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叶训专利>正文

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33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其中,该纳米长纤的制作步骤:将该蚵壳表面清洗干净,煅烧成蚵壳灰后研磨成纳米蚵壳粉,纳米蚵壳粉表面包裹上分散剂与接枝共聚物后,均匀混合第一长纤用聚酯后制作成大颗粒状的母粒,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均匀融合后,由长纤制作机伸展成为纳米长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作的具有该纳米蚵壳粉的该纳米长纤可均匀持续制作外,其制作费用高昂的该压纤模头也无虞阻塞、损毁该压纤孔,且该压纤模头使用寿命自然可有效延长,将该压纤模头成本摊薄于大量该纳米长纤中,令该纳米长纤制作有成本费用降低实效与制作成该纳米长纤的优异特点。

Preparation of nanofib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属于纳米长纤

技术介绍
一含有纳米蚵壳粉10制作的纳米短纤20,该纳米短纤20的目前制作方法为:将蚵壳101表面清洗A0干净后进行干燥B0及煅烧C0成蚵壳灰102,该蚵壳灰102研磨成纳米蚵壳粉10,该纳米蚵壳粉10再置入一混炼槽30中融合聚酯40,而后,由纤维制作机50以压纤模头501挤出伸展成为纳米短纤20(如图1所示)。而该纳米蚵壳粉10有大比重,以及有相互堆栈特性,致该纳米蚵壳粉10在聚酯会沉降或凝集形成较大颗粒(如图1、图2所示)。另外,该压纤模头501分布有细小压纤孔502,该压纤孔502是作为挤出混合有该纳米蚵壳粉10的该聚酯40成为该纳米短纤20的依据(如图3所示)。然而,为何此实施全为该纳米短纤20,主要在该压纤孔502的孔径极为细小,而累积成较大颗粒的该纳米蚵壳粉10恰好在该压纤孔502中形成压出时的阻断,致聚酯40在压出时,会因为沉降或凝集累积成较大颗粒的该纳米蚵壳粉10而无法连贯下断裂成长度极短的该纳米短纤20,因此,该纳米短纤20在使用效益下就很耐人寻味了。另外,累积成较大颗粒的该纳米蚵壳粉10也会阻塞该压纤孔502,而制作上相当昂贵的该压纤模头501如在该压纤孔502被该纳米蚵壳粉10阻塞时,该压纤模头501即已经报废,同时,必须再换新一昂贵的该压纤模头501(如图3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其中,该纳米长纤的备料及选用机具至少包含有:蚵壳、分散剂、接枝共聚物、第一长纤用聚酯与第二长纤用聚酯,以及混炼槽与长纤制作机;而该纳米长纤的制作步骤至少包含有:先将该蚵壳表面清洗干净,洗净的该蚵壳进行干燥,而后将该蚵壳煅烧成蚵壳灰,该蚵壳灰研磨成纳米蚵壳粉,该纳米蚵壳粉表面包裹上一层该分散剂,具有该分散剂的该纳米蚵壳粉表面包裹上一层该接枝共聚物,该接枝共聚物在该纳米蚵壳粉表面突出及分布有接枝,而后,该纳米蚵壳粉均匀混合该第一长纤用聚酯成为纳米长纤备料,而后,该纳米长纤备料制作成颗粒状的母粒,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置入该混炼槽中加温均匀融合成为长纤备料,由该长纤制作机将长纤备料压出伸展成为该纳米长纤。进一步地,其中该纳米蚵壳粉的混合比例为1wt%至30wt%之间,而后,该第一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原料,且该第一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70wt%至99wt%之间;另于,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该母粒的混合比例为1wt%至20wt%之间,而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80wt%至99wt%之间,且该第二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原料。进一步地,其中该纳米蚵壳粉的混合比例为1wt%至30wt%之间,而后,该第一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为原料,且该第一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70wt%至99wt%之间;另于,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该母粒的混合比例为1wt%至20wt%之间,而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80wt%至99wt%之间,且该第二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为原料。进一步地,其中该纳米蚵壳粉的混合比例为1wt%至30wt%之间,而后,该第一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丙烯为原料,且该第一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70wt%至99wt%之间;另于,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该母粒的混合比例为1wt%至20wt%之间,而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80wt%至99wt%之间,且该第二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丙烯为原料。进一步地,其中该纳米蚵壳粉的混合比例为1wt%至30wt%之间,而后,该第一长纤用聚酯又选择尼龙为原料,且该第一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70wt%至99wt%之间;另于,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该母粒的混合比例为1wt%至20wt%之间,而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80wt%至99wt%之间,且该第二长纤用聚酯又选择尼龙为原料。进一步地,其中该纳米蚵壳粉的混合比例为1wt%至30wt%之间,而后,该第一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乳酸为原料,且该第一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70wt%至99wt%之间;另于,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该母粒的混合比例为1wt%至20wt%之间,而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80wt%至99wt%之间,且该第二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乳酸为原料。进一步地,其中该纳米长纤的制作步骤至少又包含有:先将纳米微量元素表面包裹上一层该分散剂,具该层分散剂的该纳米微量元素表面包裹上一层该接枝共聚物,该接枝共聚物在该纳米微量元素表面突出及分布有接枝,而后,该纳米微量元素均匀混合有该纳米蚵壳粉与该第一长纤用聚酯成为纳米长纤备料,而后,该纳米长纤备料制作成大颗粒状的母粒。本专利技术由分散剂促进悬浮液中的粒子分离,避免该纳米蚵壳粉有沉降或凝集的情形,并该接枝共聚物又可辅助该分散剂让该纳米蚵壳粉在该第一长纤用聚酯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中有均匀混合效益,同时,均匀混合有该纳米蚵壳粉的长纤备料可持续通过该压纤孔持续压出含有该纳米蚵壳粉的该纳米长纤,而且,具有该纳米蚵壳粉的该纳米长纤可均匀持续制作外,其制作费用高昂的该压纤模头也无虞阻塞、损毁该压纤孔,且该压纤模头使用寿命自然可有效延长,将该压纤模头成本摊薄于大量该纳米长纤中,令该纳米长纤制作有成本费用降低实效与制作成该纳米长纤的优异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的纳米短纤制作流程图;图2为已知的压纤模头放大图;图3为已知的纳米短纤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纳米长纤制作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纤模头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纳米长纤制作流程图。A0-清洗;B0-干燥;C0-煅烧;10纳米蚵壳粉;101-蚵壳;102-蚵壳灰;20-纳米短纤;30-混炼槽;40-聚酯;50-纤维制作机;501-压纤模头;502-压纤孔;A-清洗;B-干燥;C-煅烧;1-纳米长纤;11-蚵壳;111-蚵壳灰;112纳米蚵壳粉;12-分散剂;13-接枝共聚物;131-接枝;14-第一长纤用聚酯;141-纳米长纤备料;142-母粒;15-第二长纤用聚酯;151-长纤备料;2-混炼槽;3-长纤制作机;31-压纤模头;32-压纤孔;4-纳米微量元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下列举实施例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长纤制作方法,其中,该纳米长纤1的备料及选用机具至少包含有:蚵壳11、分散剂12、接枝共聚物13、第一长纤用聚酯14与第二长纤用聚酯15,以及混炼槽2与长纤制作机3;而该纳米长纤1的制作步骤至少包含有:先将该蚵壳11表面清洗A干净,洗净的该蚵壳11再进行干燥B,而后将该蚵壳11煅烧C成蚵壳灰111,再将该蚵壳灰111研磨成纳米蚵壳粉112,该纳米蚵壳粉112表面包裹上一层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纳米长纤的备料及选用机具至少包含有:蚵壳、分散剂、接枝共聚物、第一长纤用聚酯与第二长纤用聚酯,以及混炼槽与长纤制作机;而该纳米长纤的制作步骤至少包含有:先将该蚵壳表面清洗干净,洗净的该蚵壳进行干燥,而后将该蚵壳煅烧成蚵壳灰,该蚵壳灰研磨成纳米蚵壳粉,该纳米蚵壳粉表面包裹上一层该分散剂,具有该分散剂的该纳米蚵壳粉表面包裹上一层该接枝共聚物,该接枝共聚物在该纳米蚵壳粉表面突出及分布有接枝,而后,该纳米蚵壳粉均匀混合该第一长纤用聚酯成为纳米长纤备料,而后,该纳米长纤备料制作成颗粒状的母粒,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置入该混炼槽中加温均匀融合成为长纤备料,由该长纤制作机将长纤备料压出伸展成为该纳米长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纳米长纤的备料及选用机具至少包含有:蚵壳、分散剂、接枝共聚物、第一长纤用聚酯与第二长纤用聚酯,以及混炼槽与长纤制作机;而该纳米长纤的制作步骤至少包含有:先将该蚵壳表面清洗干净,洗净的该蚵壳进行干燥,而后将该蚵壳煅烧成蚵壳灰,该蚵壳灰研磨成纳米蚵壳粉,该纳米蚵壳粉表面包裹上一层该分散剂,具有该分散剂的该纳米蚵壳粉表面包裹上一层该接枝共聚物,该接枝共聚物在该纳米蚵壳粉表面突出及分布有接枝,而后,该纳米蚵壳粉均匀混合该第一长纤用聚酯成为纳米长纤备料,而后,该纳米长纤备料制作成颗粒状的母粒,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置入该混炼槽中加温均匀融合成为长纤备料,由该长纤制作机将长纤备料压出伸展成为该纳米长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纳米蚵壳粉的混合比例为1wt%至30wt%之间,而后,该第一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原料,且该第一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70wt%至99wt%之间;另于,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该母粒的混合比例为1wt%至20wt%之间,而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80wt%至99wt%之间,且该第二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原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长纤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纳米蚵壳粉的混合比例为1wt%至30wt%之间,而后,该第一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为原料,且该第一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70wt%至99wt%之间;另于,该母粒与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该母粒的混合比例为1wt%至20wt%之间,而该第二长纤用聚酯的混合比例为80wt%至99wt%之间,且该第二长纤用聚酯又选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为原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叶训
申请(专利权)人:王叶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