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66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面光源存在组装工艺繁杂,厚度难以控制,且面光源组装中间厂商多,不易管控等问题。所述面光源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灯板结构,所述灯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基底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均光结构,所述均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底朝向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所述均光结构能够使所述灯板结构发出的光线均匀出射;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以将所述灯板结构和所述均光结构密封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面光源结构用于提供面光源。

A kind of surface light source structure, its mak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装置使用的面光源中,一般采用柔性电路板(英文:FlexiblePrintedCircuit,简称FPC)作为基底,并在该基底上贴装发光器件,来形成面光源中的灯板;同时采用传统背光的多层膜材堆叠方案,即通过设置背板来支撑灯板,并在灯板背向背板的一侧组装量子点膜、扩散膜、棱镜等光学结构,以形成最终的面光源。这种面光源虽然能够实现为显示装置提供背光,但其存在组装工艺繁杂,厚度难以控制,且面光源组装中间厂商多,不易管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面光源存在组装工艺繁杂,厚度难以控制,且面光源组装中间厂商多,不易管控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面光源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灯板结构,所述灯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基底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均光结构,所述均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底朝向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所述均光结构能够使所述灯板结构发出的光线均匀出射;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以将所述灯板结构和所述均光结构密封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可选的,所述灯板结构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挡墙结构采用具有第一反射率的材料制作,所述第一反射率大于阈值。可选的,所述挡墙结构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包围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可选的,所述灯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基底之间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对应的发光元件发光。可选的,所述灯板结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挡墙结构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所述反射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包围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可选的,所述灯板结构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所述均光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扩散层;设置于所述扩散层背向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侧的透反膜,所述透反膜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蓝光芯片;所述均光结构还包括荧光膜,所述荧光膜位于所述透反膜背向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侧。基于上述面光源结构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面光源结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面光源结构的出光侧。基于上述面光源结构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面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面光源结构,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在第一基底上制作灯板结构;在第二基底上制作均光结构;利用密封胶将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密封,以将所述灯板结构和所述均光结构密封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可选的,所述在第一基底上制作灯板结构的步骤具体包括:在第一基底上制作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驱动电路;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背向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制作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驱动电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对应的发光元件发光;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背向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制作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包围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反射层背向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制作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挡墙结构采用具有第一反射率的材料制作,所述第一反射率大于阈值;所述在第二基底上制作均光结构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基底上涂覆形成扩散层;在所述扩散层背向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侧镀上透反膜,形成所述面光源结构后,所述透反膜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当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蓝光芯片时,继续在所述透反膜背向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侧制作荧光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基底上制作灯板结构,在第二基底上制作均光结构,然后将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对位密封,形成所述面光源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将所述灯板结构与所述均光结构均密封封装在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使得所述面光源结构形成为一个集成化程度高的独立一体式面光源结构。而且,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再需要组装其他膜材,避免了工艺繁杂的组装过程,有效控制了面光源结构的厚度,更有利于所述面光源结构的薄型化;此外,由于避免了工艺繁杂的组装过程,从而避免了出现面光源组装中间厂商多,不易管控等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相关技术中面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面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面光源一般包括背板50,沿远离所述背板5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背板50上的灯板51、扩散膜52、量子点膜53、棱镜54和遮光胶55;这种结构的面光源在制作时,在形成灯板后,需要与扩散膜52、量子点膜53、棱镜54和遮光胶55进行组装,而组装工艺繁杂,使得面光源的厚度难以控制,而且面光源组装中间厂商多,存在不易管控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请参阅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光源结构,所述面光源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其中,所述第一基板1包括第一基底10和灯板结构11,所述灯板结构11位于所述第一基底10朝向所述第二基板2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2包括第二基底20和均光结构21,所述均光结构21位于所述第二基底20朝向所述第一基底10的一侧,所述均光结构21能够使所述灯板结构11发出的光线均匀出射;所述第一基底10与所述第二基底20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以将所述灯板结构11和所述均光结构21密封于所述第一基底10和所述第二基底20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一基底10和所述第二基底20的具体类型多种多样,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基底10与所述第二基底20均选用玻璃基底,但不仅限于此。所述面光源结构在工作时,由所述灯板结构11发出光线,该光线经过所述均光结构21后,从所述第二基底20均匀射出所述面光源结构,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在制作所述面光源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n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灯板结构,所述灯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基底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n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均光结构,所述均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底朝向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所述均光结构能够使所述灯板结构发出的光线均匀出射;/n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以将所述灯板结构和所述均光结构密封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灯板结构,所述灯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基底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均光结构,所述均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底朝向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所述均光结构能够使所述灯板结构发出的光线均匀出射;
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以将所述灯板结构和所述均光结构密封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结构包括:
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
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挡墙结构采用具有第一反射率的材料制作,所述第一反射率大于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墙结构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包围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结构还包括:
设置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基底之间的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对应的发光元件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结构还包括:
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挡墙结构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所述反射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包围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板结构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
所述均光结构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扩散层;
设置于所述扩散层背向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侧的透反膜,所述透反膜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东佳桑建王世鹏李中华阮益平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