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854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19
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包括前端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的前端设有第一接管,所述前端部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接管的输出侧设有流量转轮,所述流量转轮处形成流量显示区,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部的末端;手柄上在第一接管的输出侧设置了流量转轮,当有流体通过时,即可带动叶轮转动,因此手持手柄的医护人员很容易就发现流体是否流动,当不发生流动时,极大的可能是吸引口发生了堵塞,此时可以及时抽出查看情况,避免长时间吸引而导致局部组织受损,另外通过按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以控制吸引力的大小,便于控制吸引头的吸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负压吸引器主要由负压源和吸引管组成,吸引管一端连接负压源,其另一端作为吸引口伸入到创口内清除各类创口积液,由于创口内可能含有一些较大块的组织残块等,而且吸引口被组织器官封闭后,由于无法直观的观察到组织液是否流动,即不方便判断吸引口是否堵住,高的负压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机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包括前端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的前端设有第一接管,所述前端部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接管的输出侧设有流量转轮,所述流量转轮处形成流量显示区,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位于所述前端部的末端,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内侧设有第一弹性膜,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侧设有第二弹性膜,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弹性膜之间设有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弹性膜之间设有夹持块,所述第一弹性膜与所述第二弹性膜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部(1)、第一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3)和后端部(4),所述前端部(1)的前端设有第一接管(7),所述前端部(1)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接管(7)的输出侧设有流量转轮(6),所述流量转轮(6)处形成流量显示区(101),所述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均位于所述前端部(1)的末端,所述第一夹持部(2)的内侧设有第一弹性膜(21),所述第二夹持部(3)的内侧设有第二弹性膜(31),所述第一夹持部(2)和所述第一弹性膜(21)之间设有夹持块(5),所述第二夹持部(3)和所述第二弹性膜(31)之间设有夹持块(5),所述第一弹性膜(21)与所述第二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部(1)、第一夹持部(2)、第二夹持部(3)和后端部(4),所述前端部(1)的前端设有第一接管(7),所述前端部(1)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接管(7)的输出侧设有流量转轮(6),所述流量转轮(6)处形成流量显示区(101),所述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均位于所述前端部(1)的末端,所述第一夹持部(2)的内侧设有第一弹性膜(21),所述第二夹持部(3)的内侧设有第二弹性膜(31),所述第一夹持部(2)和所述第一弹性膜(21)之间设有夹持块(5),所述第二夹持部(3)和所述第二弹性膜(31)之间设有夹持块(5),所述第一弹性膜(21)与所述第二弹性膜(31)之间形成流体通道(102),所述后端部(4)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的末端,且所述后端部(4)的末端设有第二接管(8),所述流体通道(102)与所述第二接管(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1)与所述第一夹持部(2)的连接处设有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吸管路开关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1)、第一夹持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倩如薛宁盛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