乘以常量1.2;身高高17cm,除以常量1.25;身高低17cm,乘以常量1.25;身高高20cm,除以常量1.3;身高低20cm,乘以常量1.3。上述计算均在体脂率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学员身高为基础值时,常量为1;在实际使用中时,若一男性体脂率为25%,身高为170cm,则计算公式为:25%/1.05=23.8%,则智能生成23.8%体脂率人模模型;若一男性体脂率为25%,身高为160cm,则计算公式为:25%*1.05=26.2%,则智能生成26.2%体脂率人模模型。S3:学员根据生成的人体模型预约专业教练;上述步骤中,学员可以通过生成的人体模型了解到自身需要锻炼的部位,根据自身需求可以预约与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学员身体成分数据;通过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生成学员身体数据对应的人体模型;学员根据生成的人体模型预约专业教练;被预约教练通过学员人体模型和数据制定训练内容;完成训练内容后,生成训练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学员身体成分数据;通过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生成学员身体数据对应的人体模型;学员根据生成的人体模型预约专业教练;被预约教练通过学员人体模型和数据制定训练内容;完成训练内容后,生成训练评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数据具象化算法为: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所述BMI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值,所述性别值为男性为1,女性为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人体模型是通过体脂率除以或乘以常量值进行生成;所述常量值根据学员身高进行动态变化,学员身高以男性165cm以及女性155cm为基础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学员可以通过生成的人体模型设置期望身体身体模型,并将实际学员身体数据、生成的人体模型以及设置的期望人体模型资料存储在云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内容存储在云端,学员可以通过云端查看训练内容并上传训练后的身体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健身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教练可以通过学员上传的训练后的身体数据进行训练内容的调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士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极云之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