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53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由密闭容器1、热管2、管道3和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密闭容器1底部安装有热管2,热管2的冷凝端伸入到密闭容器1里面,热管2的吸热端与地下热水接触,密闭容器1顶部安装有管道3,密闭容器1与管道3连通,管道3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连接,它造价低,使用成本低,利用地热提高鱼塘在冬天的水温和降低夏天的鱼塘水温,并起到恒温效果,大大提高鱼、虾类在季节性养殖期的成活率,安全可靠,不用维修保养,本身工作在恒温、恒压下(低压)进行,适合传输低温差、适应热量巨大的工作场合,绝对节能、无作功费用,这种工作恒温方式不需要任何动力,净收益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2、
技术介绍
第一次珠江三角洲的腾飞主要结构是外来加工工业、轻纺工业、制衣业、电子业……说穿了是农村大规模进入工业。第二次珠江三角洲的腾飞将是补足第一次腾飞的不足——农业、渔业、养殖业的飞跃。将珠江三角洲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岭南风情——“新桑基渔塘”。实质是工业前进之后大规模反馈支援——改造农业,并使之成为现代化。这一工作是鱼塘改造工程中的一种极具创新性、革命性、环保性的跃进。传统的鱼塘水产物越冬办法是(1)用锅炉将水加热,循环于鱼塘。这种方式费用大、能耗大,也破坏了鱼塘周边的环保。(2)打深水井抽水,提高鱼塘温度。这种方式工程费用大,其日夜抽水需耗电数十千瓦,而且深井水中含重金属盐、胺、氮、硫等对鱼、虾类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破坏水产物的生态环境,同时这些物质将积存在鱼、虾类体内,会引致人类食用鱼、虾后产生致癌作用。(3)山区运用大铁锅、烧红木碳,将之推入塘中提高水温,这种方式不经济且效率极微。(4)用电热法,这种方式更是得不偿失,耗电量极大,违反了现代产业节约能源提高效益的概念和原则。(5)棚架式薄膜保温,这是现代化水产养殖业较为多用的方式,虽然较上述方式实用,但是它只能在温差相对较小的条件下达到作用,无法起到整天的恒温效果,若在温差较大的条件下,就无法使鱼塘水温提高到鱼、虾类的合理生活水温环境。现在,虽然可以利用热管运用“热超导”技术,利用地热提高鱼塘在冬天的水温和降低夏天的鱼塘水温,但传统的方案是利用几十米的热管伸入到地下,几十米的热管造价非常昂贵,在鱼塘改造工程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运用“热超导”技术,并起到恒温效果,并且造价低,可以大面积推广。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由密闭容器、热管、管道和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密闭容器底部安装有热管,热管的冷凝端伸入到密闭容器里面,热管的吸热端与地下热水接触,密闭容器顶部安装有管道,密闭容器与管道连通,管道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连接。上述所述的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包括气阀、阀门、臭氧发生器、风机和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风机的出风口处安装臭氧发生器,风机通过带有气阀的连接管与管道连接,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底部通过带有阀门的连接管与管道连接。上述所述的气阀、阀门受中央控制器的控制,在密闭容器内壁设置有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上述所述的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里面可以是水或空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热源利用用之不竭的地热为能源,通过热超导传送给鱼塘,而且热管的长度只有2~4米,相比几十米的热管价格便宜上百倍,因此造价低,使用成本低,利用地热提高鱼塘在冬天的水温和降低夏天的鱼塘水温,并起到恒温效果,大大提高鱼、虾类在季节性养殖期的成活率;2)安全可靠,不用维修保养。本身工作在恒温、恒压下(低压)进行;3)适合传输低温差、适应热量巨大的工作场合。4)绝对节能、无作功费用这种工作恒温方式不需要任何动力,净收益高。5)传热速度极高,是相同直径的铜棒传热速度的一千多倍。6)安装简单,易于制造,使用方便。7)传送热量大,可使大面积鱼塘均衡升温,保持水中生态环境。8)能根据客方的投入资金和鱼塘使用期之条件,可任意安装四年至十年期以上,不同档次的无故障运行。9)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如游泳场、水疗、大厦温水供热、大厦取暖供热系统等,应用范围广;10)经过处理的地面上的水充满高浓度的臭氧水及氧气,起到增氧和消毒的作用。。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由由密闭容器1、热管2、管道3和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密闭容器1底部安装有热管2,热管2的冷凝端伸入到密闭容器1里面,热管2的吸热端与地下热水接触,密闭容器1顶部安装有管道3,密闭容器1与管道3连通,管道3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连接。上述所述的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包括气阀5、阀门6、臭氧发生器7、风机8和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风机8的出风口处安装臭氧发生器7,风机8通过带有气阀5的连接管9与管道3连接,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底部通过带有阀门6的连接管11与管道3连接。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里面可以是水或空气。在密闭容器1内插入热管2的冷凝端,热管2的吸热端与底下热水接触,与密闭容器1组成整体埋入地下深处有地热水的地方,密闭容器1与管道3连通,管道3可以进水,也可以出水,由阀门6控制。管道3通入地面上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需要处理的水,灌入后由电磁阀门6关闭,并开通电磁气阀5利用风机8强行打入含臭氧的气体,当含臭氧的气体容器内压力升到1Mpa时,压力感应器13通知中央控制器12将电磁气阀5关闭,电磁阀门6打开,在密闭容器1内处理好的水既有温度也溶入大量氧气,并喷射到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上,如此循环,地面上的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充满高浓度的臭氧水及氧气,也达到升温的目的。在夏天地面温度较高时,利用浅层地表(一般指10~30米)温度较低时,可以利用本技术将可以降低夏天的鱼塘水温。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密闭容器(1)、热管(2)、管道(3)和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密闭容器(1)底部安装有热管(2),热管(2)的冷凝端伸入到密闭容器(1)里面,热管(2)的吸热端与地下热水接触,密闭容器(1)顶部安装有管道(3),密闭容器(1)与管道(3)连通,管道(3)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包括气阀(5)、阀门(6)、臭氧发生器(7)、风机(8)和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风机(8)的出风口处安装臭氧发生器(7),风机(8)通过带有气阀(5)的连接管(9)与管道(3)连接,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底部通过带有阀门(6)的连接管(11)与管道(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气阀(5)、阀门(6)受中央控制器(12)的控制,在密闭容器(1)内壁设置有压力感应器(13),压力感应器(13)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1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媒体存储容器(10)里面可以是水或空气。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由密闭容器1、热管2、管道3和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密闭容器1底部安装有热管2,热管2的冷凝端伸入到密闭容器1里面,热管2的吸热端与地下热水接触,密闭容器1顶部安装有管道3,密闭容器1与管道3连通,管道3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连接,它造价低,使用成本低,利用地热提高鱼塘在冬天的水温和降低夏天的鱼塘水温,并起到恒温效果,大大提高鱼、虾类在季节性养殖期的成活率,安全可靠,不用维修保养,本身工作在恒温、恒压下(低压)进行,适合传输低温差、适应热量巨大的工作场合,绝对节能、无作功费用,这种工作恒温方式不需要任何动力,净收益高。文档编号F24J3/08GK2789685SQ20052005690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地热的能量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密闭容器(1)、热管(2)、管道(3)和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密闭容器(1)底部安装有热管(2),热管(2)的冷凝端伸入到密闭容器(1)里面,热管(2)的吸热端与地下热水接触,密闭容器(1)顶部安装有管道(3),密闭容器(1)与管道(3)连通,管道(3)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媒体输送装置(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宪功张穗儿张星昌何钰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长江活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