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涉及发动机散热量测试技术领域。该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包括测功机和测量装置,联轴器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发动机体的输出轴连接,外流管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左侧连接,外流管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中冷器管的外表面顶部连接,外流管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中冷后温度传感器外表面左侧插接,发动机体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回流管外表面顶部左侧连接,回流管的外表面中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中冷后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等的使用,所以使用时可以更好的将散热器和中冷气管分开,所以该装置可以达到防止测量时产生误差的目的。适用于发动机的测试。
A test bench for engine heat dissi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散热量测试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技术中,都是将散热器和中冷器集成在一体对发动机散热量进行测试,散热器和中冷器的辐射热相互影响,无法精确测量发动机的水系统散热和中冷系统散热,给整车水系统设计造成困扰,在发动机与整车匹配过程中,发动机的实际散热量直接影响整车的水箱大小和整车架构的空间布置,真实有效的发动机实际散热量可避免由于水箱设计过小造成发动机开锅或者由于水箱设计过大造成发动机过冷,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防止测量时产生误差的测试台架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达到防止测量时产生误差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有达到防止测量时产生误差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包括测功机和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空气流量计、出水温度传感器、外流管、中冷前温度传感器、中冷器进水管、中冷器管、中冷器出水管、回流管、中冷后温度传感器、散热器、进水温度传感器、水流量计、发动机体、联轴器、转动风扇和风扇皮带轮,所述测功机的输出轴与联轴器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联轴器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发动机体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体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外流管的外表面底部左侧连接,所述外流管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外流管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中冷器管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外流管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中冷后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左侧插接,所述发动机体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回流管的外表面顶部左侧连接,所述回流管的外表面中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顶部连接。优选的,所述中冷器管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中冷器进水管的外表面左侧插接,且中冷器管外表面右侧底部与中冷器出水管的外表面左侧插接。优选的,所述发动机体的外表面中部与风扇皮带轮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且风扇皮带轮的外表面右侧与转动风扇的外表面左侧中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外表面底部左侧与进水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插接,且回流管的外表面底部左侧与水流量计的外表面插接。优选的,所述发动机体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弯型管的外表面右侧插接,且弯型管的外表面左侧与空气流量计的外表面底部插接。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散热器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且回流管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出水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中冷器进水管、中冷器管、中冷器出水管、回流管、中冷后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将散热器和中冷气管分开,从而可以防止其互相影响,从而可以精准测量,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防止测量时产生误差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水流量计、发动机体、联轴器、转动风扇和风扇皮带轮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内部的其他的地方散热,可避免由于水箱设计过小造成发动机开锅或者由于水箱设计过大造成发动机过冷,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测功机、2测量装置、201空气流量计、202出水温度传感器、203外流管、204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5中冷器进水管、206中冷器管、207中冷器出水管、208回流管、209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10散热器、211进水温度传感器、212水流量计、213发动机体、215联轴器、216转动风扇、217风扇皮带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包括测功机1和测量装置2,测量装置2包括空气流量计201、出水温度传感器202、外流管203、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中冷器进水管205、中冷器管206、中冷器出水管207、回流管208、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09、散热器210、进水温度传感器211、水流量计212、发动机体213、联轴器215、转动风扇216和风扇皮带轮217,测功机1的输出轴与联轴器215的外表面一侧插接,联轴器215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发动机体213的输出轴插接,发动机体213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底部左侧插接,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的外表面左侧插接,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中冷器管206的外表面顶部插接,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09的外表面左侧插接,发动机体213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回流管208的外表面顶部左侧插接,回流管208的外表面中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的外表面顶部插接,中冷器管206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中冷器进水管205的外表面左侧插接,且中冷器管206外表面右侧底部与中冷器出水管207的外表面左侧插接,发动机体213的外表面中部与风扇皮带轮217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且风扇皮带轮217的外表面右侧与转动风扇216的外表面左侧中部活动连接,回流管208的外表面底部左侧与进水温度传感器211的外表面插接,且回流管208的外表面底部左侧与水流量计212的外表面插接,发动机体213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弯型管的外表面右侧插接,且弯型管的外表面左侧与空气流量计201的外表面底部插接,回流管208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散热器210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且回流管208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出水温度传感器2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该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通过中冷器进水管205、中冷器管206、中冷器出水管207、回流管208、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09和散热器210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将散热器210和中冷气管206分开,从而可以防止其互相影响,从而可以精准测量,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防止测量时产生误差的目的,通过水流量计212、发动机体213、联轴器215、转动风扇216和风扇皮带轮217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内部的其他的地方散热,可避免由于水箱设计过小造成发动机开锅或者由于水箱设计过大造成发动机过冷,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在使用时,测功机1与发动机体213通过联轴器215连接,发动机体213与转动风扇216通过风扇皮带轮217直接连接,发动机体213与散热器210通过管路连接,进水温度传感器211安装在发动机体213进水口附近,出水温度传感器202安装在发动机体213出水口附近,水流量计212安装在发动机体213进水口附近,空气流量计201测量进入发动机体213的空气流量,通过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测量进入中冷器管206的增压器后空气温度,通过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09测量流出中冷器管206的空气温度,采用外置单独水系统对通过中冷器管206的增压后空气进行冷却。综上所述,该发动机散热量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包括测功机(1)和测量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2)包括空气流量计(201)、出水温度传感器(202)、外流管(203)、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中冷器进水管(205)、中冷器管(206)、中冷器出水管(207)、回流管(208)、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09)、散热器(210)、进水温度传感器(211)、水流量计(212)、发动机体(213)、联轴器(215)、转动风扇(216)和风扇皮带轮(217),所述测功机(1)的输出轴与联轴器(215)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联轴器(215)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发动机体(21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体(213)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底部左侧连接,所述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中冷器管(206)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09)的外表面左侧插接,所述发动机体(213)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回流管(208)的外表面顶部左侧连接,所述回流管(208)的外表面中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的外表面顶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散热量测试台架设备,包括测功机(1)和测量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2)包括空气流量计(201)、出水温度传感器(202)、外流管(203)、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中冷器进水管(205)、中冷器管(206)、中冷器出水管(207)、回流管(208)、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09)、散热器(210)、进水温度传感器(211)、水流量计(212)、发动机体(213)、联轴器(215)、转动风扇(216)和风扇皮带轮(217),所述测功机(1)的输出轴与联轴器(215)的外表面一侧连接,所述联轴器(215)的外表面另一侧与发动机体(21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发动机体(213)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底部左侧连接,所述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中冷器管(206)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外流管(203)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中冷后温度传感器(209)的外表面左侧插接,所述发动机体(213)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回流管(208)的外表面顶部左侧连接,所述回流管(208)的外表面中部与中冷前温度传感器(204)的外表面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散热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从龙,胡晓光,徐俊,陈代飞,陈其志,代凯,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