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极性化合物、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有机电子器件及应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1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1341843.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类双极性化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极性化合物,包含其的高聚物、混合物和组合物,有机电子器件及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所述双极性化合物的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特别是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结构多样、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光电性能优越等特性,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光电器件(例如平板显示器和照明)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大范围产业化进程,各类有机光电性能材料体系已被广泛地开发。但OLED的性能,特别是性能和寿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效稳定的有机光电性能材料急需被开发出来。就主体材料而言,主体材料在发光层中发挥着能量传输和激子分散等重要作用。从能量传输方面考虑,主体材料需要有合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极性化合物,所述双极性化合物如通式(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14 CN 2017113418438一种双极性化合物,所述双极性化合物如通式(1)所示:
其中,
X分别独立表示单键、N(R
1)、C(R
1R
2)、Si(R
1R
2)、O、C=N(R
1)、C=C(R
1R
2)、P(R
1)、P(=O)R
1、S、S=O或SO
2;其中,R
1、R
2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表示H、D、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烃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L表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烃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Z
1、Z
2、Z
3分别独立表示N或CH,且Z
1、Z
2、Z
3中至少一个为N原子;
Ar
1、Ar
2分别独立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6~30的芳香族烃基或芳香族杂环基,其中Ar
1和Ar
2至少一个环原子数大于6;
Ar
3、Ar
4、Ar
5分别独立表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烃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性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
1、Ar
2、Ar
3、Ar
4、Ar
5、L可分别独立地包含如下结构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其中,
X
1-X
12分别独立表示CR
3或N;
Y选自N(R
4)、C(R
4R
5)、Si(R
4R
5)、C(=O)、S或O;
R
3表示H、D、F、CN、烯基、炔基、腈基、胺基、硝基、酰基、烷氧基、羰基、砜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60芳香族烃基或芳香族杂环基;
R
4和R
5分别独立表示H、D、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锐锋,林伟杰,吴灿杰,潘君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