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及平视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62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被支承部件的支承姿势的定位精度的驱动装置以及平视显示装置。驱动装置具有驱动部和通过驱动部的驱动力移动的可动部件。可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支承部具有弹性支承部和固定支承部。该弹性支承部对被支承部件施力。该固定支承部在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与弹性支承部对置设置,支承由弹性支承部施力的被支承部件。弹性支承部具有朝向与被支承部件抵接的一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固定支承部具有朝向与被支承部件抵接的一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

Driving device and head up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及平视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平视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一种平视显示装置,其由反射部件(凹面镜)反射来自显示元件的显示光并将其投影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使车辆的驾驶员在视觉上识别投影的显示图像(虚像)。在这种平视显示装置中,为了通过反射部件调整显示光的反射角度,通常使用使保持凹面镜的镜架以规定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的驱动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驱动装置,其通过将驱动力传递给从镜架朝向旋转轴的径向外侧部分地突出的突出片,使镜架转动。该驱动装置具备步进电动机、由步进电动机驱动旋转的丝杠(进给丝杠)、与丝杠平行配置的导轴、支承丝杠及导轴的框架、与丝杠螺合的螺母,还具有形成有导轴贯通的导孔的滑块,该滑块伴随丝杠的旋转沿着丝杠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滑块具备支承作为被支承部件的镜架的突出片的支承部。这样,通过支承镜架的突出片的滑块往复移动,可以使镜架转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027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驱动装置中,镜架的突出片由一对树脂壁夹持并保持。但是,在这种构成中,当车辆振动时,例如,镜架可能会沿滑块的移动方向移动(松动),由于该镜架的移动可能会使显示图像模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提高被支承部件的定位精度的支承部的驱动装置。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具有:驱动部、和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移动的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弹性支承部,对所述被支承部件施力;固定支承部,在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弹性支承部对置设置,支承由所述弹性支承部施力的所述被支承部件弹性支承部。所述弹性支承部具有:朝向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的一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所述固定支承部具有:朝向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的一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根据本方式,可以用设置于弹性支承部的凸曲面即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和设置于固定支承部的凸曲面即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以支承被支承部件。即,可以用凸曲面即突出部彼此夹持并支承被支承部件,因此,可以提高被支承部件的定位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弹性支承部具备:具有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的弹性部件、和保持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部件固定部。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这是因为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可以提高被支承部件的定位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弹性部件是板簧。这是因为可以容易地固定弹性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在弹性部件固定部,设置有限定所述弹性部件的移动范围的移动范围限定部。这是因为可以抑制弹性部件过度移动而从弹性部件固定部脱离。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安装于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的固定板部、和从所述固定板部的端部延伸并且能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板部。所述弹性变形板部具有:从所述固定板部的端部延伸的第一弹性部、和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端部延伸的第二弹性部。在所述第二弹性部形成有: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的抵接部。这是因为可以确保弹性变形板部的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弹性部在所述固定板部的延长线上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以锐角延伸。这是因为可以简单地形成弹性变形板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在所述固定板部和所述第一弹性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一支点部被规定为:所述弹性部件的被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保持的区域和未被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保持的区域的边界部。所述第一弹性部能够以所述第一支点部为支点相对于所述固定板部弹性变形。这是因为可以确保弹性变形板部的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在其与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插入所述固定板部的间隙,并且,限制所述固定板部在与向所述间隙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这是因为可以抑制弹性部件的位置偏移。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与插入到所述间隙中的所述固定板部卡合,并限制所述固定板部在与其向所述间隙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这是因为可以抑制弹性部件的位置偏移。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有:避免与所述弹性变形板部之间的干扰的避让部。这是因为可以扩大弹性变形板部的可动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避让部是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与所述第二弹性部对置的角部,所述台阶部具有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宽度宽的宽度。这是因为可以简单地形成避让部,并且可以扩大弹性变形板部的可动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固定支承部由刚性比所述主体部高的材料形成,部分地嵌入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中。这是因为可以提高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的强度。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固定支承部在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在与所述被支承部件对置的位置支承该被支承部件。这是因为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及所述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凸曲面,并通过该凸曲面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这是因为可以简单地形成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及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突出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的相对于所述被支承部件的抵接方向,偏离所述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的位置。这是因为可以抑制施加力的方向以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为基准变到相反侧。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具有由所述驱动部旋转驱动的丝杠。所述可动部件具备:将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主体部的驱动力传递部、和与所述主体部为分体设置的预压施加部。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具备:与所述丝杠螺合的第一螺纹部,伴随所述丝杠的旋转使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丝杠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预压施加部具备:与所述丝杠螺合的第二螺纹部,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之间施加预压。这是因为可以吸收丝杠和各螺纹部的余隙(间隙),抑制可动部件在移动方向(丝杠的轴线方向)上的松动。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具备所述第一螺纹部,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为分体设置的第一螺母部件。所述预压施加部具有:具备所述第二螺纹部的第二螺母部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母部件和所述第二螺母部件之间的施力部件。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配置所述第一螺母部件和所述第二螺母部件的螺母配置部。所述第一螺母部件和所述第二螺母部件以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配置于所述螺母配置部。这是因为第一螺母部件和第二螺母部件都可以配置于主体部内,可以节省装置的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中,理想的是,在所述螺母配置部形成有: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部;以及/n可动部件,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移动,/n其中,/n所述可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n所述支承部具有:/n弹性支承部,对所述被支承部件施力;/n固定支承部,在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弹性支承部对置设置,支承由所述弹性支承部施力的所述被支承部件,/n所述弹性支承部具有:朝向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的一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n所述固定支承部具有:朝向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的一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05 JP 2018-228208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部;以及
可动部件,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移动,
其中,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支承被支承部件的支承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
弹性支承部,对所述被支承部件施力;
固定支承部,在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弹性支承部对置设置,支承由所述弹性支承部施力的所述被支承部件,
所述弹性支承部具有:朝向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的一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
所述固定支承部具有:朝向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的一侧突出的凸曲面即固定支承部侧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支承部包括:
弹性部件,具有所述弹性支承部侧突出部;以及
弹性部件固定部,保持所述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板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设置有限定所述弹性部件的移动范围的移动范围限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安装于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的固定板部、和从所述固定板部的端部延伸并且能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板部,
所述弹性变形板部具有:从所述固定板部的端部延伸的第一弹性部、和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端部延伸的第二弹性部,
在所述第二弹性部形成有:与所述被支承部件抵接的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在所述固定板部的延长线上延伸,
所述第二弹性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以锐角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板部和所述第一弹性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支点部,
所述第一支点部被规定为:所述弹性部件的被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保持的区域和未被由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保持的区域的边界部,
所述第一弹性部能够以所述第一支点部为支点相对于所述固定板部弹性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限制部,
所述限制部在其与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插入所述固定板部的间隙,并且限制所述固定板部在与向所述间隙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固定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卡止部,
所述卡止部与插入到所述间隙中的所述固定板部卡合,并限制所述固定板部在与其向所述间隙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春日孝文畑迫裕之植木贵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