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850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主要包括三极管Q1、Q2、Q3,红外发射管D1,二极管D2,Q1的1脚与MCU的TXD信号发射端口相连,3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1脚相连,Q2的1脚与CLK的PWM信号发射端口相连,3脚与D1的2脚相连;红外发射管D1的1脚与Q3的1脚相连,3脚与2.4G无线通讯模块M1的2脚相连,接收信号RXD分别与红外接收头M2的1脚、D2的1脚相连,D2的2脚与M1的3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控制器拥有多种通讯模式,具有单独2.4G无线通讯,单独的红外通讯和2.4G无线通讯、红外通讯一体三种组合模式,方便客户的灵活使用,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An integrated conditioning circuit of infrared communication and 2.4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
技术介绍
太阳能路灯控制器为了适应不同的蓄电池和光源,需要用PC客户端软件或者手持机遥控器对其运行参数进行配置;常用的通讯方式有两种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两种,由于有线通讯生产麻烦,使用不便等原因已经淘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红外无线通讯和2.4G无线通讯两种,红外通讯距离近,通讯时控制器之间相互的干扰小,2.4G无线通讯,通讯距离远,通讯时控制器相互干扰大;前者适合厂家在工厂配置用,后者适合在现场调试用。由于工作原理的不一样,红外通讯与MCU串口之间采用直接连接(图1),2.4G无线通讯与MCU采用交叉连接通讯(图2),这注定了不能在同一串口上同时接入两种通讯模块,目前将两种通讯方式集合在一个太阳能路灯控制器中需要用到具有两路UART串口的MCU,每个串口单独控制一种通讯模块,这样的方式会造成MCU资源浪费,同时增加生产成本和软件开发的难度;同时不同通讯方式需要生产不同PCB线路板,增加生产部门的库存和生产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可以使控制器拥有多种通讯模式。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主要包括三极管Q1、Q2、Q3,红外发射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的1脚与MCU的TXD信号发射端口相连,2脚接地,3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1脚相连,三极管Q2的1脚与CLK的PWM信号发射端口相连,2脚接地,3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2脚相连,实现光信号调制;红外发射管D1的1脚与三极管Q3的1脚相连,Q3的2脚接地,3脚与2.4G无线通讯模块M1的2脚相连,接收信号RXD分别与红外接收头M2的1脚,二极管D2的1脚相连,D2的2脚与M1的3脚相连实现光信号解调成MCU识别的RXD电信号。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为PNP三极管,Q2、Q3为NPN三极管。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的1脚与MCU的TXD信号发射端口之间设置有限流电阻R1,三极管Q2的1脚与CLK的PWM信号发射端口之间设置有限流电阻R4,红外发射管D1的1脚与三极管Q3的1脚之间设置有限流电阻R5。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1的1脚和2脚之间设置有上拉电阻R2,且Q1的2脚和R2的1脚接电源。优选地,所述三极管Q3的1脚和2脚之间设置有上拉电阻R6,3脚通过电阻R7接电源。优选地,所述2.4G无线通讯模块M1的1脚,红外接收头M2的3脚分别接电源。优选地,在所述三极管Q1的3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1脚之间设置有功率调节电阻R3,控制红外发送管的发送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只需要使用有一个串口的MCU,降低生产成本;2、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控制器拥有多种通讯模式,具有单独2.4G无线通讯,单独的红外通讯和2.4G无线通讯、红外通讯一体三种组合模式,方便客户的灵活使用,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控制器在生产时只需要同一块PCB就可满足多种通讯需求,降低生产成本;3、单一串口的使用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红外通讯框图。图2为常规2.4G通讯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应用的系统框架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的系统框架图,将红外通讯与无线通讯模块相互独立的连接到MCU的一个串口;MCU产生的TXD发送信号,经过电路调理好产生TXD_D信号,接入红外通讯头;产生的TXD1信号接入2.4G无线模块;红外通讯接收产生的信号RXD和2.4G无线模块接收产生的RXD1信号,经过电路调理后接入MCU的RXD信号引脚;两个模块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使用一个串口就可以控制两个通讯模块工作。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的原理图,其中TXD是MCU串口产生的发送信号,CLK是MCU产生的38KHZ的载波信号,RXD是MCU能识别接收信号,D1,M2构成红外通讯模块,D1为红外发射管,将MCU产生的TXD信号与CLK38KHZ的PWM信号调制成光信号,发送出去,M2为红外接收头,将光信号解调MCU能识别的RXD电信号;M1为2.4G无线通讯模块,产生或接收电磁波信号;电阻R3是红外发射管的功率调节电阻,控制着红外发送管的发送距离。图中发送信号TXD与电阻R1的1脚相连,电阻R1的2脚与PNP三极管Q1的1脚,电阻R2的2脚相连;PNP三极管Q1的3脚与电阻R3的1脚相连;电阻R3的2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1脚,电阻R6的1脚相连;红外发射管D1的2脚与NPN三极管Q2的3脚相连;载波信号CLK同电阻R4的1脚相连;电阻R4的2脚同NPN三极管Q2的1脚相连;电阻R5的2脚与电阻R6的的1脚,NPN三级管Q3的1脚相连;NPN三级管Q3的3脚与电阻R7的2脚,M1无线模块的2脚相连;接收信号RXD与M2红外接收头的1脚,二极管D2的1脚相连,D2的2脚同M1无线模块的3脚相连;电阻R2的1脚,PNP三极管Q1的2脚,电阻R7的1脚,无线模块M1的1脚,红外接收头M2的3脚互相连接,且为系统电源VCC;NPN三极管Q2的2脚,电阻R6的2脚,三极管Q3的2脚,无线模块M1的4脚,红外接收头M2的2脚相互连接,且为系统地;MCU产生的TXD发送信号,经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PNP三极管Q1反向后得到TXD_D信号;CLK信号通过电阻R4,NPN三极管Q2将信号TXD_D调制在红外发送管上,产生光信号发送出去;同时TXD_D经过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三极管Q3反向隔离后,得到信号TXD1输入到2.4G无线模块M1的RXD脚,再由M1产生相应的电磁波发送出去;通过二极管D2隔离2.4G无线模块的RXD1信号和红外接收头RXD信号,由于RXD1信号接在2.4G无线模块的发送脚上,其默认电平为高电平,通过二管单向导电特性,使其不会影响红外接收头RXD的信号接收;该电路使得两个模块发送、接收电路互相隔离,互不影响;生产部门生产时,可以同时焊接两种模块,也可单独焊接,方便灵活;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三极管Q1、Q2、Q3,红外发射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的1脚与MCU的TXD信号发射端口相连,2脚接地,3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1脚相连,三极管Q2的1脚与CLK的PWM信号发射端口相连,2脚接地,3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2脚相连,实现光信号调制;红外发射管D1的1脚与三极管Q3的1脚相连,Q3的2脚接地,3脚与2.4G无线通讯模块M1的2脚相连,接收信号RXD分别与红外接收头M2的1脚,二极管D2的1脚相连,D2的2脚与M1的3脚相连实现光信号解调成MCU识别的RXD电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三极管Q1、Q2、Q3,红外发射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的1脚与MCU的TXD信号发射端口相连,2脚接地,3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1脚相连,三极管Q2的1脚与CLK的PWM信号发射端口相连,2脚接地,3脚与红外发射管D1的2脚相连,实现光信号调制;红外发射管D1的1脚与三极管Q3的1脚相连,Q3的2脚接地,3脚与2.4G无线通讯模块M1的2脚相连,接收信号RXD分别与红外接收头M2的1脚,二极管D2的1脚相连,D2的2脚与M1的3脚相连实现光信号解调成MCU识别的RXD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为PNP三极管,Q2、Q3为NPN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通讯与2.4G无线通讯一体化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1脚与MCU的TXD信号发射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慧张会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华慧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