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成形的车轴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518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7:25
提供了车轴座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用于附接到车轴主体(15)。所述车轴座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部件(42)和第二部件(50)。所述第一部件(42)可以具有第一壁、第二壁和提供第一接合表面的第一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所述第二部件(50)可以具有第三壁和提供第二接合表面的第二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被取向成接合车轴主体的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三壁被取向成接合车轴主体的后表面(30)。所述车轴座组件的相应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第二接合表面被定位并构造成彼此接合,以通过使用紧固件将所述第一部件可移除地且可逆地固定到所述第二部件,以形成车轴座组件。

Machined axle sea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工成形的车轴座组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专利技术要求于2017年9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562,361的权益和优先权,所述申请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车辆悬架系统以及将诸如像空气弹簧或板簧的能量储存和/或阻尼部件固定、稳定和支撑到轮式车辆的车轴的相关设备和方法。本公开解决现有技术的悬架系统的需求和/或缺点。
技术介绍
已开发出比锻造工字梁车轴主体和其他替代技术坚固、耐用、重量轻且制造材料和劳力成本少的加工成形的车轴主体。加工成形的车轴主体通常由钢板制成,所述钢板经切割、弯曲并且随后通过焊接、螺纹紧固件或其他合适的装置固定在一起。它们可以具有空心的、盒状的构造,所述构造在相邻的平坦表面之间具有弓形或圆形的角部或过渡部,其由将钢板弯曲和成形为所期望的形状造成。在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2016/196375以及美国专利号US8616566、US8544961、US7862058和US6609764中示出并描述已知的加工成形的车轴的示例。在以这种方式制造的这些部件和其他部件的尺寸公差中观察到的变化以及其包括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构造成用于附接到车辆车轴的车轴座组件,所述车轴座组件包括:/n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n所述车轴座组件的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壁、第二壁和提供第一接合表面的第一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n所述车轴座组件的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三壁和提供第二接合表面的第二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n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被取向成接合车轴主体的前表面和顶表面,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三壁被取向成接合车轴主体的后表面,并且/n其中所述车轴座组件的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车轴座组件的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表面被定位并构造成彼此接合,以通过使用紧固件将所述第一部件可移除地且可逆地固定到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3 US 62/562,3611.一种被构造成用于附接到车辆车轴的车轴座组件,所述车轴座组件包括:
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所述车轴座组件的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壁、第二壁和提供第一接合表面的第一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
所述车轴座组件的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三壁和提供第二接合表面的第二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被取向成接合车轴主体的前表面和顶表面,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三壁被取向成接合车轴主体的后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车轴座组件的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和所述车轴座组件的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表面被定位并构造成彼此接合,以通过使用紧固件将所述第一部件可移除地且可逆地固定到所述第二部件,以形成车轴座组件。


2.一种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所述车轴座组件和车轴主体包括:
第一车轴座部件和第二车轴座部件,
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具有第一壁、第二壁和提供第一接合表面的第一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
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具有第三壁和提供第二接合表面的第二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
车轴主体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
其中相应的第一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和第二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的第一接合表面和第二接合表面被定位成接合并通过紧固件保持在一起,并且
通过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固定到所述车轴主体的所述前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二壁固定到所述车轴主体的所述后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具有抵接所述车轴主体的所述前表面的第一车轴主体接合表面,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二壁具有抵接所述车轴主体的所述顶表面的第二车轴主体接合表面,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三壁具有抵接所述车轴主体的所述后表面的第三车轴主体接合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车轴主体接合表面和第三车轴主体接合表面使所述车轴主体处于压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合表面被定位成接合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接合部分的所述第一接合表面,相应的第二接合表面和第一接合表面抵接并通过定位在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一壁的后方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紧固件彼此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合表面或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表面或两者在不平行于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三车轴主体接合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合表面或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表面或两者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三车轴主体接合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具有第四壁第三壁,其定位在所述第二壁上方并且由至少一个腿部支撑,所述至少一个腿部在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四壁之间延伸并且被构造成用于附接到空气弹簧的底部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四壁由在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四壁之间延伸的第二腿部支撑,所述第二壁、第一腿部、所述第四壁和所述第二腿部限定所述车轴座组件的中空内部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到车轴主体的车轴座组件,所述第一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具有第一孔,并且所述第二车轴座部件的所述第三壁具有第二孔,相应的第一孔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维斯特内奇S·科勒T·史迪克勒D·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亨德里克森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