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冲压工艺及金属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95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冲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金属冲压工艺及金属冲压模具;其中金属冲压模具包括顶板、压板、底板、动力单元和润滑单元;动力单元包括上模、下模和压柱;润滑单元包括齿条、齿轮和油刷;油刷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空腔内,且油刷顶端贯穿至下模表面,油刷在靠近齿轮的侧壁上设有一号支杆;通过顶板、压板、底板、动力单元和润滑单元的配合将下模表面覆盖一层润滑油,减小脱模阻力,保证了坯料的冲压加工质量,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易,并且随着齿轮的继续转动,推杆不再对一号支杆产生推力,从而使得油刷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发生复位,避免油刷对冲压工艺过程产生阻碍和影响。

A metal stamping process and metal stamp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冲压工艺及金属冲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压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金属冲压工艺及金属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金属冲压工艺及金属冲压模具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8102837894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及冲压工艺,属于冲压成型
该冲压模具包括上挤料冲头和下挤料冲头,上挤料冲头的下端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环形凹槽,下挤料冲头的上端面也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与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之和等于0.2±0.05mm,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相等且大于料带的宽度。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在冲压过程中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周边的物料向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部聚集,从而达到1.9mm的料带冲压出2.1mm的产品,达到产品厚度要求。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周期短,成本低,普通标准料带通过该冲压模具的冲压挤料工艺即可制造出满足需求的产品;但是该技术方案未解决现有技术中脱模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对金属板材进行折弯加工的过程中,金属板极易卡在下模内侧壁上,从而增大了坯料成型后的脱模难度,甚至对模具表面和坯料表面造成破坏,既影响到模具的整体使用寿命,又降低了对坯料的冲压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在对金属板材进行折弯加工的过程中,金属板极易卡在下模内侧壁或上模外侧壁上,从而增大了坯料成型后的脱模难度,甚至对模具表面和坯料表面造成破坏,既影响到模具的整体使用寿命,又降低了对坯料的冲压加工质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金属冲压工艺及金属冲压模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金属冲压模具,包括顶板、压板、底板、动力单元和润滑单元;所述压板通过一号气缸安装在底板上,且压板和底板之间设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顶板通过二号气缸安装在压板上;所述动力单元包括上模、下模和压柱;所述上模安装在压板底端侧壁上;所述下模安装在底板顶端侧壁上,且下模和上模的位置相对应,下模内开有空腔;所述压柱安装在压板顶端侧壁上,且压柱顶端贯穿至顶板顶端;所述润滑单元包括齿条、齿轮和油刷;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空腔侧壁上,且齿轮的轮盘上固连有推杆;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空腔内,且齿条与齿轮相啮合,齿条末端贯穿至活塞缸内,且齿条末端上安装有梯形块;所述油刷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空腔内,且油刷顶端贯穿至下模表面,油刷在靠近齿轮的侧壁上设有一号支杆;通过顶板、压板、底板、动力单元和润滑单元的配合将下模表面覆盖一层润滑油,减小脱模阻力;工作时,当对工件进行冲压处理时,通过压力机对压柱施加压力,从而带动压板向靠近底板的方向运动,压板在运动过程中对活塞杆产生挤压,使得活塞杆在活塞缸里滑动,在活塞杆的滑动过程中,活塞杆底端对梯形块产生挤压,从而通过梯形块对齿条产生推力,当齿条受力向靠近齿轮的方向滑动时,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推杆对一号支杆产生顶力,从而将油刷顶起,在油刷被顶起的过程中,油刷与下模侧壁接触,在下模表面形成一层润滑油层,从而减小了金属板在成型过程中与下模之间的摩擦阻力,有效减小了坯料成型后的脱模难度,保证了坯料的冲压加工质量,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易,并且随着齿轮的继续转动,推杆不再对一号支杆产生推力,从而使得油刷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发生复位,避免油刷对冲压工艺过程产生阻碍和影响。优选的,所述空腔内在靠近油刷处设有油罐;所述油罐上设有输料管,且油罐在靠近输料管的端部安装有多个密封条;所述油刷在靠近油罐的侧壁上设有二号支杆,且二号支杆上设有通孔,使得密封条和输料管均在通孔内滑动连接;通过油罐、输料管、密封条和二号支杆的配合实现对油刷内的润滑油进行及时补充;工作时,当油刷未被顶起时,此时通孔不对密封条和输料管产生束缚力,此时输料管与油刷接触,实现对油刷的供油,当油刷被顶起时,带动二号支杆滑动,在二号支杆做远离油罐的滑动时,通孔对输料管和密封条的缩紧力越来越大,从而通过密封条将输料管夹紧,避免在输料管不与油刷接触时,部分润滑油从输料管中溢出,造成浪费,从而使得输料管能够根据油刷的位置进行相应的打开和关闭,进一步增强了对润滑油的有效利用,保证了油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润滑油补充,增强了模具整体的实用性和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底端设有压块;所述压块由橡胶囊和一号板组成;所述一号板安装在活塞杆底端,一号板在靠近齿条的侧壁上开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二号板;所述橡胶囊安装在一号板底端;所述二号板远离齿条的端部铰接有连杆,且连杆通过滚轮在橡胶囊侧壁滑动;通过活塞杆、压块、二号板和连杆的配合增加齿条的滑动范围;工作时,当对工件进行冲压处理时,通过压力机对压柱施加压力,从而带动压板向靠近底板的方向运动,压板在运动过程中对活塞杆产生挤压,使得活塞杆在活塞缸里滑动,在活塞杆的滑动过程中,压块会与梯形块相接触并对其产生挤压,随着活塞杆的继续滑动,压块将梯形块完全推出活塞缸,此时压块与活塞缸底端内侧壁接触,则橡胶囊受压,在橡胶囊受压的过程中带动连杆在橡胶囊内侧壁进行滑动,在连杆的滑动过程中对二号板产生推力,从而推动二号板从滑槽内滑出,二号板在滑出过程中继续对梯形块施加压力,从而扩大了齿条的滑动范围,进一步增大了齿轮的转动角度,从而保证在下模与金属板接触之前,推杆不再对一号支杆产生推力,有效避免油刷对冲压加工过程所造成的影响,保证了模具运作的有效性。优选的,所述油刷由海绵、一号管和二号管组成;所述一号管滑动连接在二号管内,且一号管外侧壁开有螺旋凹槽;所述空腔在靠近一号管的侧壁上安装有L形杆,且L形杆端部滑动嵌入螺旋凹槽内;所述海绵安装在一号管顶端侧壁上;通过海绵、一号管、二号管和L形杆的配合实现了对油刷上的润滑油进行充分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压板(2)、底板(3)、动力单元(4)和润滑单元(5);所述压板(2)通过一号气缸(21)安装在底板(3)上,且压板(2)和底板(3)之间设有活塞缸(22);所述活塞缸(2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221);所述顶板(1)通过二号气缸(23)安装在压板(2)上;所述动力单元(4)包括上模(41)、下模(42)和压柱(43);所述上模(41)安装在压板(2)底端侧壁上;所述下模(42)安装在底板(3)顶端侧壁上,且下模(42)和上模(41)的位置相对应,下模(42)内开有空腔(44);所述压柱(43)安装在压板(2)顶端侧壁上,且压柱(43)顶端贯穿至顶板(1)顶端;所述润滑单元(5)包括齿条(51)、齿轮(52)和油刷(53);所述齿轮(52)转动连接在空腔(44)侧壁上,且齿轮(52)的轮盘上固连有推杆(521);所述齿条(51)滑动连接在空腔(44)内,且齿条(51)与齿轮(52)相啮合,齿条(51)末端贯穿至活塞缸(22)内,且齿条(51)末端上安装有梯形块(511);所述油刷(53)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空腔(44)内,且油刷(53)顶端贯穿至下模(42)表面,油刷(53)在靠近齿轮(52)的侧壁上设有一号支杆(531);通过顶板(1)、压板(2)、底板(3)、动力单元(4)和润滑单元(5)的配合将下模(42)表面覆盖一层润滑油,减小脱模阻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压板(2)、底板(3)、动力单元(4)和润滑单元(5);所述压板(2)通过一号气缸(21)安装在底板(3)上,且压板(2)和底板(3)之间设有活塞缸(22);所述活塞缸(2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221);所述顶板(1)通过二号气缸(23)安装在压板(2)上;所述动力单元(4)包括上模(41)、下模(42)和压柱(43);所述上模(41)安装在压板(2)底端侧壁上;所述下模(42)安装在底板(3)顶端侧壁上,且下模(42)和上模(41)的位置相对应,下模(42)内开有空腔(44);所述压柱(43)安装在压板(2)顶端侧壁上,且压柱(43)顶端贯穿至顶板(1)顶端;所述润滑单元(5)包括齿条(51)、齿轮(52)和油刷(53);所述齿轮(52)转动连接在空腔(44)侧壁上,且齿轮(52)的轮盘上固连有推杆(521);所述齿条(51)滑动连接在空腔(44)内,且齿条(51)与齿轮(52)相啮合,齿条(51)末端贯穿至活塞缸(22)内,且齿条(51)末端上安装有梯形块(511);所述油刷(53)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空腔(44)内,且油刷(53)顶端贯穿至下模(42)表面,油刷(53)在靠近齿轮(52)的侧壁上设有一号支杆(531);通过顶板(1)、压板(2)、底板(3)、动力单元(4)和润滑单元(5)的配合将下模(42)表面覆盖一层润滑油,减小脱模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44)内在靠近油刷(53)处设有油罐(441);所述油罐(441)上设有输料管(442),且油罐(441)在靠近输料管(442)的端部安装有多个密封条(443);所述油刷(53)在靠近油罐(441)的侧壁上设有二号支杆(532),且二号支杆(532)上设有通孔(533),使得密封条(443)和输料管(442)均在通孔(533)内滑动连接;通过油罐(441)、输料管(442)、密封条(443)和二号支杆(532)的配合实现对油刷(53)内的润滑油进行及时补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21)底端设有压块(24);所述压块(24)由橡胶囊(241)和一号板(242)组成;所述一号板(242)安装在活塞杆(221)底端,一号板(242)在靠近齿条(51)的侧壁上开有滑槽(243),且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问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