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668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6:2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直下式背光源包括多个灯条、转接板及连接结构,灯条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和与发光组对应的外接单元,发光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发光单元;转接板包括多个转接电路,转接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转接单元;外接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的转接单元电连接,以使相邻灯条的对应的发光组串联以形成调光区域。本实施例能够较为灵活地控制发光区域的形状及大小,以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采用灯条与转接板的方式,相比于采用将发光单元固定在灯板上的方式,能够减少PCB板材的浪费,显著降低成本;仅涉及一种规格的灯条,能够有效降低组装难度,防止安装错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源是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有的背光源主要分为侧入式背光源和直下式背光源,由于直下式背光源是将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均匀地分布在面板背面,使得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上,画面细节更加细腻逼真。直下式背光源设计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区域调光(LocalDimming)技术,LocalDimming是指将背光源划分成多个小区域,根据小区域内液晶显示内容的灰度,来调整背光的明暗度,以此达到节能,增加对比度,防止漏光等目的。在LocalDimming设计过程中,一般是将背光源中LED分成多串,通过控制每一串灯的亮度来改善画质,因此,每一串灯也就是一个LocalDimming分区。显然,LocalDimming分区数越多,有利于画面对比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每个分区需要单独驱动,因此,分区数目增加会导致背光驱动的数目上升,成本大幅上涨;分区数目较少的话,意味着每一串灯的数量增多,如果LED灯固定在灯条上的话,多颗LED灯串联后的分区形状为线条状,不利于改善画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直下式背光源难以兼顾生产成本及区域调光效果的技术问题。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源,所述直下式背光源包括:多个灯条,所述灯条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和与所述发光组对应的外接单元,所述发光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发光单元;转接板,包括多个转接电路,所述转接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转接单元;所述外接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的所述转接单元电连接,以使相邻所述灯条的对应的所述发光组串联以形成调光区域。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外接单元适配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转接单元适配且连接。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转换器或柔性电路板。可选地,在所述直下式背光源所在的平面内,相邻所述灯条的固定方向相差180°。可选地,每个所述灯条上的各所述发光组的编号分别为由1至N,相邻所述灯条上串联以形成所述调光区域的所述发光组的编号之和为N+1,其中,N为大于1的偶数。可选地,所述发光组包括阳极端和阴极端;所述外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一一对应的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外接阳极和外接阴极;所述灯条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和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外接阳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相应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阳极端电连接,所述外接阴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相应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阴极端电连接。可选地,所述转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一一对应的第二电极对,所述第二电极对包括转接阳极和转接阴极;多个所述转接单元包括第一转接单元和第二转接单元,相邻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外接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转接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单元中的所述转接阳极与所述第二转接单元中相应的所述转接阴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单元中的所述转接阴极与所述第二转接单元中相应的所述转接阳极电连接。可选地,所述转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条的颜色方向垂直;所述转接板位于所述灯条的下方,或者所述转接板位于所述灯条的一侧。可选地,与所述外接单元距离越近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截面积越小;与所述外接单元距离越近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截面积越小。可选地,所述发光组包括2-10个发光单元;与同一所述转接电路电连接的转接单元的数量为2-10个。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同一所述灯条中,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的色块不同。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源。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将相邻灯条上的相应的发光组进行串联的方式,能够通过控制每个发光组中的发光单元的数量以及控制多个灯条上的相应的发光组进行串联的方式,较为灵活地控制发光区域的形状及大小,以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采用多个灯条与转接板的方式,相比于采用将发光单元固定一个或多个灯板上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成本;仅涉及一种规格的灯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为实现较好的显示效果而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灯条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组装难度,防止安装错误。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的灯条、转接板以及连接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源中两个相邻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源中两个相邻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图5中的所示的灯条适配的转接板中一个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式的连接结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柔性电路板的折叠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框架示意图。附图标记:1-直下式背光源;2-背框;11-灯条;111-发光组;1111-发光单元;112-外接单元;1121-外接阳极;1122-外接阴极;113-方向标记;114-第一连接线;115-第二连接线;12-转接板;121-转接电路;122-转接单元;1221-转接阳极;1222-转接阴极;123-电源连接单元;1231-电源连接阳极;1232-电源连接阴极;13-连接结构;131-第一连接单元;1311-第一连接阳极;1312-第一连接阴极;132-第二连接单元;1321-第二连接阳极;1322-第二连接阴极;11/1-第一等灯条;11/2-第二灯条;11/3-第三灯条;122/1-第一转接单元;122/2-第二转接单元;122/3-第三转接单元;M-调光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灯条,所述灯条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和与所述发光组对应的外接单元,所述发光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发光单元;/n转接板,包括多个转接电路,所述转接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转接单元;/n所述外接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的所述转接单元电连接,以使相邻所述灯条的对应的所述发光组串联以形成调光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灯条,所述灯条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和与所述发光组对应的外接单元,所述发光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发光单元;
转接板,包括多个转接电路,所述转接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转接单元;
所述外接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相应的所述转接单元电连接,以使相邻所述灯条的对应的所述发光组串联以形成调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外接单元适配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转接单元适配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转换器或柔性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直下式背光源所在的平面内,相邻所述灯条的固定方向相差1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灯条上的各所述发光组的编号分别为由1至N,相邻所述灯条上串联以形成所述调光区域的所述发光组的编号之和为N+1,其中,N为大于1的偶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组包括阳极端和阴极端;
所述外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一一对应的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外接阳极和外接阴极;
所述灯条还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和多条第二连接线,所述外接阳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相应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阳极端电连接,所述外接阴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相应的所述发光组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广运耿仕新赵立锦王腾飞张江峰陈旭李卓隆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