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52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包括:一支架导轨,所述支架导轨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导轨、第二支架导轨及第三支架导轨组成,所述第二支架导轨位于中间,所述第一支架导轨与第三支架导轨可调整角度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的两端;多个旋转镜架,用于安装1/4波片或偏振光源或偏振片,分别可调位置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导轨与第三支架导轨上;一加载装置,用于装夹待测试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既可以作为透射式光弹仪,又可以作为反射式光弹仪。

A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photoelasticity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
本技术涉及光测力学
,具体涉及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
技术介绍
光测弹性学方法简称光弹性法,是一种将光学与力学相结合进行应力分析的实验技术。目前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光弹仪结构复杂,需要特定的光源,需要多个精密光学零件,且体型较大,成本较高,不能大量普及。目前小型化的透射式光弹仪也极少,不方便携带,研究小型模型也不方便。专利CN110186601A公开了一种透射式光弹仪,包括一支架;一旋转组件,转动设于所述支架内,包括:多个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从上往下叠层并间隔设置;多个光学元件,固定设于所述旋转体上;及一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试样并使试样产生应力,设于所述旋转组件的中间,该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尺寸较小,携带方便,可以降低成本。然而其仅可以作为透射式光弹仪单独使用,不能满足作为反射式光弹仪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既可以作为透射式光弹仪,又可以作为反射式光弹仪。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包括:一支架导轨,所述支架导轨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导轨、第二支架导轨及第三支架导轨组成,所述第二支架导轨位于中间,所述第一支架导轨与第三支架导轨可调整角度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的两端;多个旋转镜架,用于安装1/4波片或偏振光源或偏振片,分别可调位置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导轨与第三支架导轨上;一加载装置,用于装夹待测试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上;作为透射式光弹仪使用时,所述第一支架导轨、第二支架导轨及第三支架导轨沿同轴方向,所述加载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上;作为反射式光弹仪使用时,调整所述第一支架导轨及第三支架导轨与所述第二支架导轨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相等的钝角,并将所述加载装置去除。两个支架导轨间为钝角时,此时为V型反射式光弹仪;两个支架导轨间为直角时,此时为平行反射式光弹仪。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镜架通过螺纹杆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导轨或第三支架导轨上,所述螺纹杆下部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导轨或第三支架导轨上,所述螺纹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螺纹杆上设有用于紧固的螺母,所述旋转镜架相对于所述螺纹杆可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镜架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所述偏振光源安装于靠外位置,所述1/4波片安装于靠内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加载装置为可调节夹持力的夹持支架,包括上支撑块、下支撑块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之间的一对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一移动夹持块,所述移动夹持块上部连接一旋转丝杆,所述旋转丝杆上端穿过所述上支撑块,所述移动夹持块与所述下支撑块之间放置所述待测试件,并通过旋转所述旋转丝杆调节所述移动夹持块的位置,将所述待测试件夹紧。进一步地,所述待测试件与所述下支撑块之间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外部的力显示器,所述力显示器显示压力大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导轨与第三支架导轨铰接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导轨与第三支架导轨对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导轨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导轨与第三支架导轨与所述第二支架导轨的两端通过旋转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旋转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耳板以及穿过连接耳板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套设用于紧固的螺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导轨、第二支架导轨及第三支架导轨均为铝型材。进一步地,所述偏振光源为手机屏幕发出的光,手机屏幕朝向待测试件。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装置既可以作为透射式光弹仪,又可以作为反射式光弹仪,只需要通过调整支架导轨就可以实现,达到一个装置多种场景的使用要求。2、旋转镜架可调位置的安装在支架导轨上,通过螺纹杆下部滑动安装于支架导轨上,螺纹杆沿竖直方向设置,螺纹杆上设有用于紧固的螺母,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节位置,且旋转镜架相对于螺纹杆可以转动,使用灵活、调节方便。3、加载装置为可调节夹持力的夹持支架,移动夹持块上部连接一旋转丝杆,旋转丝杆上端穿过上支撑块,移动夹持块与下支撑块之间放置待测试件,并通过旋转旋转丝杆调节移动夹持块的位置,将待测试件夹紧,并可以根据测试需要调整压力大小。4、待测试件与下支撑块之间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外部的力显示器,力显示器显示压力大小,便于直接得到力值大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作为透射式光弹仪使用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置作为V型反射式光弹仪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装置作为平行反射式光弹仪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包括:一支架导轨100,支架导轨100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导轨101、第二支架导轨102及第三支架导轨103组成,第二支架导轨102位于中间,第一支架导轨101与第三支架导轨103可调整角度的连接在第二支架导轨102的两端;多个旋转镜架200,用于安装1/4波片1100或偏振光源或偏振片1200,分别可调位置的安装在第一支架导轨101与第三支架导轨103上;一加载装置300,用于装夹待测试件800,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支架导轨102上。旋转镜架200通过螺纹杆400安装于第一支架导轨101或第三支架导轨103上,螺纹杆400下部滑动安装于第一支架导轨101或第三支架导轨103上,螺纹杆400沿竖直方向设置,螺纹杆400上设有用于紧固的螺母500,旋转镜架200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偏振光源安装于靠外位置,1/4波片安装于靠内位置。加载装置300为可调节夹持力的夹持支架,包括上支撑块302、下支撑块301以及连接于上支撑块302与下支撑块301之间的一对导杆303,导杆303上设有一移动夹持块304,移动夹持块304上部连接一旋转丝杆305,旋转丝杆305上端穿过上支撑块302,移动夹持块304与下支撑块301之间放置待测试件800,并通过旋转旋转丝杆305调节移动夹持块304的位置,将待测试件800夹紧。待测试件800与下支撑块301之间还设有压力传感器600,压力传感器600连接外部的力显示器700,力显示器700显示压力大小。第一支架导轨101与第三支架导轨103对称设于第二支架导轨102的两端,铰接在第二支架导轨102的两端,两端可通过旋转连接组件900连接,旋转连接组件900包括连接耳板901以及穿过连接耳板的螺纹杆400,螺纹杆400上套设用于紧固的螺母500。如图2,作为透射式光弹仪使用时,支架导轨100中的第一支架导轨、第二支架导轨及第三支架导轨沿同轴方向,或者仅采用一根长的支架导轨,加载装置300安装在支架导轨中部。支架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支架导轨(100),所述支架导轨(100)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导轨(101)、第二支架导轨(102)及第三支架导轨(103)组成,所述第二支架导轨(102)位于中间,所述第一支架导轨(101)与第三支架导轨(103)可调整角度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102)的两端;/n多个旋转镜架(200),用于安装1/4波片(1100)或偏振光源或偏振片(1200),分别可调位置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导轨(101)与第三支架导轨(103)上;/n一加载装置(300),用于装夹待测试件(800),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10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架导轨(100),所述支架导轨(100)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导轨(101)、第二支架导轨(102)及第三支架导轨(103)组成,所述第二支架导轨(102)位于中间,所述第一支架导轨(101)与第三支架导轨(103)可调整角度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102)的两端;
多个旋转镜架(200),用于安装1/4波片(1100)或偏振光源或偏振片(1200),分别可调位置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导轨(101)与第三支架导轨(103)上;
一加载装置(300),用于装夹待测试件(800),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导轨(1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镜架(200)通过螺纹杆(400)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导轨(101)或第三支架导轨(103)上,所述螺纹杆(400)下部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导轨(101)或第三支架导轨(103)上,所述螺纹杆(40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螺纹杆(400)上设有用于紧固的螺母(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镜架(200)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所述偏振光源安装于靠外位置,所述1/4波片安装于靠内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透射式两用光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300)为可调节夹持力的夹持支架,包括上支撑块(302)、下支撑块(301)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支撑块(302)与下支撑块(301)之间的一对导杆(303),
所述导杆(303)上设有一移动夹持块(304),所述移动夹持块(304)上部连接一旋转丝杆(30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红浩朱立明曾伟明朱金龙吴昊鲁书浓茹东恒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