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及其三维全景模型的生成方法
本明涉及静脉显影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和一种静脉显影照相三维全景模型的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静脉红外成像在医疗辅助及生物特征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方面,静脉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相关资料表明:正常成人首次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73%;对儿童进行静脉穿刺时前2次的失败率为58%;对于多数人而言,在静脉穿刺时过程中“漏针”的概率为23-28%,由于人体浅层皮下组织较多,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会受如:血管深度、脂肪层厚度、皮肤色素含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经验不足乃至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时易存在成功率较低的现象。在生物身份识别领域中,手背中静脉图像含有较多的可识别特征,因此,相比较于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而言,静脉识别具有非接触、唯一性、区分活体等优势,这使得其较于其它识别方式更为安全。所以人体浅层静脉成像技术能够在上述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非常宽广的发展前景。申请号为201610980034.0的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照相机,其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能够拍摄患者待显影区域的可见光二维影像;/n第一丝杠,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机架顶部;/n第二丝杠,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机架顶部,并与所述第一丝杠平行设置;/n同步架,其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杠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杠上;/n同步驱动装置,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同步旋转;/n第一红外相机,其设置在所述同步架一端,能够对患者待显影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n第二红外相机,其设置在同步架另一端,能够对患者待显影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二目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照相机,其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能够拍摄患者待显影区域的可见光二维影像;
第一丝杠,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机架顶部;
第二丝杠,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机架顶部,并与所述第一丝杠平行设置;
同步架,其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杠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杠上;
同步驱动装置,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同步旋转;
第一红外相机,其设置在所述同步架一端,能够对患者待显影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
第二红外相机,其设置在同步架另一端,能够对患者待显影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二目二维红外图像;
第一激光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相机上,能够在患者表面形成第一可见光斑;
第二激光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红外相机上,能够在患者表面形成第二可见光斑;
图像重融合处理模块,其连接所述照相机、所述第一红外相机和所述第二红外相机,并对所述可见光二维影像、所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和所述第二目二维红外图像融合求解得到患者待显影区域的三维影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杠一端;
第二电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杠一端;
控制器,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同步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架包括:
连接板;
第一螺母,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连接板一端,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杠上,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
第二螺母,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并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杠上,与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
4.一种静脉显影照相三维全景模型的生成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和所述第二目二维红外图像,并对所述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
对预处理之后的红外图像进行像素点分割,获取每一目红外图像对应的感兴趣区域;
建立笛卡尔三维坐标系;其中所述坐标原点为:将所述可见光二维影像的成像平面作为xy平面,将所述照相机与患者待显影区域的高度方向作为z轴分量;
计算所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和所述第二目二维红外图像每个像素的加权局部对比度,进而得到全图的加权局部对比度图;
对所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和所述第二目二维红外图像逐像素进行滑窗,并标记所述红外图像中的第一可见光斑和第二可见光斑,并根据所述可见光斑标记所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和所述第二目二维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霖,韩斌,陈学东,杨新,龙绍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