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继明专利>正文

微粒分离方法及其微粒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18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微粒分离方法,通过第一物质的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去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成第三物质。所述第一物质的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去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成第三物质这个过程能量耗损小,微粒分离简单,适用于分离大量微粒。

Particle separation method and it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粒分离方法及其微粒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粒分离方法及其微粒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全世界都迫切需要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出现。而且,目前通过分离水分子获取氢气和氧气的技术成本高,而且全世界对微粒分离方法掌握程度不够,导致微粒分离过程复杂,消耗巨大,不符合制造环保节能的新能源。例如: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液氢完全燃焼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且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所以,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能源等。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储存困难,作为燃料和化学电源暂时还未能广泛应用。目前,制造氢气的方法如下:采用电解水制氢,这种方法制造氢气简单,但其耗电量大,不适合制造大量氢气使用,采用水煤气法制氢,制造工艺复杂,而且产量较低,因此研制一种可以快速分离微粒,例如分离水分子制造氢气环境污染小,制备方法简单,而且耗能较小的微粒分离装置,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分离微粒简单、耗电量小、适用于分离大量微粒的微粒分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污染小,制备方法简单,而且耗能较小的微粒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微粒分离方法,通过第一物质的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去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成第三物质。所述第一物质的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去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成第三物质这个过程能量耗损小,微粒分离简单,适用于分离大量微粒。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微粒包括分子和/或原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粒的引力或斥力包括单极子或磁性物质产生的引力或斥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物质包括氢气和/或氧气。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粒分离方法的微粒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第一物质,所述第一物质包括两个第一微粒,两个第一微粒之间存有引力或斥力,所述壳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微粒,第二物质由入口进入壳体内,第二物质受两个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作用,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产第三物质,第三物质经出口排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二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物质的两个第一微粒分别为“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壳体上设置有“N”极单极子容置腔和“S”极单极子容置腔,所述“N”极单极子容置腔和“S”极单极子容置腔对称设置在壳体的两侧,“N”极单极子容置腔和“S”极单极子容置腔之间壳体内形成有通道,所述“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分别以自由旋转方式设置在“N”极单极子容置腔和“S”极单极子容置腔内。所述第二物质(如H2O)经过入口进入壳体内,然后经通道往出口流出,所述“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高速旋转,“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高速旋转过程产生强大磁场力。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内靠近“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处分别设置有金属超导体和非金属超导体,所述金属超导体和非金属超导体串联在一起、并连接在一供电电路上。所述“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高速旋转过程产生强大的磁场力,强大的磁场力将流经通道的第二物质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断裂后的正价离子(如:H+)粘附在非金属超导体上,断裂后的负价离子(如02-)粘附在金属超导体上,由于非金属超导体和金属超导体串联形成供电电路,粘附在非金属超导体上的正价离子(如:H+)失去电子形成第三物质(如:H2)并沿出口排出,粘附在金属超导体上的负价离子(如02-)得到电子形成第三物质(如:O2)并沿出口排出,整个过程简单,环保。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半导体二极管、用电电器和电源,半导体二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金属超导体和非金属超导体的一端,金属超导体和非金属超导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和用电电器,所述电源和用电电器连接。通过设置有半导体二极管,所述半导体二极管限定电路中的电流方向,而且在电路中增设用电器,当电路中得失电子产生电流,导致用电器工作,从而第二物质的微粒分离更顺利。进一步地,所述“N”极单极子由多根“N”极朝外、“S”极朝内的第一磁铁按圆周顺序绕设而成,所述“S”极单极子由多根“S”极朝外,“N”极朝内的第二磁铁按圆周顺序绕设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壳体尾端上部,所述第二出口设置在壳体尾端下部,第一出口高于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的内腔均设置有滤网。所述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而且第一出口高于第二出口,质量轻的第三物质(如:H2)沿第一出口排出,方便用户收集,质量重的第三物质(如:O2)沿第二出口排出,方便用户收集,通过设置有滤网,避免金属超导体或非金属超导体在制氢过程形成的杂质或未完全分离的物质,跌出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物质的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去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成第三物质这个过程能量耗损小,微粒分离简单,适用于分离大量微粒。(2)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物质(如H2O)经过入口进入壳体内,然后经通道往出口流出,所述“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高速旋转,“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高速旋转过程产生强大磁场力,强大的磁场力将流经通道的第二物质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断裂后的正价离子(如:H+)粘附在非金属超导体上,断裂后的负价离子(如02-)粘附在金属超导体上,由于非金属超导体和金属超导体串联形成供电电路,粘附在非金属超导体上的正价离子(如:H+)失去电子形成第三物质(如:H2)并沿出口排出,粘附在金属超导体上的负价离子(如02-)得到电子形成第三物质(如:O2)并沿出口排出,整个过程简单,环保,制备方法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分离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分离装置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分离装置的“N”极单极子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分离装置的“S”极单极子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微粒分离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5所示,微粒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N”极单极子2和“S”极单极子3,所述壳体1前端设置有入口11,壳体1尾端设置有出口12,所述出口12包括第一出口121和第二出口122,所述第一出口121设置在壳体1尾端上部,所述第二出口122设置在壳体1尾端下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粒分离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第一物质的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去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成第三物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粒分离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第一物质的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去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成第三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分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微粒包括分子和/或原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分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微粒的引力或斥力包括单极子或磁性物质产生的引力或斥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粒分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物质包括氢气和/或氧气。


5.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微粒分离方法的微粒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和第一物质,所述第一物质包括两个第一微粒,两个第一微粒之间存有引力或斥力,所述壳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微粒,第二物质由入口进入壳体内,第二物质受两个第一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作用,使第二物质失去第二微粒之间的引力或斥力,从而生产第三物质,第三物质经出口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微粒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物质的两个第一微粒分别为“N”极单极子和“S”极单极子,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壳体上设置有“N”极单极子容置腔和“S”极单极子容置腔,所述“N”极单极子容置腔和“S”极单极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继明
申请(专利权)人:曾继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