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装置以及乘客电梯轿厢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174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套有内圈压簧的导向栓、固定在导向栓顶端的上座板、具有容导向栓底端穿过的下座板,所述内圈压簧外围套设有外圈压簧,所述上座板底面设有套在内圈压簧上部外围的上座板筒体,所述上座板筒体的下沿可压缩所述外圈压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级减震、分摊受力负荷的方式,提高了减震性能。

A damping device and a passenger elevato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装置以及乘客电梯轿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以及乘客电梯轿厢,主要应用在电梯轿厢的

技术介绍
目前,在乘客电梯的现有
之中,对于轿厢的减震缓冲通常使用减震垫来实现,减震垫具有以下缺点:首先,大部分减震垫为橡胶制品,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化、腐化等现象,弹性衰减从而使得减震效果变差;其次,若乘客较多轿厢载重较大时,减震垫容易发生横向的形变,使其承载位置偏移,影响到运行稳定以及舒适度;再者,减震垫需要在安装在轿厢底部四角处,使得轿厢底部的结构略微复杂,并占据一定空间,不利于新增其他功能部件。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公开号CN102364151B公开了一种减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电梯轿厢下梁上的下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减震器包括与电梯轿厢下梁固定连接的减震器连接板,在所述的减震器连接板上设有导向销栓,在所述的导向销栓一端上设有与电梯轿厢内轿底固定连接的减震器座板,在所述的导向销栓上套设有减震弹簧。虽然该方案提供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效果好的减震装置,但是还是具有缺陷的:减震完全依赖于减震弹簧的作用,导致减震弹簧的受力负荷较大,若该轿厢长期处于满载状态,则减震弹簧的老化速度加剧,从而缩短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减震手段过于单一,若短时间内乘客大量涌入轿厢,那么减震弹簧单位时间内受到极大的受力负荷,可能会导致其出现结构损伤的问题,从而影响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减震装置,通过多级减震、分摊受力负荷的方式,提高了减震性能。<br>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套有内圈压簧的导向栓、固定在导向栓顶端的上座板、具有容导向栓底端穿过的下座板,所述内圈压簧外围套设有外圈压簧,所述上座板底面设有套在内圈压簧上部外围的上座板筒体,所述上座板筒体的下沿可压缩所述外圈压簧。现有技术是通过单个减震弹簧完成减震的,而本专利技术以内圈压簧的压缩作为第一级减震手段,上座板筒体随上座板受压向下移动,并移动一定行程后对外圈压簧施加压力,使其压缩作为第二减震手段,相比现有技术,一方面可以减轻内圈压簧的受压负荷,使其结构强度得到了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这种逐级增强的减震模式可以应对较大的压力,第二级减震的介入使得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得到强化,上座板的下压幅度得到迅速遏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点是将减震装置的减震模式设定为多级减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增设第三级减震,因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座板开设至少两个槽,所述槽内设有贯穿下座板并且定轴转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定的底端设有摩擦单元,所述上座板筒体设有下压单元,所述下压单元可作用在锁定件顶端驱使锁定件转动,并使摩擦单元与导向栓侧壁紧密接触。第三级减震通过摩擦直接作用在导向栓,以减缓导向栓以的下移,作用方式更为迅速且减缓下移的作用更为显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单元包括端面固定的固定片与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用以紧密接触导向栓的侧壁,所述锁定件的下部套设有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锁定件与固定片的压缩弹簧。随锁定件的转动幅度变大,锁定件与导向栓的刚性接触力度也将变大,通过设置压缩弹簧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压缩弹簧受压后也能使得增大摩擦单元对导向栓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系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摩擦片为弹性橡胶制品,其面向导向栓的端面铺设有摩擦条纹,以获得更好的摩擦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座板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竖向的恢复弹簧,所述恢复弹簧的顶端固定有球体,所述球体顶面可与所述锁定件的顶端滑动接触,并且在所述恢复弹簧作用下驱使锁定件转动用于将摩擦单元与导向栓分离。使用恢复弹簧以及球体可以帮助锁定件在解除减震后迅速复位,球体与锁定件顶端滑动的接触方式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下压单元包括支架、转轮,所述支架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座板筒体,另一端转动安装所述转轮用于接触锁定件顶端。随锁定件的转动,转轮以转动的方式与锁定件顶端接触,可减少摩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座板顶面设有套在外圈压簧外围的下座板外筒体,所述下座板外筒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缺口,并且位于缺口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座,所述锁定件具有转轴并且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座。设置下座板外筒体能够给锁定件提供稳定可靠的安装环境,并且对外圈减震压簧起到保护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座板顶面设有套在内圈压簧外围的下座板内筒体,所述内圈压簧位于所述下座板内筒体与所述下座板外筒体之间,所述上座板筒体的内壁与所述下座板内筒体的外壁滑动配合。下座板内筒体一方面将内圈压簧与外圈压簧隔开,避免两者接触,另一方面与上座板筒体滑动配合可以起到对导向栓精准的导向作用,避免其沿径向发生偏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座板筒体的下沿沿内壁设有一圈凸缘。凸缘一方面能够延长上座板筒体与下座板内筒体的接触面积,使得两者构成的结构整体更为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凸缘的存在,可以控制上座板筒体下沿与外圈压簧之间的间距。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乘客电梯轿厢,具有稳定的运行状态以及较好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具有上一个方案减震装置的乘客电梯轿厢,还包括厢体以及安装在厢体之下的底梁,所述底梁包括两个角钢,所述减震装置至少设有两个,并且减震装置的上座板固定在轿厢的底板,下座板对称固定在两个角钢的顶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单一的减震手段,提供了三级减震的方案,根据受压情况,第二级减震、第三极减震逐阶介入,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减震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级减震利用外圈压簧,第一级减震利用内圈压簧,两者原理相同,在第二级减震介入时能够有效加强减震效果,并且外圈压簧能够分摊内圈压簧的受力,起到对内圈压簧的保护作用,避免其过早老化,延长了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级减震,其原理与第一级减震、第二几笔减震有所不同,以摩擦单元直接作用在导向栓产生摩擦从而减缓导向栓与上座板的下移幅度,介入后的作用效果极为迅速,作为本减震装置的最后减震手段较为适合;(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级减震与第二级减震的功能部件位于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而第三级减震的功能部件位于下座板下方,空间利用较为合理,避免结构臃肿;(5)本专利技术第三级减震的锁定件通过设置压缩弹簧,可避免锁定件与导向栓过度的刚性接触,不仅起到对锁定件的结构保护作用,而且随锁定件的转动,可增大摩擦单元与导向栓之间的压力,从而加强摩擦作用;(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恢复弹簧以及球体,可以辅助锁定件在解除第三级减震后迅速复位,并且球体以及下压单元的转轮可在锁定件的转动过程中减小与锁定件顶端之间的摩擦;(7)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下座板内筒体以及下座板外筒体,隔断内圈压簧以及外圈压簧,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碰触,而下座板内筒体与上座板筒体的滑动配合,可以起到对导向栓的精准导向作用,避免其发生径向偏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案例1减震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套有内圈压簧的导向栓、固定在导向栓顶端的上座板、具有容导向栓底端穿过的下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压簧外围套设有外圈压簧,所述上座板底面设有套在内圈压簧上部外围的上座板筒体,所述上座板筒体的下沿可压缩所述外圈压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套有内圈压簧的导向栓、固定在导向栓顶端的上座板、具有容导向栓底端穿过的下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压簧外围套设有外圈压簧,所述上座板底面设有套在内圈压簧上部外围的上座板筒体,所述上座板筒体的下沿可压缩所述外圈压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开设至少两个槽,所述槽内设有贯穿下座板并且定轴转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定的底端设有摩擦单元,所述上座板筒体设有下压单元,所述下压单元可作用在锁定件顶端驱使锁定件转动,并使摩擦单元与导向栓侧壁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单元包括端面固定的固定片与摩擦片,所述摩擦片用以紧密接触导向栓的侧壁,所述锁定件的下部套设有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锁定件与固定片的压缩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片为弹性橡胶制品,其面向导向栓的端面铺设有摩擦条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竖向的恢复弹簧,所述恢复弹簧的顶端固定有球体,所述球体顶面可与所述锁定件的顶端滑动接触,并且在所述恢复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鋆杰沈怡萍高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沃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