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68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壳体、隔板、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气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设置在壳体内,将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和第三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二区域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风扇,第一风扇用于将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风扇用于将第二区域内的空气排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散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A frequency conversion series resonance voltage withstand te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常用于对发电机组进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现有的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各个部件体积大、重量重,为了方便搬运,目前常将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各个部件集成在同一壳体中。并且,为了对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进行散热,壳体上常设置有风扇,空气从壳体一侧的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再从壳体另一侧的出风口排出。但是,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到从出风口排出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导致靠近出风口的部件的散热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各个部件的散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壳体、隔板、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所述变频电源和所述励磁变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电抗器和所述电容分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变频电源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抗器与所述电容分压器串联组成串联电路,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空气排出。本技术的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第一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和第三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工作时,将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空气流经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进行散热,然后经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的透气孔进入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对应的壳体上的第二风扇工作时,将第二区域中的空气从壳体中排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流经第一区域后的空气不再进入第三区域,流经第三区域后的空气不再进入第一区域,升温后的空气直接从第二区域排出,能够提高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各个部件的散热效率,延长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避雷器,所述避雷器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并联。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雷器用于保护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和限制续流幅值,能够保护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进一步,所述电容分压器包括串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公共连接点与所述变频电源的接地端电连接。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容分压器的两端与待试设备并联,用于测量待试设备上的谐振电压,将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连接点接地,进行滤波,并且能够保护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进一步,所述第一风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风扇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数量,能够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安装有过滤网。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风口和排风口设置过滤网能够过滤掉进入壳体的空气中的灰尘,避免因灰尘堆积造成设备故障。进一步,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后续对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简单方便、便捷高效。进一步,所述壳体底侧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滚轮。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壳体底侧设置滚轮,便于工作人员搬运该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壳体,11、隔板,12、第一区域,13、第二区域,14、第三区域,15、滚轮,21、变频电源,22、励磁变压器,23、电抗器,24、电容分压器,25、避雷器,26、待试设备,31、第一风扇,32、第二风扇,33、过滤网,111、第一隔板,112、第二隔板,113、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壳体10、隔板11、变频电源21、励磁变压器22、电抗器23和电容分压器24。隔板11包括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上设有多个透气孔113,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间隔设置在壳体10内,并将壳体10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和第三区域14,第二区域13位于第一区域12和第三区域14之间。变频电源21和励磁变压器22设置在第一区域12中,电抗器23和电容分压器24设置在第三区域14中,变频电源21与励磁变压器22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抗器23与电容分压器24串联组成串联电路,励磁变压器22的输出端与所述串联电路并联。第一区域12对应的壳体10上和第三区域14对应的壳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第一风扇31,第二区域13对应的壳体10上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内设置有第二风扇32,第一风扇31用于将壳体10外部的空气吸入第一区域12和第三区域14,第二风扇32用于将第二区域13内的空气排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将壳体10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和第三区域14,第二区域13位于第一区域12和第三区域14之间,第一区域12对应的壳体10上和第三区域14对应的壳体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扇31,第一风扇31工作时,将壳体10外部的空气吸入第一区域12和第三区域14,空气流经变频电源21、励磁变压器22、电抗器23和电容分压器24进行散热,然后经过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上的透气孔113进入第二区域13,第二区域13对应的壳体10上的第二风扇32工作时,将第二区域13中的空气从壳体10中排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流经第一区域12后的空气不再进入第三区域14,流经第三区域14后的空气不再进入第一区域12,升温后的空气直接从第二区域13排出,能够提高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各个部件的散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具体地,变频电源21的输入端与220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隔板、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n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n所述变频电源和所述励磁变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电抗器和所述电容分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电抗器与所述电容分压器串联组成串联电路,所述变频电源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串联电路并联;/n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空气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隔板、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
所述变频电源和所述励磁变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电抗器和所述电容分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电抗器与所述电容分压器串联组成串联电路,所述变频电源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串联电路并联;
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空气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福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鄂电电力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